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笔记:什么是“死亡”

作者:俞淼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9-06-26

一位妈妈向我倾诉她的苦恼——

休息日带孩子去公园赏秋色,孩子看着满地的落叶,问:“妈妈,树叶死掉了吗?”言说间还伴着泪花闪闪。妈妈连忙解释:“树叶是枯萎了,但是明年春天还会再长出来的。”“哦,那太好啦!”孩子长舒了一口气,接着又问:“我们人也是一样的吗?”妈妈顿时语塞!

一天早晨,幼儿园动物角里饲养的兔子从笼子中“越狱”,跑到墙根边的菜地里,偷吃了带露水的青菜,最后倒地死了。孩子回家后把这件事情说给妈妈听,紧接着又问:“妈妈,兔子死了去哪里了呢?”妈妈安慰孩子道:“哦,宝贝,小兔子去天堂了。”孩子立马喊起来:“妈妈,天堂是什么地方?我也要去天堂,我要去那儿见小兔子。”听了孩子天真的话语,妈妈是又气又恼又不知如何应答。

哎,该怎么向孩子解释死亡这件事儿呢?


孩子的言行中藏着美好的情感

能对飘落的树叶如此怜惜,对逝去的兔子如此关注,我们该欣慰,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纯真美好,孩子的心里藏着真、善、美的情感。孩子有颗善良的心,对于身边的动物和植物,都带着人性化的视角来看待,树叶的枯萎、兔子的死亡,都会牵动孩子的心,孩子的情感就在对身边事物喜怒哀乐的感受中被丰盈。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死亡事件,孩子基本是懵懂的,他们似懂非懂地知道有人离别了,但内心并不能真正理解永久离别的悲伤,也会有孩子接受不了离别的现实与痛苦。对于生老病死这些人生路途上回避不了的情况,孩子很需要在面对中学习与成长。


如何应对呢?

走进自然,感性认识。带孩子多走进大自然,到公园、农庄、动物园等地方多感受、多观察:感受自然界的四季景物,感受花草树木的变化轮回,观察动物的生老病死……让孩子在视野拓展中感受生命的鲜活与脆弱。

家庭饲养,体验教育。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家里开辟一个饲养角,饲养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如金鱼、小兔、乌龟等,让孩子在日常照顾中展开观察、管理与简单记录,真切体验生命个体的变化与成长。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亦可捕捉生死话题,增进孩子对生命的感受力。

借助绘本,温暖解读。解说生和死这个人生课题,似乎有些沉重,有些无从下手,好在——还有绘本!比如《天堂的问候》《怪物爸爸》《活了100万次的猫》《獾的礼物》等,都谈到了如何看待生命、面对死亡等话题,家长可以找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聊一聊。在亲子阅读中,帮助孩子对生老病死建立客观认识,亦对永久离别做好心理铺垫。借助绘本,给予孩子温暖、适宜的解答,会让死亡的话题不再难以启齿。


文章选自《学前教育》家教版2019年第5期

上一篇:总是拿在手的“小被被”

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吃大虾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