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支持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

作者:陈珍国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5-07-14

  顶层设计:从长计义完善师资提升机制 突破瓶颈:立足本职促进教师卓越发展 “成长支持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 ——上海市浦东新区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推进方式”
  
  画面与师韵 数据与培训成果
  
  浦东教发院在浦东新区开展了分层分类的各项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学员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在教学设计中领会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专业能力获得提升。如英语学科中考、高考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高考成绩提升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又如数学老师的科研能力较快发展,仅2009年启动的第三期数学教师培训为例,项目组共指导学员论文610篇,其中公开发表447篇;还有双语教师的口语水平迅速加强,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幅提升等等,学员本人满意度高,学员所在学校感到培训成效好。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学员的收获尤为突出。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意见(试行)》等相关要求,浦东教发院重视见习教师的基本功考评及课堂教学综合考评,并分批组织了2012、2013学年见习教师课堂基本功考评。第一批,各基地学校选推40%的见习教师参加推优比赛课;第二批,各基地学校其余60%的见习教师参加普查考评课。学员课堂教学考评课均在基地学校执教。2012学年见习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总体评价“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6.7%,聘任学校、基地学校等方面的反馈也普遍良好。
  
  在教学指导方面,2012-2013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浦东新区获一等奖18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9项;上海市基础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评选浦东新区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浦东新区共立项14项。浦东在全国获奖教师超过了上海总量的三分之一。
  
  分层分类的各项教师培训活动,得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大力支持,教师培训、教学指导工作满意率均为100%,其中非常满意率均为98%。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支柱。师资的数量,是满足经常性需求的基本保证,而师资的质量,是提升优质性品位的关键元素。
  
  开发、开放的浦东,经过区划多次调整,在凝聚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动能的同时,也集聚着在这块热土上奋斗的人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量”伴随而来的是对教育需求的“放量”,而在这种能量转换中,教师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一种“能量”。
  
  如何让潜在的“能量”成为现实的“热量”,新浦东教育人,曾算了这样几笔“账”:
  
  一是浦东区域教育体量巨大,教师继续教育任务艰巨。浦东新区地处上海东部,区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7万。现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620所,占全市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中学162所,小学178所,幼儿园250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工读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国际学校13所。现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45万,占全市学生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在新区就读的境外学生共有13573人,占全市境外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有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41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165所。新区学校教职工3.74万,其中专任教师3.03万。巨大的教育体量,对浦东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是中小学教师以学历补偿为培训内容的“黄金期”已过,后学历时代的教师继续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从侧重学历补偿发展为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面对学校数和学生数的连破“纪录”,面对教师急需提升专业能力的“现实”,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以高质量、高水准的规划来引领、指导和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均衡化、优质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教育发展方针和坚持“开放、多样、优质”的教育发展方向,确定到2015年基本完成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的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后,浦东正处于一个个体权利高度觉醒的阶段,学校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浦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战略定位催生新的人力资源需求,对新区教育和教师培训的多样化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4年,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建立,表明了区政府和教育局对师资建设体制性落实的决心、设置和布局。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珍国认为,学历达标后的教师继续教育出现四个困境:一是学历所蕴藏的知识不能满足终生职业需要;二是学历教育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教师成长动机;三是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教师以问题解决为先的需要;四是学历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不适应后学历时代的要求。
  
  基于此,教师培训必须建立在教师内在发展需求的满足上,而教师内在发展需求的激发与维持,离不开由上到下、由里向外、由浅入深的结构性支撑,以此推动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模式创新,才能促进区域教师的卓越发展。
  
  成长,是浦东师资建设的标志性“特征”;支持,是浦东师资建设的稳定性“杠杆”;系统,是浦东师资建设的可持续“架构”。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目前,浦东在新的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创建适合浦东实际的教师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从单纯的关注“工作”的推进转向关注“以人为本”的推动,围绕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着力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支持系统,组建浦教发院内四大业务中心,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以多种功能机构来满足教师的多元发展需求。
  
  如今,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已基本建立了浦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支持系统”,即以教师发展动机的激发为基础,以教师教育课程和项目开发为核心,通过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培训,设计系列培训服务,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资源和路径,表现为:一是基于专业发展目标的动力系统、二是基于专业学习内容的课程系统、三是基于专业学习成效的研修系统、四是基于专业学习环境的平台系统、五是基于专业效能提升的内组织系统。五大支持系统,分别从教师培训动力、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平台、培训服务五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给予相应的支持,以保证教师能够在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全方位的、高品质的资源与服务。
  
  成长支持系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推进方式”。
  
  激发热情:基于专业发展目标的动力系统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是培训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浦东基于组织的动力机制和个人的动力机制两个方面,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序列的建设和培训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支持。
  
  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序列,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动力
  
  根据教师发展状况,浦东将中小学校设计成三种类型: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既是校本研修示范校,也是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临床学校”;二是校本研修学校,能全部承担本校的校本研修任务;三是部分承担校本研修任务的学校,在区域专业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帮助下完成校本研修任务。
  
  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开展了多样化、多维度的实践探索。浦东通过政策设计、标准研制、组织培训、开展评审、随访年检、经验推广等做法激发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积极性。目前,已建成235所校本研修学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浦东新区启动第一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审,至今52所学校均按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定位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创建活动,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在教师准入、培训、聘用、考核、示范与辐射等五大机制方面进行实践创新,在区域范围内发挥了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这一举措于2008年被上海市教委采纳、推广。
  
  开展培训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专业发展个人动力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先行一步,他们还必须将自己的改革经验转化为区域教师共享的培训课程,这是浦东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标准中赋予他们的任务,为了进一步促进这一培训者队伍走向专业化,浦东教发院从基本理念、专业标准、评审与认定、发挥作用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策划,形成了《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资格认定评审方案》两个文件。《专业标准》对不同级别的培训师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标准,共包括5个领域的任务、15个模块的工作内容、50条基本要求。培训师设中级、高级和特级三个专业等级,在胜任职责和基本要求上,呈现依次递进的序列,至2014年4月,已产生了首批教师教育特级培训师10名、高级培训师62名、中级培训师150名。
  
  做优载体:基于专业学习内容的课程系统
  
  为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能,从2004年至今10年间,浦东教发院以基于教师“五类知能”发展的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为基础,从起步:区域课程建设的初级设计(2004——2009年)、到突破:区域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探索(2010——2011年)、再到深化:区域课程建设的发展(2012——至今)三个阶段,构建了完整的课程系统,实现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和高品质。
  
  依托精品课程孵化,完善教师全员培训课程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为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更为完善,浦东从“五类知能、三类课程、三种培训层次”三个维度对教师学习体系进行整体设计,致力构建具有浦东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累计开设近4000门次,实现了选修课程的菜单化。“十二五”期间,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为突破,创新课程开发模式,以孵化与评审推进教师继续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在孵化中培育优质课程,引导区域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走向精品化,构建具有多样化、选择性、高品质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依托专项培训项目,实施专项培训特色课程的建设
  
  在浦东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涵盖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技能、策略与方法、教育实践、现代科学与人文素养等门类;课程结构包含以必修课、选修课、研修课为主的课程模块;课程实施方式突出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从本体性知能、条件性知能为主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以实践性知能、研究性知能、发展性知能为主的自主研修。经过多轮实践,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课程,其中72门被评审为精品课程。
  
  据统计,十年间,浦东先后开设了4155门教师培训课程,“十一五”期间完成了2.6万名教师“640、440”培训;“十二五”期间输送了34门市级共享课程和4门国培课程。
  
  提供舞台:基于专业学习环境的平台系统
  
  为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浦东通过平台建设,开展了多项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创新实践,促进区域教师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与外化。
  
  加强区域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把脉教师专业发展浦东教发院以成立专门的区域教育研究室为核心组织框架,分别从组织架构、服务平台搭建、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区域教育决策咨询服务提供来自研发机构的支撑。还组建了由著名教育专家和行政领导等参与的咨询团队,从华师大、上师大、市教科院、市评估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聘请了一批“特聘高级研究员”,以专家咨询会为平台集聚起了专家智慧,为区域教育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2014年1月2日,《中国教育报·区域周刊》在新年首次亮相中,以“一个生产教育思想的地方——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区域教育决策咨询机构10年启示录”为题,对浦东教育决策咨询工作进行了全面介绍。
  
  构建基于云服务的教师数字工作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
  
  2013年启动了浦东新区教育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万兆进校、千兆进楼、百兆进室”的目标,为网络应用水平的提升创造必要的条件。浦东教育云,有20台高性能服务器、1个刀片机和2个存储组成,采用多机集群的方式保证性能和可用性,初步满足了浦东教师对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以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浦东教育云建立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应用群,形成了基于云的教师个人数字工作坊。基于云的教师数字工作坊,就是每位教师都可以在网上拥有自己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是基于云的,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具备上网设备和上网条件,就可以利用工作坊办公、交流、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推进教科研扎根指导与研究一体化浦东新区教科室自1996年起开始积极探索,即科研员深入中学、小学、幼儿园,围绕教育科研的调查、指导、研究、管理等内容,长时期地和所在单位的教师交流、融合、协作,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式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已经逐渐形成引领教师教育科研的课题申请制度、定期科研成果评选制度与青年科研骨干培养制度。
  
  组织教育科研扎根指导与研究的一体化方式,无论对于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建设教育科研队伍,还是对于推动浦东新区教育科研发展,打造科研成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浦东新区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7项。
  
  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培养面向未来的教师队伍浦东教发院通过区域性专业机构这一平台,建设区域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常态机制,形成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网络,建立起一个拥有六个分支体系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支持系统,为中小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服务、指导、规范的专业支持。
  
  从2009年开始,浦东陆续推出《国际理解教育系列读本》,在区内12所实验学校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性国际理解课程开发、培训、推广制度,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教育能力的教师,推动全区校长、教师、学生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
  
  积极与各国际教育组织和机构接洽引入国际课程,开展了中外课程合作的尝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半岛中学在课程方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获得市教委批准。
  
  大力加强教育国际化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长、英语教师、理科教师、语文教师的境外研修工作,在各类研修与挂职活动中尤其重视通过境外培训来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2011年,浦东先后派遣77名校长和35名教师赴境外挂职锻炼,2012年,选派90名校长和教师赴境外研修;2013年赴境外研修的校长教师数达56人次。
  
  外籍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在浦东新区执教的外籍教师共有1376名。此外,在外籍教师的引进与聘用上,通过“浦东新区聘请外籍教师在中小学任教”项目,以政府购买方式,聘请外籍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提升新区英语教学质量。
  
  浦东教发院还通过主办、承办或者协办国际教育会议和国际教育论坛,营造国际教育学术氛围,产生了一定的集聚效应。近年来主要举办了中国教育国际化论坛2012年浦东专题会、“教育家办学:教育现代化的共同行动——中美英学校教育比较与实践浦东教育论坛”等,论坛瞄准世界教育前沿,向国内外教育界同行充分展示浦东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使浦东进一步具备开放的胸怀和全球的视野,力争使浦东成为国际教育文化集聚、交流的枢纽和重要平台之一。
  
  强化功能:基于专业学习成效的研修系统
  
  浦东通过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开展基于网络社区的教师协同研修,实施国家课程体系的校本化,推行“教研训一体”的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路径,不断提升教师研修的学习成效。
  
  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根据浦东新区教师培训体量巨大的特点,浦东开展了设计合理、针对性极强的分层分类培训。分层方面,根据浦东新区教师队伍结构的特征,从新教师(《见习教师培养方案》、《学前职初教师岗位技能培训项目方案》)、成熟教师(《全员培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师全员培训方案)到高端教师(《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实施方案》、《浦东新区名师工作室、教师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浦东新区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培养方案》),都有对应的专项培训方案;分类方面,依据浦东新区各校学情复杂的情况,针对农村薄弱学校有《农村薄弱学校培训培养——浦东新区农村学校教师定向培养项目实施方案》,针对英语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有《浦东新区“英语教师专项培训”方案(分类)》,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有《浦东新区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方案》,针对学科提高层次有《浦东新区2012理科教师美国挂职研修方案》和《浦东新区2012英语教师赴英研修方案》,针对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浦东新区教育家型校长赴美培训计划》、《浦东新区小学骨干校长赴英国培训计划》,针对教育系统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有《2012年浦东新区教育系统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培训班培训方案》,各自都有明确的定位、详尽的方案和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查方案。
  
  开展基于网络社区的教师协同研修
  
  结合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浦东新区的展开,配套建设了“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为教师的教研、德研、科研、培训提供一个整合的教育门户系统,建立面向浦东新区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大型教育服务社区。
  
  基于网络社区的协同研修,打破了传统教研培训活动的时空局限与资源交流的限制,将面对面研修活动与远程研修活动密切结合,虚拟和真实两种研修环境密切结合。多维度社区,有利于不同群体教师的发展;多形式研修,提高教师研修活动的参与度;多样化资源,方便教师选用和开展教学活动。2013年4月,这一成果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网络研修工作推进会上得以推介。2014年3月,这一成果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推进国家课程体系的校本化实施为满足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直面大浦东学校之间的层次差异,改变千人一面和千校一面的现状,浦东校本化地实施普适性的国家课程注重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区域学科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
  
  “国家课程体系的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培训+引领”,促进学校提升课程领导力;“研究+实践”,促进教师提升课程执行力;“指导+研究”,促进教研员提升课程指导力。国家课程体系校本化实施的实践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连续几年,《文汇报》等媒体对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进行过宣传报道;近两年的上海市校本课程展示浦东新区均位列前五名。“教学展示周”的辐射面不断扩大,2014年3月,这一成果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推行“教研训一体”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自2004年9月起,浦东新区开始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2006年,又以课题引领,全面开展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研究与实践,聚焦教学规范建设、教学深入研究、教研团队建设三个维度,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实现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这一成果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2014年又被评为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
  
  “五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探索
  
  浦东做好区域学校德育指导工作,从德育科研、队伍培训、课程建设、活动开展、网络构建五个路径出发,开展了“五位一体”的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探索:其中,科研是专业引领,队伍是核心资源,课程是主要载体,活动是实践渠道,网络是聚力平台。
  
  匹配到位:基于专业效能提升的内组织系统
  
  浦东教发院的功能定位,已经从传统的教师教育走向对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创新与质量保障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从建立健全区域教师专业支持体系角度,系统思考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效路径,在服务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工作状态,转向以“人”即以“工作对像”为中心提供支持服务。表现在:完善组织架构,实现内外对接,建立一个办公室、四大中心,即:办公室、学校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和教育信息中心,这种架构,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产生对接效应。
  
  浦东教发院根据区域与学校的要求,促进学校发展时,为其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专业支持。以工作对接为主要考虑基点的组织架构改革,完善了机构内部的协同运作,“四中心一室”的组织调整,使机构内部的信息统管制度更加完善,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信息传达、通知发放等做到了“一门式”的统一管理;对应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支持系统,各中心在支持系统中的职能明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部门业务工作协作机制正在建立,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任务分发或“组团式”服务,实现携手服务与快速响应,实现人力物力、信息资源等的整合。
  
  感言 让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有力支撑
  
  陈珍国
  
  教师,是教育的“生产力”,开发这种“生产力”,不仅是教育的命题,也是现实的课题。
  
  当社会的发展使得知识折旧率在日益加快,学历已不再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低的唯一标志时,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支撑教师的终生职业生涯。而在浦东,当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数和学生数占全市的份额增大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需要在具有支持的背景下架构。
  
  基于此,作为推进浦东教师教育发展的专业机构,如何打造高品质的,符合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所需要的高品质教师教育,已成为新的形势和要求下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面临的全新任务。为此,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浦东教发院的专业化建设与发展,将其列为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浦东新区政府颁布的《浦东新区“十二五”教育规划》明确指出“以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为主体,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推进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日趋合理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完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
  
  而我们所探索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支持系统”,是浦东师资建设的新方略,也是新一轮教师培训的实招术。
  
  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支持系统”,旨在让教师的培训更具理念领先的支撑,更具科学架构的支撑,更具动力机制的支撑,更具实战实效的支撑,使成长具有内容的前瞻性、支持具有架构的稳定性、系统具有操作的可持续性。
  
  教育追求永无止境,师资提升永无穷尽。浦东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支持系统”,必将为区域教师的整体优化,起到“播种机”的作用。


编辑:sunny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发展

下一篇:若只教孩子“听话”,幼儿园有没有男教师都一样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