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风波(王海红)

作者:王海红  来源:  上传时间:2005-09-30

我有一双算较大的眼睛,别看我的眼睛大,其实它都是每天摘戴隐形眼睛时给掰大的,我妈常说:“你那眼睛要是摘掉隐形眼镜就跟瞎子的眼睛没什么两样了。”为了不让我的这双“大眼”与瞎子同归一类,这几天眼睛常常发炎的我就去眼镜店里配了一副自以为很漂亮的眼镜。这一天早上,我戴着这副眼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刚踏进教室,我就发现孩子们的问好声背后好像多了些指指点点的议论声,起初我也没在意他们在说什么,后来在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小朋友手上拿着玩具不玩,而是眼睛很好奇的一直往我身上打转,我越想越纳闷:这帮孩子今天是怎么啦?对我比对他们手上的玩具还感兴趣噎,难道我今天特有魅力吗?这时,郭老师朝我走来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啊----你今天怎么戴眼镜了?”我才知道我的“魅力”所在――眼镜。 于是,在早谈中我就让孩子讨论一个完全超出我事先安排的话题《老师的眼镜》。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这样谈论着:师:你们觉得丁老师戴的眼镜漂亮吗? 幼儿你一句、我一句:不漂亮! 师:为什么呢? 甬鑫:因为眼镜太大了。 欣欣:老师没戴眼镜比戴眼镜漂亮。 吴靖:因为镜片的形状像熊猫的眼睛不好看。啸禹:那镜片很厚不漂亮。 洋洋:因为你近视了,戴眼镜就不漂亮。 ………… 师:你们都说老师的眼镜不漂亮,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眼镜漂亮而且又适合老师戴的呢?你们来帮忙设计设计,好吗?滢滢:应该小一点的。(指镜片) 雅玲:应该给镜片涂上颜色才漂亮。 甬鑫:老师要是戴星星的眼镜(镜片为星星形状),那就很漂亮,因为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依琳:不不,应该像美少女战士戴的那种心形的眼镜,人家女孩子都戴那种才漂亮。明泰:戴弯弯的月亮形的好看,这样看起来笑咪咪的。 铭宾:像奥特曼的眼镜才漂亮。 啸禹:近视本来就不漂亮,再戴怎么好看的眼镜也都不漂亮。 师:啸禹说得真棒!眼睛近视了就不漂亮,那我们应该怎样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漂亮呢?依琳:那就不要近视啊。 洋洋:不在太阳下看书、写字,就不会近视。 铭钦:电视不要看太久,不然眼睛就会不漂亮。 俊贤:玩电脑也不能玩太久。 依泓:不能用脏手揉眼睛。江铭:妈妈还说不能躺在床上看书,不然也会近视的。 ………… 从幼儿入园到谈话的整个活动过程中,留给了我特别深的印象,给了我许多启发。 启发之一,重视幼儿观察发现的,及时捕捉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随机教育,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纲要》的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早谈《老师的眼镜》并不是当天所预定的谈话内容,但是孩子们所观察发现的,为我们的随机教育,开启了一个“动力源”,在早谈中一下子把我和孩子们的谈话欲望“吊”了起来,从谈眼镜不漂亮的原因到说说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眼镜,以及谈到如何保护眼睛,无不让我发现孩子们小脑袋里的想法,从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动力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教育中是随处可见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和捕捉这样的施教切入口。启发之二,孩子是真实的再现,我们要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让孩子真实的心灵染上虚假的“斑点”。新《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一句句强有力的“不漂亮”,确实是让我傻了眼,但是我并没有因为孩子们的“嫌弃”,而感到生气或懊恼,反而觉得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的真实回答,启发了我设计、提出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问题,并再次让幼儿真实的反应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令人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若是我一下子就否定孩子“不漂亮”的这个回答,按自己设计的问题强调“眼镜是漂亮的”,并请孩子们说说“为什么漂亮”,或许孩子们能让你“牵着鼻子走”,说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原因”,但试问:这是孩子想说的、喜欢说的吗?是孩子的内心真实的感受吗?若不是,孩子的内心深处又会怎么想的呢?这样的谈话能起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呢?……过去,我们的活动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我们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在活动中的想法和感受,若出现不同想法的幼儿,常常置之不理或强制幼儿放弃,这样的教育不但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思考和求知欲,还会抑制幼儿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开动脑筋、拓展思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启发之三,孩子的创新意识,在于老师的发掘与支持。孩子的创新意识往往是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就如:让孩子们设计讨论“什么样的眼镜才漂亮?”的着个问题,是孩子们在讨论“不漂亮”的原因下刺激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具有高素质,能迅速及时地提出有利于发掘幼儿创新意识的问题,然后对幼儿的每个新想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予以支持。在整个活动中,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我能提出发掘幼儿创新意识的问题,但对于幼儿在回答中的每个新想法没能给予肯定及支持他们将自己说的“设计想法”附注于行动,没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得到新的结论和经验,可能他们的心理上也的不到最大的满足,或许还会阻碍幼儿更大创造力的发展。


上一篇:透过孩子的目光,走入孩子的世界(王海红)

下一篇:自信自赏识中来(王海红)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