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需要把握“和谐”的音符
作者:张文娟 来源: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传时间:2013-04-24
什么是和谐?从语意学来看,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可见,和谐是对一种关系的状态作定性描述的词汇。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主要特征,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永恒的追求。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参与支持,家园只有建立和谐的关系,和谐沟通、交流,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和谐”是家园合作中一个美丽的音符,家园合作应该在“和谐”上下工夫。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前提——创造外部和谐
和谐的关系是沟通家庭与学校的桥梁,教师与家长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与配合,也只有在教师与家长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中,幼儿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尊重”上下工夫。“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润滑剂,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可靠力量。对于幼儿来说,教师与家长都是教育者,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是我说你听,居高临下的关系。
但是反思现行的家园合作,我们会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是家园合作的控制者、教育活动的主宰者,他们总是在尽心尽力地向家长训导、传授育儿方面的知识,呈现出权威至上、积极有为的态势。而家长成了客体和附庸,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他们体验的是被动、无为和无奈,为此,有人称这种关系是一种“操纵——依附式”的关系,显示了家园合作中双方地位的不对等,使得家长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难以得到发展。实际上,“家长教师交流有三个功能:教育、沟通、交谈。教师与家长交流要更倾向于交谈和讨论,要弱化教育功能,打破话语霸权,由教师独霸走向双向交流。照顾到不同背景的家长,给予每个家长相等的机会。”[1]另外,有的家长认为家园合作就是“各司其职”,幼儿在家是家长管,在园是教师管,两方面互不干涉。实际上,“就家长与教师而言,亲师交往中的摩擦与磨合推动了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双方作为教育者的反思与自觉得以提升,为其在各自的社会角色上趋向自我完善创造条件。”[2]家庭与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生活世界,需要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这样才能落到实处,强化教育力量。要改变这种不和谐的关系,需要教师尊重信任家长,放下架子,以家长朋友的身份出现,做好活动的指导者、活动资源开发者、咨询者,共同商讨教育方案。面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家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教师与家长进行和谐地沟通交流是关键——体现内外和谐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促使幼儿个体自身达到协调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育过程本身看作一个系统,他们诸要素之间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教育的功能需要通过经常的互动来实现。这种互动需要变幼儿园的“单向宣传”为家园“双向沟通”,变幼儿园的“独白”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交流,不仅要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信息,也要主动倾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做到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家园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
要做到和谐地沟通交流,首先要改变家长的角色。家长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参与者”“决策者”“监督者”“评价者”,唤醒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意识,开发家长的教育潜能,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其次将合作的内容与深度不断推向深入。不仅邀请家长参加一些节日的庆祝活动、开放日活动、亲子活动、运动会等,还要经常邀请家长老师走进课堂,为幼儿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制订、教学计划的制订、规章制度的制订、环境的安全、教师的聘用等等方面,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中,随时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状况,从而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
教师与家长和谐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建立成长档案袋等多种形式,将幼儿的真实表现及时传递给家长。交流时,不要使用“关心小朋友、尊重教师、热爱班集体、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等笼统的语言,而是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将幼儿的表现加以表述,减少个人的主观判断,注重事实的陈述,将幼儿的表现真实地表述清楚。另外,家园合作的内容上,也要做好整体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监督、有反馈,避免合作内容出现零散、零乱、前后不一的现象。
三、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是最终目的——达到内部和谐
“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具有共同的目标,并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在合作过程中优势互补,共同受益。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家园合作的共同目标。”[3]家园合作追求的是一种和谐教育。这种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是每个幼儿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当前有些家长不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和素养。在家长教育观上,存在着仅仅重视智育,忽视其它各育对于培养完整人格的作用。比如,家长往往询问教师诸如“孩子在幼儿园听话吗”“孩子遵守纪律吗”“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吗”“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等问题.家长询问幼儿的问题有“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你听懂在幼儿园学的知识吗”“幼儿园的饭好吃吗”等等。可以看出,家长关注的是幼儿掌握了多少知识,却对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培养、人格的发展,心理素质方面关注较少,致使幼儿在勇敢、勤劳、善良、大度等优秀品质上表现得比较薄弱,而自私、懒惰、懦弱等缺点在幼儿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失误。有些家长只重视给幼儿进行智力投资,过早地为幼儿进行选择职业定向,从小就给幼儿报名参加各种特长班,却无视其兴趣和需要;有些家长强迫幼儿学习拼音、汉字,却无视其年龄特点,实际上,这是一种人为的不和谐的目的观,它忽视幼儿成长过程中各方面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将原来天人一体和谐共处的关系相互分割、相互对立起来,必然会导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不良影响。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是无止境的,它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方法的重复.而是文化的积淀、情感的投入。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只有教师与家长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的观点,才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也反映了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双方同心同力且方法得当时,才会出现“1+1>2”的教育效果。要提高家园合作的质量,幼儿园要及时地对家长进行指导,鼓励家长学习教育科学、教育艺术、家庭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等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合理解决在教育子女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做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一致,为每个幼儿创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让教育在和谐中焕发它无穷的魅力,从而使幼儿形成和谐完美的人格,具有至美的品性,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在,也是家长受教育的过程。
参考文献:
[l]高健.家园合作共育中家长话语权的现实问题及理想追求[J].早期教育,2012,(7—8).
[2]黄河清、马恒懿.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3]郑福明.迈向系统化的家园合作[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6).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怎样提高家园合作的效率光脚丫阅读人气:1723
- 构建家园合作的新策略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238
- 浅谈家园合作的技巧 成长如歌阅读人气:1150
- 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舞香摇曳阅读人气:1514
- 架构家园合作的桥梁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00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新教师培训需要把握哪几方面?杨梅阅读人气:1441
- [教师工作]怎样找到幼儿园里需要的音乐声张子瀚阅读人气:1009
- [园长管理]幼儿园区域创设需要团体合作,...爱心大使阅读人气:1326
- [教师工作]幼儿老师需要扮演的角色太多了...琼子阅读人气:830
- [园长管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需要关...花语阅读人气: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