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也是一条曲线
作者:贾宪章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上传时间:2016-01-05
小智虽然上幼儿园了,可还要爸爸给他系鞋带。爸爸教了多次,他总是系不上。一天上午,几个孩子在楼下叫他下楼玩耍。小智立即脱掉拖鞋,一边穿球鞋,一边说:“爸爸!快给我系鞋带,我要下楼玩。”爸爸系完了一只鞋后,突然停下来对他说:“你学着我刚才的样子自己系另一只吧。”小智看着爸爸不像是开玩笑,只好自己动手了。他费了不少的功夫,总算系上了。他站起来要走,爸爸却说:“让我看看,系得好不好?”爸爸一伸手给拽开了,并说:“系得不好,重系!”小智急着下楼去玩,只好照办。不过这次快多了。爸爸又问:“系鞋带难吗?”“不难!”“既然不难,那你就解开再系一次让我看看!”爸爸激了他一句。小智迅速解开鞋带,利索地系上了。“快出去玩吧!”爸爸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头。小智连蹦带跳地跑了出去,他心里更高兴,因为终于学会了系鞋带……其实,“因势利导”也是一条曲线。小智要下楼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爸爸即时把握住这个契机教会了他自己系鞋带。这个“因势利导”的过程因其不断呈现的“曲线特征”,才格外富有感染力。育人者应该将这一条条“曲线”作为自己育人实践中施展“因势利导”功夫的“镜子”,搜集、尝试、挖掘、创新各种因势利导的“曲线方式”,用它们充实不同的施教环节,才有可能收获到各种“直线效果”。
家长必须用心等待“好时机”,因势激活“需求曲线”。一是多些耐心描绘“包容曲线”,包容和尊重教育对象实际存在的“特殊需求”和成长规律,清楚每一个施教目标的达成都是曲折的、反复的,让自己的耐心已经清晰地呈现在各种“施教曲线”出现之前,冷静地面对各种曲折状况,时刻想着要冷静分析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曲线”的变化,时刻想着多一些耐心引导去满足孩子的不同阶段的“需求曲线”的反复,清楚具体教育过程不可能“直线呈现”,图简单、想省事的念头只会让自己事倍功半。二是多些诚心勾画“理解曲线”,家长要用诚挚的心去理解孩子,心平气和地面对并尊重孩子的现实表现,冷静分析他们落后现象的成因,细化帮扶方法、纠错步骤、引导力度,让“理解曲线”可以契合他们的实际需求。
家长必须看准“好时机”,因势预设“引导曲线”。一是看清“主观倾向”及时预设“情趣曲线”。留心孩子的即时兴奋状态,从中及时判断其主观意愿,准确地把握好其“情趣范围”,及时优化活动方案,即时满足其情趣需求,即时唤醒其参与热情,让情趣实践区间完全覆盖自己的教育目标。二是看清“差异色彩h及时预设“尊重曲线”。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即时向往状况,从中看清他们的“需要差异”,结合他们不同阶段、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去判断其下一步具体表现,多渠道、多层次了解和分析他们实际需求,及时改变自己引导的方式方法。三是看清“愿望转向”及时变换“反思曲线”。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即时变化,及时开展反思活动,弄明白他们改变的实际内容、具体原因、具体意见,及时纠正施教过程,尽可能接近教育对象
的愿望。
家长必须用耳辨清“好机会”,因势唤醒“诱导曲线”。一是学会倾听,及时调整“呵护曲线”,应该养成倾听的习惯,静下心来从不同渠道去了解孩子的实际需要,耐下心来利用各种新鲜媒体倾听有关孩子的心理需要分析资讯,不断优化自己的呵护手段,提升自身应对孩子即时变化的呵护水平,让自己的“呵护曲线”不断接近施教目标。二是主动交流,及时丰富“适应曲线”,养成与孩子交流的习惯,放下姿态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拉近距离与他们相互舌剑唇枪,及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准确掌握他们的实际需要。让自己的“适应曲线”不断增强实效。
“因势利导”也是一条曲线家长在具体育人实践中只有活学活用不同的施教模式,悉心研究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学会“因事画曲线”、“因时展曲线”、“因势成曲线”的呵护方式,尊重、适应不同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才能不断呈现点石成金的神奇。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5.05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第三学期随笔2:冯雯雯:鼓励...上官飞雪阅读人气:600
- 其实读书也是一种人生海豚201阅读人气:1153
- 接受善款也是一种仁慈逐花而居阅读人气:1177
- 表扬与批评也是一门学问距你千里阅读人气:944
- 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轩妍阅读人气:37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我是一名大班的老师,怎样让孩...小蝶阅读人气:2057
- [教师工作]小孩子总是一个人玩儿,有原因...不爱豆腐阅读人气:437
- [园长管理]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花语阅读人气: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