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幼儿园美术欣赏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8-07-06
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一、美术欣赏教育的内容
美术欣赏是以艺术品为主要对象的审美活动,它强调审美价值,把对艺术的学习、了解与欣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各年龄班的幼儿美术欣赏的内容:
(一)小班内容:源于周围环境
1、中、大班美术作品
根据教育目标,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选择中、大班幼儿的美术作业进行展示。如大班的美术作品《雨》。其中有一幅这样的画:有一个打着雨伞的蜻蜓在寻找食物,雨用线条表示,雨伞和蜻蜓用不同图形表示。幼儿在欣赏中运用感官体验美,通过作品展开想象,运用语言交流个人的看法。
2、创设美的环
从生活出发,为幼儿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在室内环境的装饰与布置上,注意色彩丰富,形象造型可爱,内容有情趣,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同时结合具体的美术欣赏活动目标进行环境创设。
同时,在美工区中还展示一些自然界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品,供幼儿欣赏,如贝壳、岩石、树叶等。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美。
如让幼儿绘画秋天的树林,有红的,绿的,黄的……还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感受,选择不同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听到欢快的音乐,选择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表现。这些幼儿的作品都展示在活动室内,既美化了环境,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空间。幼儿可随时地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从而提高幼儿审美评价能力。
3、结合季节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季节特征发现景物的变化,如秋天,枇杷树树叶的颜色变化,由绿变黄变红,或绿中有红,红中带黄等色彩的变化,丰富幼儿色彩知识,教给幼儿一些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如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原理。
(二)中班内容:联系生活经验
1、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名画、名作
美术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增长美术知识,而是通过环境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我们感到,当幼儿美术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当幼儿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欣赏相联系时,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
水果丰收的季节,我们带领幼儿来到水果铺,看见铺子里摆放着各色水果:苹果、橘子、香蕉、石榴,什么样的水果才是新鲜的呢?幼儿认真地分辨着那些水分充足闪闪发光的果实。我们又来到法国艺术大师塞尚所画的《苹果和橘子》及其他水果作品面前,与大师交流着……
2、与动物相关的名画
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为中班幼儿准备了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如齐白石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的熊猫等.如欣赏《虾趣》时,作品中不同姿态的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那透明的虾体,似跳,似游的动态,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儿.还有吴作人画的《熊猫》等。
3、民间艺术品
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复,如一些年画、剪纸等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也可以作为欣赏的内容。 (三)大班内容:文化的积淀
1、欣赏中国名画
中国名画中有大量的山水花鸟,风景静物作品。山水风景作品能激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2、欣赏西洋名画
以“西洋画”欣赏为例,早期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德加的《舞者》,后期印象派大师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绘画大师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姑娘》等作品,都是可以选择的内容。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彩、线条或者形态等绘画语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如欣赏冷暖对比明显的《红色的和谐》。这是一幅屋子一角的画面,画中用了很多的红色,如桌布、墙布等。在红色的桌布、墙布上装饰了许多蓝色的花卉图案。通过欣赏,使幼儿很自然地感受到:红色使人感到暖和、热闹,蓝色使人感到凉爽、安静。
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快而热烈、饱和而辉煌,桌布、陶罐、花和花茎都用单线勾勒,极富装饰性。而雷东的《白瓷瓶里的花朵》则是用色粉笔绘成的。画面中色彩斑斓的鲜花插在白色的花瓶中,色彩艳丽而明亮。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不仅学到了一些浅显的色彩知识以及施色技能,发展了他们的色彩潜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欣赏中国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建筑外观上看,最显著的特征是造型丰富的屋顶形式,在宫殿建筑中采用不同的屋顶,除了表现不同的等级外,也是为了使建筑形象有明显的区别,在对比中更鲜明。此外,从建筑装饰中色彩的使用来看,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柱子,屋檐下用青绿色略加点金,使建筑物富丽堂皇,给了人们深切的感受。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我们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设计出很多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1、语言交流法
语言交流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幼儿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目的在于解决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用灌输法所带来的缺陷。
幼儿在美术欣赏感知和理解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是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当一件美术作品呈现在儿童面前时,他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这件美术作品的内容,很少有意识地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根据这一特征,首先引导幼儿了解作品内容,为此,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描述。
如让幼儿欣赏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教师和幼儿坐在一起,共同欣赏作品,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可用开放式的语言提问:小朋友,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上,他运用了哪些线条?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在描述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系列的充分欣赏交流,幼儿对作品的冷暖对比,直线和曲线的运用已有了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2、活动表演法 活动表演法即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随意性的动作表演,从自身体验到的感受来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美。
由于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幼儿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喜欢一件作品时,并不一定能说出为什么喜欢,他觉得喜欢就是喜欢。因此,可边配合相应的音乐,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如让小班幼儿欣赏情节画《拔萝卜》时,先让幼儿表演此游戏,让幼儿多做几遍拔来拔去的动作,从中体验拔萝卜时身体的动作、表情等感受,然后再拿出情节画《拔萝卜》请幼儿欣赏。通过上述的直接参与,幼儿对作品和人物的形象、姿态、表情等的欣赏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看图配乐法
艺术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形式的。我们把美术欣赏活动和音乐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审美素质的综合发展。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前先准备几首幼儿熟悉的音乐.当幼儿欣赏完美术作品后,让幼儿指出哪一首乐曲与欣赏的作品有关.如欣赏徐悲鸿的《群马图》,给幼儿听了蒙族的乐曲《赛马》和江南的《紫竹调》,幼儿很快指出了《赛马》和《群马图》都是热烈奔放的。
4、看图配诗法
诗歌、谜语等在欣赏生活用品和自然环境等的美中会经常用到。如小班的欣赏内容“小白兔”,我们就会引用“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的儿歌帮助幼儿更好地抓住小白兔的身体特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再如在小班欣赏完小乌龟的模样后就借用小诗“大圆是身体,脑袋小小的,身上有花纹,头上有眼睛,四条腿儿像花瓣,小小尾巴伸出来”来小结,既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乌龟的结构特征,又利于幼儿进行有步骤地形象地表现。
谜语一般在导入中引用,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不管是诗歌、谜语还是小故事等都可以在欣赏活动中灵活运用,甚至可以同步进行加强感染力。
5、游戏操作法
运用游戏操作法能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美术作品的特征,了解各种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如在欣赏过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后,就可以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即把美术作品的特征风格相同或相似的找出来归为一类。
有拼图游戏,即把美术作品的复印小件固塑后剪开作为区角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和自由活动时拼着玩。
6、拟编故事法
教师请幼儿欣赏作品,然后自己创编故事,以加深幼儿对所欣赏作品的形式/内涵等感受,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欣赏作品《鸡的一家》时,幼儿创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鸡爸爸和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玩,爸爸和妈妈亲热地交谈,鸡宝宝们在草地上愉快地翻着跟头,做游戏,捉虫子。因为爸爸和妈妈就在他们身边,他们一点也不怕被狐狸抓去,所以玩得开心极了!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欣赏、表述,幼儿已经体验到了小鸡一家幸福、快乐的作品内涵,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7、评价作品法
评议应以儿童的自我介绍和幼儿间的互相评说和欣赏为主,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如先画完的幼儿可以自由地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或放在展览角中展示,并小声地互相评议和谈论;整个活动结束后,可以请幼儿欣赏别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并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便于幼儿把对名画的欣赏经验迁移到对同伴和自己作品的欣赏中,使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评价《星夜》时,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整体感受、理解整幅画,问幼儿:“你看整幅画后感觉怎样?”“你喜欢这幅画吗?”当时,有小朋友说:“要是有小动物在上面就好看了。”说明幼儿通过对作品的感受后,有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力。
8、联系主题活动法
“探险家”的活动中,一位幼儿带来一张小区新家的地图,立即引发其他幼儿画地图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适时地向幼儿介绍了克利的部分作品《鲁杰恩近郊的公园》《有黄鸟的风景》《阿拉伯城》《北边的房间》《热闹的港口》等。幼儿画着属于自己的地图,每张画作似乎蕴藏着许多秘密,如同一个神奇的世界。
9、自由创作法
这是在对幼儿欣赏之后的一种心理回忆,并进行讨论、构思的前提下进行的。幼儿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的审美欣赏活动中,自觉地积累审美经验,即逐渐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能动建构,激发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审美心理、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欣赏《哈里昆狂欢节》后,教师为幼儿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媒介和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使幼儿能够自由地以色纸剪贴的方式进行表现植物、动物尽情狂欢的情景。
三、教学建议
1、有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随处可见,凡视觉所能触及的事物几乎都存在美,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形式的美。但是如果没有审美的目光却又会视而不见。对美的事物的观察兴趣,感觉的灵敏性,是要靠引导和训练才得以提高的。幼儿好动、好问,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广泛关注的天性,正是开发和培养审美感觉的好时机。
2、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审美能力及绘画的创造表现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有关内容。
如小班以欣赏表现花草为主,穿插些单体结构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象、小鱼、乌龟等,积累丰富的表现形象经验;中班以欣赏表现树木、动物、建筑及服装、玩具为主,穿插些抽象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对色彩的冷暖倾向有所感知;大班以欣赏名画为主,使幼儿对色调、构图、色彩的情绪等有所感知,并尝试在表现活动中加以运用,以提高审美表现能力。
3、灵活组织的教学
教师在幼儿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承担了引导者和欣赏伴侣的角色。欣赏活动的形式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随机活动等形式。
集体活动:通过晨间活动和午餐后的散步时间,组织幼儿欣赏园内的花、草、树木和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布置,及幼儿园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的美,使幼儿感受、认识周围环境的美。
随机活动:随机教育有很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审美资源的灵活利用。如有时,幼儿带新图书来园,就引导幼儿对该书的封面图画色彩、形象、构图等进行感受认识,或幼儿穿了件新衣服来园,就引导幼儿对服装的色彩、图案和式样等进行感受和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幼儿会形成一种用审美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老师,我丑...爱心大使阅读人气:4203
- 教师教育随笔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3437
- 教师教育随笔:让晨间接待开启...▌.轻尘阅读人气:4606
- 教师教育随笔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3771
- 幼儿教师随笔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206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如何写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紫晓阅读人气:3088
- [业务管理]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内容...静夜清风阅读人气:2434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上岗证的考试内容是什...紫晓阅读人气:2436
- [园长管理]怎么样让老师体会到幼儿教师的...雪阅读人气:1362
- [教师工作]急!!请问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应...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