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及改进策略

作者:陈建华  来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  上传时间:2013-01-02
我们知道,师幼互动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部分,教与学的过程是否顺畅、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幼互动的状况如何。可以说,师幼互动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也决定了幼儿发展的状况。但在实际工作中,师幼互动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现就几个典型案例来谈谈如何优化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案例一:小班儿歌《水果娃娃去旅行》教学片段
 
儿歌内容为:
西瓜爷爷坐火车,咔嚓咔擦去旅行。
苹果娃娃坐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香蕉娃娃坐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师播放火车开的声音并出示西瓜爷爷图片:你们看,谁开着火车来了?
幼:西瓜开火车。
师:对,是西瓜爷爷开着火车来了,西瓜爷爷坐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师:你猜猜,西瓜爷爷想先带什么水果一起去旅行呢?
幼:草莓、香蕉、蓝莓……
师:那是你们猜的,是不是呢,我们来看图片。
师出示一张苹果的图片:哦,原来是苹果要去坐火车,我们带苹果娃娃坐火车,可以怎么说呢?我们可以说:苹果娃娃坐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反思:
 
看似开放的让孩子猜测的过程,实际是个无效封闭的陷阱。类似的情况在常态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让孩子猜测、想象,可最终的结果都得回到教师的教案中去,互动的走向完全掌握在老师的手中,能否让孩子不要做无意义的猜测或想象呢?
 
改进策略:
 
1.适时回应:当幼儿猜测了很多水果,教师需要给孩子作出适宜的回应:“你们知道的真多,草莓、香蕉、蓝莓都是水果。”水果的类概念通过教师及时的回应渗透给孩子。
2.回归目标:小班语言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孩子愿意说、多说、乐意去表达,那么哪个水果先去哪个水果后去并无特别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打破儿歌原来的顺序。
3.必要示范:怎样带水果去坐火车,教师可以先做个示范性讲述,如我想先带香蕉去,我就说:“香蕉娃娃坐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给孩子一把学习表达的钥匙。
4.开放自主:让幼儿自己想带哪个水果就带哪个水果,运用事先交给的“钥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组织语言。
 
感悟:
抓住幼儿发展目标,不为原有框架所禁锢,给孩子多一点自主、开放的空间,教与学的过程更灵动,也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案例二:大班歌唱《表情歌》教学导入
 
师:你什么时候最高兴?
幼1:我过生目的时候最高兴。
幼2:结婚喝喜酒。
幼3:妈妈给我买新鞋。
幼4:收到礼物。
幼5:和朋友一起玩。
幼6:做游戏的时候。
师:那你高兴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反思:
 
教师一任幼儿自由表达,对幼儿的回答毫无反应,对教学活动与话题的深入毫无帮助。怎样可以及时抓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呢?
 
改进策略:
 
1.事先预设:实际上,幼儿生活中遇到哪些事情会高兴,教师在心中应该会有一些事先的预计,如过生日、和朋友一起玩等,事先做好回应的准备,过生日可以回应幼儿:又长大了一岁,当然高兴!和朋友一起玩可以回应:有好朋友还能得到朋友的关心,多幸福呀!预先的有准备可以避免临场的空白。
2.自然融合:教学不是为了完成唯一的目标,我们可以把社会、情感教育的内容自然融合在音乐教学的瞬间,如孩子表述“结婚喝喜酒高兴”时,老师可以应答“亲戚朋友有喜事,值得庆贺”,短短一句话自然地把幼儿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拉到了学习过程中,避免了教育机会白白地流逝。
3.降低身份:为了取得较好的师幼互动效果,教师可随时注意降低自己的身份,如孩子表达“妈妈给我买新鞋时高兴”时,教师可回应“买新鞋子、新衣服,我也会感到高兴”。一个“我也会高兴”的自然表达,将自己放到了与幼儿平等的地位上来,老师成了孩子们中间的一员。
 
感悟:
 
做专业的教师,需要有准备的头脑,对孩子的已有经验能作出必要的预计与判断,才能适时、恰当、有效地回应;同时,还需要放低自己的身高,降低自己的身份,与幼儿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感受去解读问题。教育是自然融合、多元并进的过程,老师要能随时看到教育的时机与内容。
 
案例三: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围巾”讲评片段
 
师:你喜欢哪条围巾?
幼1:我喜欢这条,它的颜色很漂亮。
师:是的,这条围巾上面有两种颜色,深蓝和浅蓝是两种相似色,搭配在一起很漂亮,你看,他的颜色也涂得很干净。
幼2:我喜欢这条格子围巾。
师:对啊,老师也很喜欢。它们是一格一格画的,而且格子的大小都差不多。
幼3:我觉得这条围巾上的花纹很好看。
师:你们看,上面有什么花纹?哦,六朵粉色的小花围在一起,旁边还画了一圈小树叶,真不错。
……
 
反思:
 
教师单一地用“提问——回答”的模式控制着师幼互动的进程,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接过幼儿的话头,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更多的知识。教师“教”的意识能不那么强烈吗?能否让师幼对话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丰富表达呢?
 
改进策略:
 
1.及时捕捉:透过幼儿的表述,教师可以预测到幼儿的言下之意,对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并使之成为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发展、获得新知的阶梯,如幼儿表述中所提到的色彩、花纹、样式等都是美术表现中重要的审美元素。
2.适时追问:“我喜欢这条,它的颜色很漂亮。”“我觉得这条围巾上的花纹很好看。”幼儿对美是敏感的,教师可紧随幼儿的发现进一步深入挖掘:“看看这条围巾是怎样配颜色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花纹?”教师适时的追问,可以引发孩子进一步的发现与更丰富的表达。
3.了解所需:在与幼儿的相互交流中,教师可以发现孩子已经具备哪些经验,哪些方面的经验还不足,以利自己更好地了解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
4.梳理提升:在充分了解幼儿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帮助幼儿获得所需的信息与经验,给孩子正确的支持与指导,基于孩子发展水平的点拨与指导才更贴近孩子的发展需求。当然,有效互动还在于把这单个孩子的经验借助经验的分享辐射到更多的孩子,推动孩子的共同发展。
 
感悟:
 
倾听、观察幼儿是有效互动的前提,善于观察,认真倾听,才能敏锐捕捉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幼儿在当前水平上得到更有效地发展。
 
案例四:一次大班游戏讲评中的对话
 
师:说说今天游戏中开心的事。
幼:今天来医院看病的人很多,很开心。
师:你们生意真好,还有什么开心的事?
幼:今天我们医院的人吵架了。
师:医院里要安静,吵架会吵到病人的。说说有什么高兴的事。
幼:XXX来我们家帮忙了,有一些人来娃娃家捣乱。
师:说明你们娃娃家也很受欢迎。
幼:今天我们银行里还是很挤,和XXX撞到了。
师:你们一个人往这边走,一个人往那边走,出来的时候正好撞到了,对吗?
幼:(疑惑的)嗯。
师:那我们都往那边走,可以做个什么标记来提醒一下呢?
幼:做个箭头标记。
 
反思:
 
对幼儿叙述中出现的问题捕捉不够敏锐,不能及时帮助幼儿梳理、提升有关内容;幼儿在叙述问题时,教师没有耐心倾听,在尚不清楚幼儿出现的具体状况的情况下朝着自己的预设答案简单地回应。如何让教师的回应与幼儿的需求更一致呢?
 
改进策略:
 
1.耐心倾听:银行里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撞到的,恐怕不是谁往哪边走的问题,有可能是如何遵守一米线规则的问题。教师只要暂时做一个倾听者,就能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2.提升涵养:正确的社会道德观不会赞同因为来医院来看病的人多而开心,在与幼儿对话时,需要教师具备基本的社会涵养,可否这样与幼儿对话:今天小医生给那么多病人看了病,做医生可以帮到病人,真高兴。
3.改变视角:医院的人吵架了,面对这种问题教师不要仅仅满足于做一个评判者,能否改变一下视角,助推孩子讨论一下:在医院里,什么时候医生需要进行争论?从而丰富幼儿有关医生会诊的相关经验,转换一下视角可以更好地引领孩子的发展。
4.智慧启思:幼儿表述“XXX来我们家帮忙了,有一些人来娃娃家捣乱。”细心的老师就会发现,“帮忙”“捣乱”正是一对反义词,究竟谁真的去帮忙了,谁又是不是去捣乱呢?聪明的办法和策略是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引起孩子进一步的思考和辨析。
 
感悟:
 
孩子会提问、会思考比能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师幼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向一个“正确的”答案,教师不要只顾着完成自己的计划或进程而忽略了幼儿才是发展的主体。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核心是教师的智慧,智慧来自扎实的积累、长远的眼光与广阔的视界。
幼儿需要教师充满温情的呵护与关爱,更需要得到教师有策略的指导与挑战。让我们成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善用自己的智慧对幼儿进行积极、及时、有意义的应答,用有效的师幼互动护卫幼儿的成长!
 
编辑:cicy
 

上一篇:用“三步阅读法”读《小步走路》

下一篇:有效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现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