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游戏悟道 体验快乐教研

作者:许丽萍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4-23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每个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形式各有不同,但据笔者调查,大多数教师对园本教研都是抱着被动的态度参与,原因是园本教研形式呆板,没有吸引力,没有趣味。如何让教师体验到园本教研的快乐,发挥在园本教研中的积极性呢?我园近年来尝试了“游戏悟道”这一园本教研形式,受到了教师的欢迎,也有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活动宗旨
“来自幼儿、为了幼儿”是游戏悟道的宗旨。游戏悟道活动的灵感来自孩子,观察孩子在先,继而反思教育、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头脑风暴共同寻求策略,最后落实于行动,更好地发展孩子。即实践——提升理念——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提升,教育行为不断得到修正。现用一张图表来说明。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宗旨,我们确立了游戏悟道的活动目标,此目标基本适用于每个“游戏悟道”活动。
1.教师当“小朋友”,体验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从中反思自身教育策略是否恰当。
2.将游戏与教育联系,悟出教育道理。
3.头脑风暴、智力冲浪、经验共享,体现教师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4.增强教研活动的趣味性,体验教育工作的快乐。
三、活动程序
1.游戏设计者提前做好方案,让大家了解方案。活动一般由一名教师提供设计思路,经园部审议,认为具有可行性后,由该教师设计好详实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程序、活动理念等,特别指出的是,游戏悟道的游戏一般都是幼儿平时经常玩的一些角色或规则游戏,或者是幼儿平时生活的一些片段。方案设计好后通过会议介绍或文稿共享的形式让全体老师了解。
2.在幼儿中开展游戏,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应该让教育适应孩子,还是让孩子适应教育?答案是前者。这个环节就是对这一答案的体现。平时很多老师不太习惯去问孩子的感受,但是真正询问后会发现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开展活动后,我们会问孩子:“你玩了这个游戏有什么感受?”这对于更加了解孩子、更好地改进教育方法、让教育更好地适应孩子非常重要。
3.教师体验孩子的游戏。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较多组织孩子玩,很少参与孩子的游戏,在游戏悟道活动中,教师通过体验孩子的游戏,更加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反思我们的教育。
4.采访参与游戏的教师。教师体验游戏后,要接受主持人(一名教师)有关游戏感受的采访,教师除了回答自己的感受外,也说一说幼儿在这个游戏中的感受,以让其他老师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声。教师玩幼儿游戏时总是笑声不断,有回归童年的感觉。
5.联系教育畅所欲言。除了游戏本身带给教师的启发外,游戏反映出的其他教育现象,也会给我们很多教育灵感。这一环节里教师们即兴发言,想到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为后面归纳教师困惑点和分组讨论提供素材、做好铺垫。
6.归纳教师论点,形成教育问题。主持人将教师关注较多、教育中较难的问题进行归纳,作为接下来讨论的教育问题。为了能深入讨论,一般选取其中1~3个问题。
7.分组讨论。分组的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按年级组讨论,也可以根据需要,按年龄层次分组,也可以按教师的兴趣点分组。讨论之前每组领取一个话题,讨论时,一般会提供纸和笔用于记录。
8.代表发言。每组代表把老师们共同的智慧与大家分享,要求结合教育实例进行论述,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大家存在争议的问题将作为接下来辩论的话题。
9.围绕争议进行辩论。与其说辩论,不如说是教师阐述自己认可的教育观点。辩论的内容也没有对错之分,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起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1O.游戏设计者阐述游戏理念和观点。游戏设计者设计此游戏一定有自己的初衷,此时可以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对老师的发言进行汇总,也对老师发言中忽略的问题进行补充。
四、活动例举
我园进行了多次“游戏悟道”园本教研活动,如“抢椅子”、“弹簧和铅丝”、 “老鹰抓小鸡”、“抛接球”、“请你不和我这样做”、“切木瓜”、“听口令撕纸”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举一些例子与大家分享。
例l:弹簧和铅丝
该园本教研活动通过教师分别玩弹簧与铅丝两种材料,大家感觉到:当我们在玩铅丝的时候,铅丝会很听话地随着我们手的着力点随意弯曲,我们想把铅丝怎么样,铅丝基本上也会怎么样;同样一根铅丝,当被做成了弹簧后,它就不那么听话了,它会对我们的作用力做出反作用力。与教育相联系,我们的孩子不是铅丝,而是弹簧,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审视我们的教育,提出了5点教育建议:1.当我们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允许孩子对老师的要求提出修改。2.当我们老师讲解知识的时候,允许孩子对老师的知识发出质疑。3.当我们老师提供活动的时候,允许孩子对老师的活动作出选择。4.当我们老师评价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对老师的评价发出异议。5.当我们老师履行行为的时候,允许孩子对老师的行为提出批评。我们倡导老师要常常作出这样的提问: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想怎样做、怎样玩?让孩子做一个有弹性的人,才能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让孩子做一个有弹性的人,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彰显民主,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和自由”;让孩子做一个有弹性的人,创设弹性的空间、提供弹性的内容、提出弹性的问题等,才能让我们孩子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例2:抛接皮球
该园本教研活动通过玩“抛接皮球”的游戏,老师感觉到,不能很好地抛接球的原因主要是,抛的球歪了,接者自然就接不住了;或者是对方根本没有主动去接球;或者是没有能力去接球。联系我们的教育,与我们平时与孩子间的互动交往,尤其是师幼对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了更好地实现师幼互动,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1.了解孩子,教师抛出的球,要让孩子有把握去接。也就是教育要从孩子的需要、已有经验出发,及时调整手中“球”的力度和远度,以使幼儿有能力、有兴趣去“接住我们抛过去的球”。2.及时接住幼儿抛出的球,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能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其实也是有难度的,因为幼儿的眼力没那么准,抛歪球是经常的事,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提升好的经验,并与孩子一起分享,对错误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获得成功。3.创设孩子间自己抛接球的机会,教师适时介入。师幼互动固然重要,但是幼幼互动同样不能忽视。孩子之间更容易产生平行影响的作用,孩子之间更容易沟通。
例3:切木瓜
为了让教师认可“做中学”,设计了“切木瓜”这样一个游戏教研。通过三次不同的切木瓜写木瓜特征——看木瓜文字后切木瓜写木瓜特征、看木瓜图片后切木瓜写木瓜特征、看木瓜实物后切木瓜写木瓜特征,让老师联系教育,提出教育策略:1.做中学的前提是好奇心。作为教师,该怎样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呢?一是鼓励孩子的观察行为,二是保护孩子的“破坏”行为,三是激发孩子的提问行为。2.做中学的条件是材料。作为教师,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呢?一是可变性大的材料,二是生活气息浓的材料。3.做中学的真谛是劳心。陶行知指出:“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里所说的“劳力”是指动手,是行动,而“劳心”则是指动脑,是思考,所以他又说,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孩子在实践中思考呢?一要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例如,老师问:“我们发现了西瓜放在水里是浮在水面上的,有什么办法让西瓜沉下去呢?”幼儿答:“我在西瓜上绑一块石头,它就沉下去了。” “我用手压住西瓜,它也会沉下去。”老师答复:“小朋友的方法很多,绑石头或压住西瓜,都是给西瓜加重,加重能让西瓜沉下去。”二要帮助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发展。当孩子掌握了材料的基本操作后,就可以要求孩子进行创造性的操作。最后用名言提出教育倡议:“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看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让我们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孩子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求进步!
一个好的活动来自一个好的策划,通过“游戏悟道”这种园本教研活动形式,培养了教师做方案的能力,加强了思维碰撞、智力冲浪,更集思广益、拓展经验,使教师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即兴发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实际参与游戏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了解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游戏悟道”解决了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更紧密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最终落实于孩子的发展上,体现了“来自孩子、为了孩子”的活动宗旨。
编辑:cicy 

上一篇:在探索中追求有效 在行动中谋求发展——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现场研修会议综述

下一篇: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