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研中成长

作者:张丽嫣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0-16

      2012年,依托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从教两年的我有幸参与了我园“幼儿情景化户外运动的研究”课题组的教研活动。刚开始时内心很迷茫,不知从哪里下手。在领导手把手的指导和教研组的大力支持下,我潜下心来学习、研究、探索、感悟……
      传统体育游戏《丢沙包》是我们这个课题中的一个具体游戏案例。这个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灵活躲闪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刚开始我通过图画和现场演示的方法向幼儿介绍玩法及规则:每4个孩子一组,其中两个分别站在两端扔沙包,两个在场地上自由跑动躲沙包,只要被沙包击中就要被淘汰,跟扔沙包的孩子互换。
      问题一: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丢沙包游戏游戏刚开始,孩子们玩得很投入,按照传统的玩法你来我往地扔沙包。但是玩了一会儿后,我发现,有的孩子没有目标地乱扔,还有的孩子躲在角落里,根本就不在场地上跑动躲沙包,还有的孩子看到对方把沙包丢过来不知道去赶紧捡回来反击,而是等到躲沙包的孩子退到另一端站好。很快,游戏刚开始时的那股兴奋劲儿就消失了,到最后,有的孩子干脆自己玩自己的。就这样,第一次玩沙包以失败而告终。对于这次游戏的失败,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似乎是不大明白游戏的规则,但材料的投放是不是也有问题呢?对于幼儿的要求又是否过高呢?带着这些疑问,我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
      师:宝宝们,为什么你们不喜欢玩丢沙包的游戏了?
      幼儿:因为他们跑得太远了,沙包都打不到他们,我们就不能跟他们换了换了。
      幼儿:他们老是躲在角落里,都打不到。
      师:那你们说说看,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幼儿:我原来在老家跟姐姐玩的时候,地上要划线的。
      师:哦,原来是这样,游戏的时候只能在划定的线内跑动。
      幼儿:还有,张老师,我害怕沙包打到我身上会痛。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东西打在身上不痛呢?
      幼儿:应该是软一点、轻一点的东西吧。 (有的幼儿说可以用棉花,有的说可以用布做的那种沙包。)
      幼儿:不要扔得太快了。
      师:哦,我明白了,我们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跑动,扔沙包和躲沙包的小朋友才有机会交换着玩儿;要用软一点、跑得慢的东西来代替沙包,扔到身上才不会疼。那你们觉得,到底用什么东西比较好呢?
      我把幼儿说到的材料一一找来,开展“谁能打中我”的探索验证活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滚球”的方式来代替扔沙包,游戏可能会更有趣。因为“滚球”不会砸到身上,不会痛,目标又大,容易看清。于是,改进后的新一轮游戏又开始了。我这次规定他们只能在划线的范围内跑动。可是当刑晏伟把球慢慢滚过来时,在中间躲球的刘诺晨很轻易地就躲了过去。玩了一会儿,刑晏伟就没了兴趣。这时我赶紧将另一组还想继续游戏的幼儿加进了这一组。因为人多了,躲避的空间相对小了,就常常会有人被击中,所以扔和躲的角色就会时常变换。孩子们的游戏热情被调动起来了,热闹的场面还引来了不少围观的幼儿。
      由于材料和玩法都是幼儿自己提出来的,所以玩起来也就兴趣更浓。从客观上讲,球的体积比沙包大,滚动的速度慢于沙包扔过来的速度,让幼儿有时间去判断方向并进行躲闪,这样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但随着幼儿躲闪水平的提高,被击中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小,造成了游戏的沉闷和单一,取消人数的限制后,目标增多,增加了击中的概率,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问题二:怎样让孩子爱上沙包游戏
      随着幼儿对游戏熟悉程度的加深,最初的新奇感慢慢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游戏的继续探索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游戏的兴趣,针对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我组织了一次教研组的讨论活动,主题就是“如何让孩子爱上沙包游戏”。我向教研组介绍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请大家帮我出谋划策。老师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为我梳理了思路。
      于是在延续上次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我重新调整了游戏规则和玩法,注重了游戏材料和玩法的多样性。玩沙包的游戏又一次开始了。随着一声声“进了、进了”,孩子们兴奋地拍着手跳起来,原来是杨梓言将沙包投进了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游戏的多样性和情趣性使得幼儿异常兴奋。到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依然意犹未尽,一边擦汗一边说:“真好玩!明天我们还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无论你事先准备得多么充分,多么全面,也不可能预设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和表现。在游戏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看似违反游戏规则,但其中往往蕴含着游戏新玩法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是贸然否定孩子,而是将此视为推进游戏创新的一个好时机,也许就能成为将游戏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契机。
      又一次沙包游戏,我们剪掉大可乐瓶的上半部分,把下半部分用细铁丝穿起来自制成一个正方形的多孔投篮器。玩法是:多孔投篮器竖着放,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直线上把沙包投进可乐瓶内。但有一次,我发现几个孩子把多孔投篮器放倒在地上,口对着自己,几个人在争着往中间扔沙包,嘴里还说着:“看,我扔的是十环,你扔的是七环。”……玩得不亦乐乎。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一种新的玩法又被推广开来。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从材料的收集、场地的安排、运动器具的制作、运动游戏的设计、场景的创设,到最后课题报告的撰写,我和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共同摸索着,辛苦着,快乐着,成长着并收获着……
      听、观
      听孩子的心声,观察孩子的兴趣、表现。当我发现孩子们不喜欢游戏时,及时俯下身子听他们的意见,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来代替扔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孩子们玩的游戏。听、观,给了幼儿自由的空间和自主的权利。
      启、导
      启和导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启。在寻找更适合的材料时,我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启发和归纳,使幼儿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比沙包大一点,“跑得”要比沙包慢一点。紧接着一个开放式提问:“你们觉得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在选择材料上的进一步思考。在随后的“谁能打中我”的探索验证活动中,让幼儿不仅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的规则意识。
      导。即要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就偏离了游戏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游戏价值。我通过又一个递进式的提问:“怎样玩才算玩得好呢?”引发了幼儿的讨论和思考,促使幼儿寻找新的适宜的规则,从而解决了问题,有效地将游戏导回到有意义的轨道。
      学、研
      学。依托教研组的力量,学习如何增加游戏中的情境性、童趣性和适宜性。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我们课题组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今后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思考;分析问题需要教师作出判断,什么问题值得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了解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体会到“原来这样做更好”。
      推、出
      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需要的,也是新的兴趣取向。游戏活动中我及时捕捉到幼儿某一新异行为的意义,并给予积极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发展。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措施和重要途径。在参与“幼儿情景化户外运动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文化素养、业务能力、团队意识以及事业心和责任感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编辑:cicy

 

上一篇:巧借电教多媒体,优化园本教研

下一篇:让教育思想引领教学研究——以学术节促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