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关闭
提问:孩子的恐惧心理怎样解决?
悬赏分:50 分 回答: 3 浏览: 2654
提问时间:2009-11-21 23:37在我们孩子中有几个别的是有着恐惧的心理,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不愿意和同伙们一起游戏,一起交谈。
在家中不愿意出门,见到家长的朋友或者是亲戚不愿意和他们说话,就想家长说的简直就是个将要把自闭的孩子一样。
已有回答:共有 3回答
这些孩子的问题看来比较严重 我们幼儿园也有一些性格内向不愿跟其他人交流的小朋友 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 他们其实对其他的事物也是充满好奇的 比如说 在每日分享时间的时候 我问: 小朋友们星期天都去哪里玩了? 别的小朋友在踊跃回答的时候 他们都会很好奇 而且很认真的看着别人听着别人说 但是点名让他说的时候 他们就会不做声
现在 我就想了一个办法 每天平时下课都和他们多交流 而且上课多叫他们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不管对与错都会给予鼓励或奖励 现在这些小朋友都有明显进步 愿意和小朋友交流了 而且最近我每天在分享时间做小朋友的胆量测试 他们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也并不比其他小朋友差
所以 老师们对给予这些胆小 小朋友爱心 耐心 关心 吧!
对了 家长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哦 !!
回答:2009-11-23 21:39
一、要了解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成人的吓唬。一些家长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简单方便,常用吓唬的方法来对付孩子,使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导致孩子产生不正常的恐惧心理。如,孩子哭闹时,有的父母师长缺乏制止的良方,就伪装“狼叫”“鬼嚎”等来吓唬孩子。这样,孩子虽然一时安静了下来,但由此而产生的恐惧也同时保留了下来。又如有些幼儿害怕去幼儿园,那是因为在孩子入园前,父母或其他长辈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来治治你。”
2.过分保护。很多家长怕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会学坏,或怕孩子受到欺负,因而不让孩子出去与其他小朋友玩闹,一起做游戏。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缺少处理相互间矛盾的技能与经验,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出现以人际交往为内容的恐惧。另外,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接触事物必然相对少,因而会出现胆小怕事的情形。众多孩子在一起玩时,他们可能会打狗,自然大家都不会怕狗,并且孩子们又从打狗中获得了对付狗的经验;但孩子孤僻,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就不会有打狗的经验,甚至可能会怕狗。
3.恐惧可能是孩子逃避现实或获得他人关注的一种方式。比如,有些孩子怕上幼儿园后会失去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或失去某些好处,因而他有意无意地声称怕幼儿园、怕某个小朋友、害怕某个老师等等。又如,有些孩子希望能跟父母睡在一起,当开始与父母分床或单独一个人睡时,就声称怕黑暗、怕鬼、怕老虎等等,以促使父母答应他的要求:重新回来和父母一起睡。
4.恐惧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恐惧与其经验有密切的相关。比如,有的孩子怕洗澡,那是因为他曾有过洗澡痛苦的经历。孩子怕打针,那也是由于打针曾给孩子带来过痛苦。例如,我的小孩在两岁前是不怕打针的,但是两岁后的某一天,由于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结果被几个医生摁住手脚和头,从头部上打吊针,孩子当时哭得声撕力竭……,从此,孩子便害怕打针,甚至一见到穿大白褂的人就哭。
研究还表明,孩子害怕的对象往往与他亲近的人害怕的对象有密切相关,这是害怕经验传递的结果。很多孩子的胆小怕事是因为受胆小怕事的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5.恐怖影视、图书的影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识世界毕竟有限,经常阅读带有恐怖内容的图书,或观看过多的恐怖影视,或听过多的鬼、妖故事……,这些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产生恐惧心理。
二、正确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1.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年龄小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害怕,他对某些事物的恐惧往往是受父母师长影响的。众所周知,孩子依恋父母师长,在他们的眼里,父母师长是安全的港湾,一旦发现父母师长对某些事物流露出恐惧的神情,他就会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进而产生恐惧。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母亲师长怕老鼠、蟑螂、狗等等,这种恐惧心理与行为会在有意无意之中传染给孩子。所以父母师长要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首先必须克服自身不该有的恐惧心理。在孩子面前,对待恐惧的事物要显示出坦然自如,沉着勇敢的样子,这样才会给孩子增添克服恐惧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我们还可以在幼儿群体中树立勇敢的榜样。比如,有的孩子怕狗,我们可以让这些孩子观看别的孩子是如何和狗玩耍的,如何与狗亲近(但此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所选择的狗一定是很温顺的,否则其他小朋友和狗玩耍时受到狗的攻击将会使得怕狗的幼儿更加坚信:“狗是可怕的”);又如,有的孩子害怕打针,那么我们在安排孩子们集体打针时,除了提醒给孩子打针的医生要尽可能降低打针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外,我们应该将勇敢的孩子安排在前面,为后来都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在他们表现勇敢(打针不哭)时,要及时表扬他,除了教师要用语言表扬他外,还可以让所有的小朋友为孩子的勇敢行为鼓掌,在这种气氛下,许多原来胆小的孩子也会即时表现出勇敢。千万不可将怕打针的孩子安排在前面打,否则会使更多的孩子相信打针是可怕的。
2.不要因为孩子害怕某些事物而惩罚或嘲笑他。对幼儿期的孩子而言,害怕是内在情绪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如果你总是骂他是“胆小鬼”,“窝囊废”,孩子不但没有因此而变得大胆,久而久之他反而会更加坚信自己真的是个胆小鬼。假如当父母教师看到孩子表现出害怕时,以幼稚、夸大或轻蔑的语气与孩子交流,会更增强孩子的害怕感觉──因为这样不但不会降低孩子对该事物的恐惧,而且还会使孩子担心因表现出对某事物的恐惧而被人耻笑。如果父母见到孩子害怕某物时,平静地对孩子说:“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害怕它,这是正常的。”这样就不会使得孩子为害怕某物而感到羞耻,并能逐步减少直至消除恐惧心理。
3.不要对孩子的恐惧,特别是为了获得关注而产生的“害怕”过分关注。如果我们对孩子为了获得爱或关注而产生的恐惧给予过分的关注,或者因为孩子这样的恐惧而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那么孩子就容易将“恐惧”转化为达到其它目的的一种手段,比如,将恐惧来当作逃避现实困难的一种方式。
当然,如果我们在孩子不觉得害怕时能给他以适当的关注,那么,孩子就不会再用恐惧来寻求成人的关注,或者其“手段式的恐惧”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4.通过游戏活动矫治孩子的惧怕心理。根据孩子对恐惧对象的情况,设计一些游戏,可以使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恐惧的对象。如,当孩子对黑暗恐惧时,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这样一个游戏:将房间的灯全关上,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抢球比赛,看谁抢得球多。在黑暗中多次游戏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5.帮助孩子消除对恐惧事物的不正确认识和神秘感。孩子的恐惧有时往往是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或者由于错误的认识引起的。如孩子害怕雷电是因为不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此时父母师长可向孩子解释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还可以和他一起计算由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差,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孩子对打雷的恐惧,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对打雷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又如,有一个5岁半的女孩在母亲住院一个后突然产生入园恐惧反应,并伴随低烧,性格也变得胆小、依赖和喜欢缠人。经过反复分析后发现,这小女孩一直担心一旦她上幼儿园,母亲就会生病住院,晚上就没有人抱她睡觉。后来,父母在爱的施予方面作了努力的补偿,孩子心中的顾虑逐渐打消了,其相应的恐惧心理也消失了。对于由于某种体验而产生的恐惧感,如怕打针、怕吃药等,父母师长可向孩子讲清楚有关吃药打针是为了治病的道理,并培养孩子战胜恐惧的自豪感。
6.帮助孩子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如果我们学会了摆脱或逃避这种困境的方法,恐惧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记得小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害怕狗,但自从我爷爷教会我用砖头、棍子等驱狗或打狗的对付办法后,我就不再害怕邻里那些凶猛而又喜欢狂叫的狗了。同理,孩子害怕一个人在房间不开灯睡觉,可以在他的床头装一个夜灯的开关,让其学会开和关,这样他掌握了控制黑暗和明亮的方法后,他就不会害怕了。
7.预防恐惧的发生。由于恐惧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努力防止第一次恐惧经验的产生。比如,给孩子的洗澡水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用洗洁剂给孩子洗头洗脸时,不要让这些有刺激的东西进入孩子的眼睛,把洗耳恭听澡活动变成一种游戏活动而不是一种强迫性的活动,这样,对孩子而言,洗澡就不是一种害怕的事情而是一种娱乐活动。给孩子喂药也是这样,我们给孩子吃的药应该是容易吞咽的,并且在喂孩子吃药时最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自愿吃药或在无意之中把药吃进去,而不应是:强行把孩子的鼻子掐住,然后强行把孩子的嘴巴打开……;这样做的后果,与其说是孩子怕吃药,不如说是孩子怕这种吃药的架势更为准确。
8.让孩子对惧怕的事物逐渐“习以为常”。如孩子怕狗,可以先用玩具狗让他敢于接近,再与真狗接近;在与真狗接近的训练中,可先花几天时间,每天让他多靠近体形较小的狗几尺,然后再教孩子如何接近狗,如何与狗“说话”,如何与狗玩,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会逐渐地不怕狗了。又如,孩子怕黑,可留盏小灯,或父母看着他入睡,孩子会比较容易睡着,以后也就逐渐地不怕黑夜了。千万不可强硬地把孩子丢入恐怖的环境中,否则将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害怕相应的情景。如有一位妇女回忆说她小时候害怕在黑暗中睡觉时说:“我妈常说害怕黑暗是愚蠢的,并且关灯,带上门。当然这样只能使我更害怕。”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平时父母师长们不要给孩子讲鬼神的故事,也不要让孩子看恐怖影视片,更不要用鬼神、老虎之类的事物来吓唬孩子。因为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受其想象发展特点的影响,他们往往分不清哪些是现实真正存在的东西,哪些是想象的结果,他们往往会把影视、故事中的恐怖情节或画面当作是现实存在的东西。
回答:2009-11-23 21:42
孩子的这种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不愿和别人交往,很大原因在于不自信,他害怕别人的评价,这与在家中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种情况:批评大于鼓励。另一种情况:孩子做事情时,家长不放心不让孩子亲力亲为,而是包办代替的太多,都会让孩子不自信。第三种情况:与别的孩子接触的少,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与别的幼儿交往的过少,会给他们的交往行为带来负面影响,不会与别人沟通,做事情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他人的感受,这都影响孩子之间的交往。
建议解决的方法:1、带孩子多与其他孩子交往,去儿童乐园、公园,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与别人沟通、游戏。2、家长尝试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尝试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在孩子做事情时多鼓励,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建立自信心。3、老师多给这样的孩子关心,平时生活中,多关心他们。不强迫孩子回答问题,在孩子有点滴进步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表扬。4、老师与家长多沟通,方法一致教育幼儿。
以上仅为我的个人见解。
回答:2009-11-23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