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之间 携手共研——以“自主性游戏中的观察”视频案例研讨为例
作者:沈晓燕 来源: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中心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8-11
上学期我园设计并组织了“自主性游戏中的观察”视频案例研讨系列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任务为:一是探讨拍摄幼儿自主游戏情况视频的位置与角度,提高教师拍摄游戏视频的技能,二是对所获取视频素材进行研讨,尝试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状态。教研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合(学)——分(究)——分(行)——合(理)的研究轨迹,全园教师共同完成了一次有声有色的教研之旅。
一、“合”学——善于“引进来”。用学习提升专业知识
“合”学,即采用集中培训方式,组织全园教师共同学习有关的专业理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教研之初的“合”,可以最大范围地提高教师对有关问题的认识,高起点地展开整个教研活动。
1.学理论,倡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教研活动的起始阶段,我们围绕本次研讨活动的任务与目标,精心寻找并选择相关的理论资料,用于集中学习与培训。主要有本市幼教教研员汪老师讲座视频《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游戏的主角》,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教授的讲座ppt《幼儿园游戏行为的观察与指导》,本区专家教师章老师的讲座视频《在观察中成长》和我园童老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计并制作的ppt《每个孩子都是游戏的主角——谈自主|!生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
2.学方法,学会“干得苦不如干得巧”。
研究的方法也是“合”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由我园有经验的教师提供适当的方法示范和行动要求,让教师对如何开展研究心中有数。
我们请曾参加过名师工作室相关研究的盛老师介绍自己拍摄自主性游戏观察视频的过程。重点介绍在视频拍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强调:拍摄视频时,不能干扰幼儿的游戏。
二、“分”究——-敢于“提问题”。用疑问促成研究方案
为了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研究深入而到位,在教研活动进入到问题研究的阶段时,我们将全体教师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1.论“有何用”,明了视频案例的意义。
“分”究的第一项内容就是讨论“这样做有什么用”,让教师通过讨论,明确本次研究活动的意义。
通过激烈的讨论,教师形成了共识:游戏视频最大的意义在于能让我们“回”到现场,了解幼儿真实的游戏世界,为研究幼儿游戏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是任何资料无法做到的。另外,将视频作为研究内容,用于研究教师应该如何“观察和解读幼儿”,提升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的水平。
论“有何用”有助于解决部分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意义认识不足的问题,调动所有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说“怎样做”,制定研究方案的初稿。
以大班研究组为例,该组决定以大一班为研究基地,在纸上画出了大一班游戏区域的分布图,讨论哪个区域适宜作为拍摄对象,教师在哪里拍摄,才既能将幼儿的活动尽收眼底,又不会影响幼儿的活动。
3.问“可行吗”,逐步完善研究方案。
针对各组研究方案的初稿提出质疑,如“这种方法可行吗?”“这样就可以拍到有价值的视频吗?”“得不出结论怎么办?”这些质疑有助于教师提前预见研究过程的困难和自身研究能力的不足,并完善研究方案。
针对研究方案初稿的各种质疑,各组再次进行深入讨论,完善研究方案。
三、“分”行——勇于“做起来”,用实践获得研究结论
各研究小组在完成研究方案的制定后,便开始实施研究方案,进入具体的研究过程。研究小组是最基本的研究单位,所有研究小组共同完成同一教研任务。
1.小组互动,合作行动。
研究方案实施过程的复杂性远远大于方案的制定,为了保证将教研方案落实到位,我们又将两个研究小组结伴为互动性行动小组。
如中班互动小组是由中班小组1和中班小组2联手而成,选择中班的“医院”进行拍摄。第一次由于角度局限,所拍摄的画面较为混乱。发现这一问题后,她们决定再拍一次。重新拍摄前,她们还要求教师对游戏进行指导。第二次的拍摄解决了拍摄角度问题,幼儿的表现也更活跃。但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对游戏介入得太多,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到底哪段视频更适宜用于对幼儿游戏的研讨呢?中班互动组对此充满疑虑。她们将这一问题放到了网络分享中,寻求更多、更为广泛的帮助。
2.网络分享,互通有无。
我们借用网络为本系列教研活动提供及时而开放的分享平台。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种互为补充的网络分享:一是在本园教师论坛上进行文字分享,二是在我园自建的中心资源库中上传视频资源。
中班互动小组将自己难以取舍的两段视频放到了中心资源库中,并发布求助贴。该求助很快得到来自全园教师的回应。多数教师认为:“第一段视频是幼儿游戏的真实反映,是真实的观察资料。只有对这样的观察资料进行研究,才能真正认识幼儿的游戏和读懂幼儿。”面对教师们的回帖,该互动小组再次对“观察”这一概念进行讨论:“观察不是给行为定格,而是希望获取能代表儿童行为的样本,从而更好地理解儿童。”因此.她们决定选择第一段视频作为下一阶段视频案例研讨的内容,因为该段视频虽不完美,但反映了幼儿自主游戏的真实情况。
网络分享主要以教师自主参与为主,这种各抒己见的参与模式能让教师看到更多不同的意见。收集这些意见,能帮助教师得出合理的结论。
四、“合”理——乐于“研起来”。用研究汇聚智慧
各个小组的研究结果,需要在集体中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和整合,通过集体的智慧,提升小组的认识并获得集体的共识。这一次的“合”既可以是几个大组的集中.也可以是全园教师的集中。
1.重构认识,心中有数。
“合”学阶段的集中学习给教师带来了专家的引领,小组的行动则让教师有了个体的行动和学习。在“分”究和“分”行后,教师获取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就需要对已有理论进行重新认识。此时我们再次回放了第一次学习的相关内容,组织教师针对自己在第一次学习中的困惑,结合自己实践所获得的新认识,深入地探讨相关理论的真正涵义,此时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更接近于实践的需求,也更有价值。
我们分成了三个年级组进行了第二次集中研讨活动。在年级大组研讨之前,我们先组织全体教师重温了第一次学习的内容,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我们将“观察的方法”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拓展,并结合部分小组撰写的研究心得和图文案例,让教师们对于观察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视频案例研讨打下了基础。
2.激发探究,拓展视野。
在全园教师集中学习后.就进入了大组集中研讨活动。大组研讨的主要内容是分享和交流各小组所拍摄的视频案例,并进行比较性的研究,从中发现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这种方法有效拓展了教师的研究视野。
如大班组的第二次研讨集中在对三个小组视频的比较。大班1组的视频中,教师表现出轻观察、重指导,并且指导得过多:大班2组的视频则集中在教师的行动上,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师身后;只有大班3组的视频较好地反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状况。就此,提出了3个重点研讨的问题:(1)教师急于指导的深层次原因;(2)视频的视角集中在教师身上反映了我们怎样的教育观;(3)如何实现对幼儿自主学习的适宜观察。
3.动态生成,引发新题。
当对问题的研讨得出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后,主持人会将研讨成果及时在网络上发布,并征求教师的新问题。若对某一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一时无法得出结论时,我们就将其作为下一轮研讨活动的主题。
经过集中研讨,各个小组都将观察和研究的视角放在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学习上。面对幼儿的自主学习行为和能力,教师除了惊叹,更多的是反思:通过视频,我们发现了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着大量的自主学习行为,但是为什么以往没有发现?当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和能够做些什么?由此,形成了我园新的教研主题“自主性游戏中的幼儿学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根据研究的需要,我园教师时分时合,围绕共同教研目标和任务开展研究,成效明显。本系列教研活动还形成很多视频图文案例,我们选择出部分案例参与杭州市西湖区组织的“自主性游戏展评”,均获得不同奖项。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蠡口中心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活动...小秦老师阅读人气:1089
- 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自主性...小秦老师阅读人气:741
- 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自主性...summer7773777阅读人气:619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法蓝阅读人气:814
- 第二学期自主性游戏计划 小陆阅读人气:69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游戏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地位城北阳光阅读人气:1015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小蝶阅读人气:1224
- [园长管理]关于孩子之间冲突的问题该怎么...宝爹阅读人气:979
- [教师工作]怎样上好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燕子阅读人气:1119
- [教师工作]关于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想听...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