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当好这个后妈

作者:  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  上传时间:2021-04-08

【专家问答】

现在重组的家庭比例很高,不少女性成为“后妈”,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对方的孩子。听听专家怎么说。

金利波

 

金利波

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早期教育专家。在多家育儿期刊上开设“金医生心理门诊”专栏。2003年创办南京金利波儿童心理咨询中心,所开设的“金医生儿童心理热线”多年来惠及千万个家庭。

 

我是后妈,老公和前妻有个6岁的女儿。我是在老公和前妻离婚后经人介绍认识并结婚的,婚后我对这个孩子挺好的,经常给她买衣服、买她爱吃的东西,但孩子对我就是不亲。我自己的孩子出生后,有一次她还趁我不注意时打开空调,让刚出生十几天的宝宝冻着。我真害怕她以后还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怎么办?

——娜娜

 

娜娜,您好!您遇到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现在重组的家庭比例很高,面临的现实就是有对方的孩子。我很理解您跟继女相处深不得、浅不得的小心翼翼,说话轻不得、重不得的不知所措。做后妈真心很不容易。

 

首先,要认清现实,守住底线。

既然您已经选择了做个后妈,那么就要站在生命的长河里,以人性的眼光来认清现实。您需要把这样高屋建瓴的意识铭刻在心。

重组家庭遇到对方的孩子,实际上,就是在那个时间点,两个不相干的生命有缘相遇,并且要在一个屋檐下彼此陪伴、共同生活一段时间,抑或是若干年,直到孩子成年。这如同您邂逅一个很投缘、谈得来的人,他带来了一个未成年的朋友一样。虽然您不知道跟她是否投缘,但您需要学习怎样跟她相处。既然这样,那就和她保持朋友的关系。这是最有爱、最温暖、最明智的底线。

 

其次,做足心理准备,承受可能的压力。

在进入婚姻之前、之后,甚至现在您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您始终要做好、做足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就是时刻准备着承受巨大的委屈,准备着即使自己已经尽全力为她做了很多,但对方仍然跟您不亲,不认可您,甚至怨恨您,您都能忍受、担当,继续负重前行。只有您把心理准备做足到这个份儿上,才能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您还要在内心真正接受自己是后妈这个身份、角色。倘若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同学或其他熟人问起,您要有勇气说出真相,而不是遮遮掩掩、支支吾吾、扭扭捏捏。因为,掩盖一个事实远比面对一个事实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当然,无人问津时,您也不必广而告之。

 

再次,允许孩子继续把生母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既然您是后妈,您就需要开诚布公地跟孩子交底:“我知道我不是你的妈妈,因为我没有给你生命。如果你愿意,可以称呼我阿姨,或者叫我名字。你不需要为难自己,称呼我妈妈。我不忍心给你这样的压力。你妈妈永远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可以继续把你妈妈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我永远不会跟你妈妈抢占你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只要您平静地跟她说,6岁的孩子有足够的能力理解这一切。您不必勉勉强强、半推半就地让她称呼您妈妈。

您进入这段婚姻时,孩子已经6岁。我相信您“对这个孩子挺好的,经常给她买衣服、买她爱吃的东西”,然而,您经常给她买东西,恰恰说明您远远低估了孩子对此事的看法,远远高估了自己的驾驭能力,误以为给小女孩买买买,就能买到跟您“亲”,就能收买她。其实您是让自己深深地陷进了坑里。

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身份认定,她清楚地知道她不是您生的,您不是她妈妈。她会以她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验证、考验您是不是真正地读懂她的心思、理解她的感受、尊重她的想法,等等。您只有经受住这样长期的大考,才能“赢得”而不是“买到”孩子对您的“亲”。

 

最后,走进孩子的内心才是不二法门。

您很有勇气主动选择做另一个生命的后妈,那么,尽一切努力走进她心里必然是您未来的必修课。倘若现在您摸不着走进她内心的门儿,待她进入青春期,您就更加摸不着门儿了,难度系数只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加大。正因为您还没有摸着门儿,所以,您“真害怕她以后还会做出更出格的事”。

在您的逻辑里,是孩子做了什么导致您担心。这和我在接诊过的很多个案中看到的一样,在父母的逻辑里,都是孩子做了什么,导致父母做了什么。事实上,这仅仅是父母自认为能够成立的逻辑。然而,它不是真相。真相是,表面上的确是孩子的行为,其背后一定有父母深层次的原因。心理咨询就是探究父母深层次的原因。正是父母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孩子的行为,这才是真相。

对于您而言,真相是,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直停留在买买买的肤浅层面,而没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真正走进她内心,导致了她目前的这些行为。毕竟,买买买是最容易做到的,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则需要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眼界、方法和智慧。所以,走进孩子的内心才是不二法门。

怎么走进呢?孩子的各种行为需要您平静、智慧地引导,而不是嘴上说一套言不由衷的话,心里却本能地把这些行为归咎于她不是您亲生的,因而心生恼怒、厌烦。孩子很通透,她心里非常清楚您对她的态度。比如,您提到的“她还趁我不注意时打开空调,让刚出生十几天的宝宝冻着”,其实,关键取决于这件事发生之后,您怎么跟孩子认真地说这件事。

既要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又要理解孩子出于好奇的无意之举,温柔地坚持原则底线。这中间的每个节点,无不考验着您的能力和智慧。

当然,如果情况继续复杂化,您需要尽快、尽早地当面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原文刊登在2021年3期《学前教育》(家教版)

 

关键词:

上一篇:好吃的小橘灯

下一篇:儿子把一切都当真怎么办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