“家庭玩具箱”,你用对了吗?

作者: 刘胤 田桂红  来源: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5-11

每天晚离园时,班里总有几个接不走的贪玩的孩子。家长难免会说:“别玩了,快把手里的玩具放回去,老师要下班啦!”“咱家不是也有这个拼图吗,怎么回家就不玩了呢?”……孩子就像听不见一样,根本不理不睬。接着,家长各种抱怨的声音就来了:“唉,我们家一箱子一箱子的玩具也不玩,几天就往地下室收一批。”“我们家孩子就爱逛超市,其实就是为了买玩具,每次都买,不买就闹,结果买回来新鲜一天半天就不玩了。”“别看家里玩具那么多,可我家孩子就爱看动画片、玩手机和iPad!”……

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大量的玩具,为了整理这些玩具,家长通常把玩具放在箱子里,我们把它命名为“家庭玩具箱”。那么,这些“家庭玩具箱”里的玩具到底能发挥多大功能呢?据我们对家长的访谈,发现家长都舍得为孩子买玩具,但大都把玩具当成自己陪伴孩子的替代品,且很少考虑玩具的功能,认为玩具是花钱买来的,那些孩子爱不释手的瓶瓶、罐罐、棍棍不是玩具。

那么家长该如何给孩子提供玩具,又如何从真正意义上陪孩子玩玩具,让“家庭玩具箱”从“负担”变成搭建育儿正能量的“桥梁”呢?

 

“家庭玩具箱”里装什么

 

首先,了解孩子对哪些玩具感兴趣,结合兴趣选择玩具。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军事玩具,可以为他提供各种坦克、汽车、军舰的玩具模型;有的孩子喜欢恐龙,可以提供关于恐龙的图书、各种恐龙模型;有的孩子喜欢娃娃,可以提供各种玩偶、毛绒玩具……慢慢地,家里的“军事玩具箱”“恐龙玩具箱”“公主玩具箱”……各种“家庭玩具箱”就诞生了。

其次,随时发现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拓展他的游戏。例如,当孩子有表演需求的时候,为他提供表演用的头饰、服装等道具;有角色扮演需求时,带他到比如世界、蓝天城等职业体验馆去进行职业体验,回来后为家里的“角色玩具箱”增加玩具材料。

建议由孩子自己或同家长一起为每一个箱子设计一个标记,这样孩子不但能分辨玩具箱的类别,而且由于有自己参与设计,会对玩具箱更加珍惜。

 

“家庭玩具箱”怎么玩

 

“家庭玩具箱”准备好了,该如何同孩子一起玩呢?给家长们几点建议。

 

尊重,但不放任

 

很多家长在孩子玩玩具时,会主观判断他做得对还是不对,应该还是不应该。建议家长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适合成长需要的引导。

例如,大班的“汽车迷”丁丁每天在家摆弄车,妈妈有些着急了,不止一次向老师诉苦:“我是小学老师,我觉得他现在该认点字和拼音、做点数学题了,可他根本学不进去,怎么办呢?”我们建议妈妈把丁丁所有玩具车辆的汉语名称打印在纸上做成卡片,由于对车的着迷也引发了他用汉字对应玩具车的兴趣。接下来的几个晚上,丁丁会把汽车名称和字卡一一对应放在“停车场”上,然后又开始像以前那样长时间地摆来摆去。不同的是,他嘴里不断念来念去,根据车的名称读出字卡上的字。很快,关于车辆的这些字丁丁都认识了。

 

陪伴,但不控制

 

有的孩子从小习惯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爸爸妈妈也热衷于当孩子的玩伴。例如,牛牛的爸爸妈妈都是“大玩童”,酷爱孩子的各种玩具。孩子也习惯了有家长参与的游戏模式,家中经常会有各种游戏上演。比如,一天妈妈发现牛牛把“恐龙玩具箱”里的所有恐龙模型都摆了出来,自己在恐龙间走来走去,嘴里念念有词,突然对着走过来的妈妈大喊:“你看起来很好吃!”还露出诡异的笑容。妈妈领会了他在扮演“霸王龙”,因为几天前玩具箱里新添了这套恐龙系列绘本。于是妈妈扮演起“小甲龙”和他玩了起来。后来仍觉得不过瘾,牛牛还和妈妈一起制作了霸王龙和小甲龙的头饰,爱玩的爸爸自然也加入了进来。

除了家长的陪伴,孩子更需要和同伴一起游戏。所以在恰当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邀请好朋友到家中游戏。比如,凡凡是雷雷的好朋友,应邀之后到雷雷家做客,两个孩子打开“玩具箱”就聊开了。雷雷主动向朋友介绍玩具箱的玩具和模型,他们一会儿画画,一会儿玩开公交车的游戏,一会儿玩发射火箭的游戏。可见,当孩子们一起通过玩具进行交往时,是他们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

用好“家庭玩具箱”,家长将会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积累实用的指导方法,从而不断树立对游戏、对玩具、对孩子的新认识。

 

关注,但不打扰

 

游戏是孩子的自主需求,家长要做的是关注孩子,但不打扰,为他提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相信他完全有能力进行各种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变化多种玩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游戏主题,在他酷爱的“工作”中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了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柏屹家有个“建构玩具箱”,里面有轨道车、吊车、坦克、飞机、军舰、消防车、警车等关于建筑工程和军事类的玩具。一天妈妈告诉老师,柏屹每天都在纠结于做军事的还是工程的。老师告诉妈妈,内心纠结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如果不干涉孩子玩的主题,更不去打扰他的想法,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做游戏计划,自主建构。在老师的建议下妈妈试着做了,从那以后每天晚上都在微信里留言:“孩子今天和昨天相比,增加了新玩法,他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作品。”■

 

——学前教育家教版2016.03

编辑:Fay

上一篇:幼儿安全教育知识:不要轻信陌生人

下一篇: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实用技巧你get到了几个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