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作者:袁爱玲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9-05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偏偏孩子的幸福感越来越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不少家长误读了幸福,误读了孩子。
幸福是一种主体积极的心理感受;是对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时的一种主观体验,一切与促进人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都是幸福的。由此可见,没有主体的“需要”,就不可能产生“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幸福。
试想,当食物、玩具已经多到享用不尽的时候,它还能引起孩子的幸福感吗?如果一个人已经有许多双鞋子,而没有多一条可以换洗的裤子,可我们还是不停地只给他鞋子,而不给他裤子,他会快乐吗?可见,要想提升孩子的幸福感,首先要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因为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既是孩子发展的过程,也是幸福感产生的过程。
就现代城市中的儿童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食物、衣服和玩具,而是大量的心理需要,比如,需要被关注、需要游戏、需要信任、需要同伴(同龄或异龄)、需要自由、需要尊重、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分享情感、需要倾述、需要表达、需要被理解、需要舒适的环境、需要知识、需要安全感、需要老师的关心、需要锻炼、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丰富的刺激、需要参与一定的社会性活动、需要动手、需要鼓励、需要获得成就感(需要体验成功)、需要亲近大自然、需要和谐幸福的家庭、需要获得责任感、需要感受美、需要自控、需要赞美、需要创造、需要公平、需要归属感、需要被接纳、需要偶像或权威……
可见,孩子的需要并不简单,孩子的幸福是与其精神世界、心理的成长紧密联系的,一切与孩子内在需要一致的活动都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反之则不然。
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并为此提供适宜的条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内在的需要往往处于边缘化。现代家长一方面高举着要尊重孩子的旗帜,一方面又极力控制着孩子的精神世界。比如孩子自行选择的生活方式处处受到成人的种种限制,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来支配孩子,各种兴趣班、各种限制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我们的家长习惯于给孩子计划未来、越俎代庖,坚定地认为有他们的参与和把握,孩子未来的幸福就胜券在握,认为自己需要的,就是孩子需要的。然而,孩子与成人处在生命不同的阶段,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
孩子今天的幸福将直接关系到明天的幸福,建议家长要努力做到这几个方面。一方面,给予孩子无私的爱,这是孩子获得幸福的基础。不管你有多忙,都要抽时间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触碰到这份爱,这不仅是孩子渴望的幸福,也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发现其内在的需要。另一方面,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自主,培养他的主体意识,让他有选择、决策的权利。幸福是自己对生活的主观感受,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去追求。如果是一个没有主动把握自己生活能力的人,何谈幸福呢?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老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esxyuchunhong阅读人气:930
- 了解孩子的心理小惠惠阅读人气:987
- 用爱心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梦儿--语涵阅读人气:1015
- 走进孩子的心灵星星糖阅读人气:1475
- 用心体会孩子的心mi3180阅读人气:148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城北木子阅读人气:1280
- [教师工作]孩子的恐惧心理怎样解决?艾妮@宝宝阅读人气:2654
- [教师工作]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时需要注意些...阅读人气:738
- [教师工作]怎样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花语阅读人气:761
- [教师工作]老师怎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喵喵的铃铛阅读人气: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