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自主设置运动场地的思与行

作者:吴海云  来源: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3-17

    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常常会把一些中小型的体育器械组合摆放,设置成有一定情景的运动场地,幼儿在此场地中进行走、跑、跳、爬等身体活动。器械的组合方式不同,运动场地也不同,不同的运动场地就引发幼儿不同的身体活动。笔者在实践中常常看到,幼儿参与的运动场地常常是教师预设器械组合方式与摆放的位置,即使是幼儿摆放,也常常是遵照教师的要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指南》倡导尊重幼儿的个体需求,鼓励幼儿自选材料、自设场地、自主运动。基于《指南》精神,我开始思考幼儿自选材料及选择材料后自主创设运动场地的课程价值;思索幼儿自主设置运动场地需要教师提供哪些支持能确保幼儿安全有序、活而不乱地进行;思量幼儿怎么能富有动态与创造性地设置运动场地。
    幼儿自主设置运动场地的价值
    幼儿自选材料、自主设置运动场地开展运动对幼儿与教师具有双重的价值。
    首先,能激发并维持幼儿运动的热情。因为幼儿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置自己喜欢的运动场地,以自己喜欢的身体活动方式开展运动。运动场地的设置会因幼儿运动兴趣、运动水平、运动中的灵感而呈动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运动的主人。
    如,几名幼儿用材料组合搭建跷跷板玩,一开始选择了一个轮胎、一块木板,他们将木板放在轮胎上,成了一个简易的跷跷板。玩了一会儿,可能觉得太简单,就将木板换成了竹梯。玩了一会儿,又觉得这样设置没有挑战性,就又添加一个轮胎。两个轮胎叠起,跷跷板的支点变高,跷跷板就能翘得更高了。玩了一段时间,两个轮胎做支点设置的跷跷板能轻松驾驭后,就又增添一个轮胎,三个轮胎当支点,跷跷板翘得更高,玩得更刺激……
    持续变化的跷跷板来源于幼儿的运动能力、运动中的智慧与运动中的挑战性。不断变化的材料组合能维持幼儿的运动热情。
    其次,增加幼儿运动的机会、提高规划能力。每次运动,他们从器械室搬运材料到运动场地,运动结束又从运动场地搬运到器械室。搬运材料的过程是锻炼幼儿上肢力量很好的契机,每天搬运,上肢在自然状态中得到持续的锻炼。同时,经常搬运能使幼儿对选择材料与搬运材料逐渐变得有目的、有计划,懂得量力而行、合理规划。比如,轻的器械自己搬,重的器械找伙伴一起搬,需要多少搬多少。每天持续搬运,自然而然也养成良好的取放材料与收拾整理的习惯。
    再次,转变教师创设环境的观念。教师放手让幼儿自选材料,自主创设运动场地是教师理解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的过程。感受幼儿为自己设置运动场地是其主动学习的契机,是运动课题实施的一个良好途径。
    幼儿自主设置运动环境的支持性策略
    幼儿自选材料、自主设置运动场地,教师要确保幼儿安全,在这基础上支持幼儿设计富有变化的运动场地,使幼儿的运动蕴含自发探索、自主学习。
    1.保障幼儿安全搬运运动器械
    幼儿自主设置运动场地,需要幼儿自选材料、自主搬运、自主摆放。幼儿在搬运中对危险事物或行为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有限。同时幼儿还具有爱探索、爱冒险的年龄特点,搬运材料不知量力而行。因此,幼儿选择材料与搬运材料需要教师特别关注与支持。幼儿搬运材料前,教师先要分析幼儿搬运此材料的前期经验,以及幼儿搬运中的安全系数。对于搬运中型的比较重的材料,在幼儿搬运材料之前,要与幼儿探讨安全搬运材料的方法,让幼儿对搬运这种材料有间接经验。
    如,幼儿对1.5米高的实木高脚凳非常感兴趣。在搬运前,教师要与幼儿探讨这么重、这么高的高脚凳,怎样搬运安全?是一个人搬安全还是两个人一起搬安全?怎样才能有序搬运?用什么办法能快速搬运?在幼儿搬运中,教师及时捕捉安全与不安全的搬运方法,针对搬运现场进行交流,让幼儿习得安全搬运材料的直接经验。对于小型的、比较轻的材料,可在幼儿搬运前或搬运后与幼儿探讨怎样搬运既安全又快,怎样才能搬运数量适宜的材料等等。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交流,逐渐积累丰富的安全、有序、快速搬运材料的经验。
    2.确保幼儿创设的运动场地安全
    运动场地的设置因材料的丰富与材料组合的干变万化而呈动态性的变化。幼儿对判断组合的材料是否牢固的经验有限,常常会出现不安全的隐患。如,幼儿用人字梯和梯子架桥,他们想把梯子架到人字梯的踏板上。组合中会出现人字梯的脚没有充分张开,就把木板架在人字梯的踏板上,或是梯子仅刚刚搭在踏板上的情况。幼儿在这样的运动场景中攀爬容易发生坍塌事故。因此,教师在放手让幼儿设置运动场地时,先要丰富幼儿这方面的经验,让幼儿对安全搭架、设置安全的运动场地有间接的经验。当幼儿创设完运动场地,教师要组织幼儿现场检查运动场地是否安全,利用现场给幼儿丰富经验,同时养成运动前检查运动场地的习惯。
    有时幼儿要设置有一定运动空间、运动方位、运动路线的运动场地,如果幼儿缺乏空间概念与运动秩序、运动方向等方面的经验,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如,幼儿用牛奶箱、鞋盒设置障碍,进行障碍跑、跳、爬。一名幼儿沿着场地横着摆放障碍,另一名幼儿沿着场地纵向摆放障碍。两个人设置的运动场地呈“T”字形,运动时她们一个横向跑,一个纵向跑,两人相撞了。因此,对于设置有一定运动空间与运动方位的运动场地,设置前教师可提出安全方面的要求。如设置的线路不能与他人设置的线路太近,运动线路的方向要一致等。让幼儿带着要求进行设置,幼儿设置完运动场地要进行检查。运动中出现问题,及时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在实践中思考,怎样才能设计安全的运动场地。比如结合上面相撞的情景,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运动时会相互碰撞?怎样设置障碍才不会相互碰撞?运用现场让幼儿寻找原因,然后再重新设置运动场景,结合运动的现场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3.支持幼儿设置多样化的运动场地
    设置多样化的运动场地,既能让幼儿在多样的运动场地中以多种身体活动方式参与运动,保持运动兴趣,又能体现幼儿的运动智慧与幼儿玩中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但是,幼儿要创设多样化的运动场地,需要一定的经验,需要教师适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如,幼儿用1.5米长的毛线辫子,摆放在地上拼摆多样化的运动场景开展运动。第一天的运动场景只有三种,一种是将1根毛线辫子拉直平放地上,当立定跳远的起跳线,几个幼儿比赛立定跳远;另一种是将2根毛线辫子平行摆放,玩助跑跨跳(跳远);再一种是将5根毛线辫子平行摆放,幼儿玩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跳、单脚跳、跨障碍跑。幼儿用毛线绳创设的运动场景简单,其原因是幼儿没有关注到毛线柔软的特性,同时缺乏创造性拼摆运动场地的经验。教师经过观察、分析后介入支持。
    首先,引导幼儿认识毛线的特性。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毛线很软,除了直直摆放还可以摆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
    其次,引导幼儿开拓思路,创造性地拼摆各种造型。组织幼儿相互讨论:一根毛线辫子除了摆直当起跑线,还能不能摆出其他造型?用几根毛线能拼摆出什么图形?幼儿相互讨论,一起尝试,第二天就摆出了弯弯曲曲的小路、米字型、五角星等多种运动场地。
    第三,引导幼儿相互学习。通过玩他人创设的运动场地,在运动中感受他人的创造,分享他人的经验,借他人的经验拓展自己设置运动场地的思路。
    对幼儿自主设置运动场地是笔者理解《指南》理念、践行《指南》精神的一个片段思考与行动。实施《指南》需要教师将《指南》与实践联系,用《指南》对照教育行为,在践行中基于幼儿的经验不断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尝试。
摘自:《学前教育》2015.02
编辑:cicy

 

上一篇:巧用图谱,构建幼儿体育教学的有效支架

下一篇:如何丰富自制体育器械培训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