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

作者:岳亚平 刘静静  来源: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研究所  上传时间:2013-03-09
[  ] 教师流动已成为当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有关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师的失衡流动与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的流动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流动,处于失衡状态。引发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有内部的主观因素。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方面进行拓展与创新,并应着力探寻切实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教师流动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教师流动;失衡流动
 
随着一系列中央和地方政府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如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学前教育事业走出现有发展“瓶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受公办园数量偏少,在编教师比例偏低,专业认同度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流动日益明显。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使得整个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处于过度动荡的状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归纳,并据此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保持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的途径。
 
一、幼儿园教师流动及失衡的发生
 
幼儿园教师流动是幼儿园教师资源在幼儿教育界之间,或是在教育系统内其他学校之间,以及其他行业之间进行的一种重新配置的过程。[1]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流失,即幼儿园教师改行而去;二是行内流动,即在幼儿园教育机构之间更换单位。”[2]根据美国学者卡兹(Katz)的组织寿命学说,学校(幼儿园)作为教学科研组织,要想不断充满生机与活力,就必须进行合理的教师流动,且流动期限应以5~6年为宜。世界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动率一般控制在1O%左右,因为这样的流动率可以使人才的配置和使用达到最优状态。目前,关于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研究虽然数量稀少,成果有限,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论却基本一致: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明显高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流动年限低于5年,且流动率超过1O%以上的失衡流动现象逐步凸显。
早在1992年,明丘(Muenchow)、贝克(Baker)、恩瑞吉(Eldridge)和贝汉(Benhan)就针对佛罗里达州儿童保育中心教师的流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3]并呼吁对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现象给予特别的关注。同年,布罗(Blau)和霍特兹(Hotz)在对幼儿园教师和其他工作者进行了比较之后认为,与其他工作者相比,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率很高,但他们的教育回报率却很低,对某些幼儿园教师来讲,教育的回报率甚至是零。[4]所谓教育回报率是剔除了工作时间、工作经验、性别、个人能力、职业、行业与所有制等因素的影响后,就业者每多受1年教育所获得的收入增长率。研究发现,有1/3到1/2的新教师在他们工作后的第一个5年就放弃了自己的职业。[5]姆伦纳里(Muranane)和斯第尔(Steele)2007年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在那些主要针对贫穷家庭和非白种人家庭孩子的学校里,教师的流动率很高。这是因为在这些学校工作,教师会遇到很多困难,并且很少得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给予的教学支持和教师合作方面的帮助,且很难取得成功。[6]
国内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结论。如有研究发现,广东省幼儿园教师流动率多在35%~45%之间,远远高于正常的教师流动水平。[7]还有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流动主要体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条件不太好的幼儿园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的流出,这是一种“恶性流动”。[8]另有研究则认为,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致使教师流动严重失衡。[9]此外,蔡迎旗针对我国中部地区幼儿园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也指出,幼儿园教师的频繁流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率更高;从年龄上看,教师流动呈低龄化;从教龄构成上看,教师流动呈低教龄化;在学历构成上,教师流动呈高学历化;从婚姻情况来看,已婚教师的流动率更高。[10]
 
二、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认为,工资待遇较低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主要原因,而国内研究却表明,除了经济收入偏低这一客观因素之外,还有教师的个人主观因素。
 
()工资待遇因素
 
布罗1992年关于幼儿园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高流动率与幼儿园教师的低工资相关,即幼儿园教师工资较低是导致幼儿教育行业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原因之一。[ll]布罗和霍特兹1992年在对幼儿园教师和其他工作者进行比较研究之后也认为,“相比在其他职业工作的、与幼儿园教师有相似特征(如学历、工作经验等)的女性工作者,幼儿园教师得到的货币补偿是最少的;”[12]“她们比其他女性工作者多1.6年的教育经历,但她们每小时的平均工资水平则仅仅是其他女性工作者的75%。同时,幼儿园教师每周工作时间比其他女性工作者少6个小时,但她们的年工作收入却仅仅是其他女性工作者的1/3。”[13]怀特布克(Whitebook)1999年的研究也指出,“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投入与收获不相符,是导致幼儿园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很低,但工作时间却很长,除了花费在购物买材料、打扫教室、准备活动的时间外,许多教师每周还要为孩子工作50个小时或更多,但教师很少得到额外的报酬。”[14]而“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幼儿园教师的健康受到疾病的威胁,但只有不到1/3的幼教机构愿意提供全额医疗保险。同时,很少有幼教机构为幼儿园教师提供退休金计划。”[15]OES通过调查也指出,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福利保障少是导致幼儿园教师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尼森(Nelson)2001年的研究表明:1998年美国政府的调查即显示,在美国774种职业中,只有17种职业的平均工资待遇水平低于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是幼儿园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16]还有研究者对大都市市中心和郊区的幼儿园教师流动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在一些地区流动率高主要是受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影响。同时,对幼儿园教师和与她们一起毕业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的工资水平进行比较,也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呈下降趋势。[17]姆伦纳里和斯第尔2007年的调查表明,影响教师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一般幼儿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为学习幼儿保育专业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能否在工作过程中得到补偿,并且是否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其次,幼儿园的工作条件也是影响教师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班级规模、工作时间、设备的质量、课程开发自主性等。[18]还有研究也表明,工资和工作条件影响教师的流动。[16]此外,机会工资也是导致教师离开最初职位的原因之一。[20]国内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但有限的研究结果也都显示,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幼儿园同工不同酬等现象大量存在。[2l]幼儿园教师工作繁重、工资水平偏低、工作投人与获得报酬不相符等,也是造成我国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主要原因。
 
()社会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价值规律而自然发生的教师流动,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高的工作压力将会带来高的教师流动率,因为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工作动机降低,并且可能更容易决定离开一个薪水微薄的工作,[22]而社会对于教师的工作普遍缺乏尊重和欣赏[23]也易使教师们觉得自己没有被社会认可而离开正在从事的职业。另外,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经济发展与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使得幼儿教育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再加上目前社会对她们的要求和期望过高且充满矛盾,使得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下降,社会权益受到侵犯,从而引发幼儿园教师的流动。同时,社会法律制度缺失和落实困难等社会文化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流动。[24]。
 
()管理因素
 
缺乏支持的管理实践,可能会使教师感到孤立和贬值。[25]没有足够的培训,教师会发现每日面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太艰难和太令人烦恼。例如,在美国,儿童护理教师一般来说是不能很好地获得支持、培训或者补偿的。[26]国内的相关研究也显示,幼儿园教师流动次数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存在着显著相关;幼儿园激励机制不完善,幼儿园现有教师激励效能不高,尤其是在幼儿园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等方面的公平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是管理层面上造成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主要原因。[27]幼儿园的聘任制度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园教师的高频流动行为。[28]同时,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和幼儿园教师政策尚不十分健全以及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也加剧了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现象的发生。
 
()教师个人因素
 
幼儿园教师作为异质性的存在,其自身的特点也影响着流动的频率。研究表明,有着更高效率的教师倾向于呆在他们最初工作的学校,[29]而流动教师往往是更年轻和没有经验的,特别是刚踏入教师行业的老师比工作lO年或1O年以上有经验的教师更可能发生流动。[30]同时,幼儿园教师作为社会人,其个人价值观念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他们除了注重经济收益之外,也开始关注个人幸福、自我价值和自由发展。[3l]在现存状况下,幼儿园教师自我激励偏低、职业胜任力存有差异、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个人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自我认同感偏低等,[32]均加剧了幼儿园教师的流动失衡。
由此可以看出,工资待遇较低是造成国内外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主要原因。但与国外“幼儿园教师主要关注生存状态”的研究结果不同,国内的幼儿园教师不仅仅关注经济收入这一外部的客观因素,还十分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个人幸福感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个体内在的主观感受。
 
三、评价与启示
 
()评价
 
总体上来看,幼儿园教师流动频繁的现象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与对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群体流动问题的研究相比,不论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成果的数量,都显得过于浅显而单薄,因此对于幼儿园教师流动现象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宽和深入的空间。
在研究方法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这使得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且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较多。为此,未来的研究一方面要增加个案法、比较研究法、专业发展史叙述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应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研究范围方面,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某个地区、某个城市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而从研究对象所属的幼儿园性质上来看,现有研究多是针对民办园的研究,涉及公办园的专项研究还较少。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范围,在不同区域背景下分析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状况,将更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状况。在研究的深度方面,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呼吁和描述层面,系统的微观层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从多视角进行的深层次分析也较少。因此,深入地探究在我国现有教师队伍现状和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合理流动问题,努力挖掘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内在规律和内部原因,揭示幼儿园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并探寻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将更具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启示
 
1.关注并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失衡流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逐步完善,各学前教育机构的用人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聘任制的实行则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流动。适宜的流动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和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不合格教师改行而去,有利于教师队伍更新,适度的行内流动也有利于交流和提高,但如果流动性太大,特别是优秀教师改行,则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33]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教育中的安全依恋是联系孩子和教师之间的重要情感纽带,也是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高频流动将不断破坏这种安全依恋关系,并导致压抑性情感的逐步积累,造成学习困难和不健全人格的出现。对4岁幼儿的研究发现,经常更换教师的班级中,侵犯性强的幼儿比例明显高于不经常更换教师的班级中的幼儿。同时,幼儿园教师的高频流动还会增加未流动教师的压力,增加幼儿园的经济负担。[34]因此,我们不应该漠视幼儿园教师的高频流动,而应该重视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来减少幼儿园教师的失衡流动,以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提高并改善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
国内外关于幼儿园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结论尽管不完全相同,但“工资待遇偏低,生活品质不高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引导来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思想觉悟,但生存需求的满足是第一位的,生存质量的高低也是必须考虑的。我们应该不断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让他们在安心幼教工作的同时,减少思想的摇摆和工作的更替。同时,政策制定者也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为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提供帮助,如增加教师的工资,建立灵活的工资机制和奖励制度”[35]等。国外在此方面已开始采取行动。例如,美国有12个州或是通过雇工福利政策(尤其是健康保险),或是增加工资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补偿。这些政策都拟达到一个联合的目标,即不仅保证幼儿园教师得到较高的补偿,能够受到专业培训,降低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率,而且有助于改变和提高幼儿教育供给的质量。[36]
3.激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欧百恩认为:“对个体而言,健全的发展成就个人的幸福。只寻求工作外的满足而忽视工作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将会限制我们成为快乐而完整的人的机会。”[37]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有责任心的、积极向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唯钱是求”的人,他们同样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我国关于幼儿园教师流动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已经证实这一点,即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幸福感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状况也是影响幼儿园教师高频流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参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做好个人管理等,来引导幼儿园教师发掘本职业的内在之美,激发其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勇气,增强其职业归属感。惟有如此,广大的幼儿园教师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守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内在专业发展动力的激励下,逐步成长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幼教工作者。
 
参考文献:
 
[1][1O]蔡迎旗.我国中部地区幼儿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R].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5—19.
[2][7][33]游景如.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对广东省第37期园长资格培训班的调查报告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1).
[3][34]曾莉,张瑞英.美国儿童保育中心的教师流动问题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7).
[4]David M.Blau&V.Joseph Hotz.Special Issue on Child Care[M].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2:1—8.
[5]Gianna Barbieria,&Claudio Rossettib,&Paolo Sestito.The determinants of teacher mobility:Evidence using Italian teachers transfer applications[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1,(4):1430一1444.
[61[18][35]RichardJ.Murnance,&Jennifer L.Steele.The Future of Childem[M].Princeton Universuty,2007:15-43.
[8][21]徐燕.幼儿教师“恶性流动”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4):43—44.
[9]姜盛祥.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1,(7):26-31.
[11][12][13]DaVid M.Blau.The Child Care Labor Market[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sces,1992,27(1):9-39.
[14][15]Whitebook,&Marcy.Child Care Workers:High Demand,Low Wages[M].The Annals of the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99:167-171.
[16]Nelson,&Julie A.Why Are Early Education and Care Wages So Low? A Critical Guide to CommonExplanations[J].Founda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2001:18.
[17][19]Eric A.Hanushek,& Steven G.Rivkin.Pay,Working Conditions,and Teacher Quality[M].TheMIT Press,2007:69-86.
[20]Li Feng.Opportunity Wages,Classroom Characteristics,and Teacher Mobility[J].Southern EconomicJournal,2009:1165-1190.
[22][23][26]Hale—Jinks Claudia,&Knopf,Herman,&Kemple Kristen.Tackling Teacher Turnover in ChildCare:Understanding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Identifying Solutions Childhood Education,2006:219-227.
[2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中部地区幼儿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 ]1,(8):5—7.
[25]Carter,M.What do teachers need most from their directors[J].Ch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2000,(136):98-101.
[27][28][31]李攀.河南省幼儿教师流动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9]Dan Goldhaber,&Betheny Gross,& Daniel.Player Teacher Career Paths,Teacher Quality,and Persis-tence in the Classroom:Are Public Schools Keeping Their Best[J].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2011,30(1):57-87.
[30]Stephen Provasnik,& Scott Dorfman.Mobility in the Teacher Workforce[J].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2005:16-17.
[32]卢长娥,王勇.幼儿教师离职倾向及成因探析[J].早期教育,2006,(7):12-13.
[36]Twombly,Eric C.,Montilla,&Carol J.De Vita.State Initiaves to Increase Compensation for Child CareWorkers[J].Paper prepared for the Founda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1992:166—203.
[37]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171.
 
编辑:cicy

上一篇:新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调整策略

下一篇:指向教师专业成长的抱团合作发展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