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抽动当成“坏毛病”

作者:定焦大叔  来源:学前教育  上传时间:2021-01-04


专家顾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季之颖

 

    一天,在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定焦大叔见到一个英俊的小男孩,在诊室里一刻也待不住,一会儿摸医生的电脑键盘,一会儿动打印机,一会儿又跑到洗手池边。家长不停地喊他、拽他,没有任何用处,过一会儿就得把他按住或者拽回来,即使人被抓住了,身体仍然在不停地扭动。小孩子坐不住似乎很常见,但在专家诊室待一天之后就会发现,孩子的这种抽动,远比想象更严重。

    季之颖,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特级专家,她的诊室外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这些孩子大多5~10岁,男孩居多,会不时地挤眉弄眼、做怪相,或者突然踢一下、喊一声。一位家长还带来了孩子的病程记录,上面写着孩子的症状:眨眼、翻白眼、努嘴、左右扭脖子,越紧张越严重,在集体中会突然发出“哼、啊、呃”的声音,还会控制不住打人,注意力很难集中。种种表现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很多,有的是单一出现,有的是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最开始多为单一的表现,比如,频繁眨眼睛、清嗓子等,家长多以为是结膜炎、咽炎等。也有的孩子爱吸鼻、撅嘴、张口、摇头等,时间久了不见好转,家长便以为是孩子的坏毛病,加以呵斥并严格纠正。其实患抽动症的孩子大部分胆子比较小,有时越说反而越严重。


    儿童抽动症有时还伴随强迫症状。一位妈妈说她9岁的儿子总爱舔嘴唇,都出血了还在舔。据季医生回忆,有一个8岁的女孩,学习特别好,很乖巧,但看不得门槛上有别人的脚印,一看到有人踩到门槛上留下的脚印,就要过去摸。妈妈强忍着不去干涉,回家尽量平和地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孩子说知道这个脏,但就是忍不住。季医生说,像这种抽动伴有强迫症状的患儿,治疗起来往往比单纯的抽动更困难。季医生提醒家长要认识这种病,越早治疗越容易痊愈。


    针对孩子的抽动甚至强迫症状,季医生分析,抽动在中医上属“风”和“痰”的范畴,“风”又分外风和内风。外风多是外界风邪侵袭,卫气不固,导致流涕、鼻塞等症状;五藏中肝主风,所以抽动多是肝风内动。脾主土,主运化,脾虚容易生湿生痰,也可以导致抽动。所以在治疗思路上,要清肝熄风,健脾化痰,比如常用天麻、防风、菊花、钩藤等清肝熄风;茯苓、白术、天竺黄等健脾化痰。睡眠对抽动的孩子非常重要,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一些安神药物,比如夜交藤、炒枣仁,盗汗则需滋补肝肾,可以生牡蛎、生龙骨等。从哪个角度用药,关键在于判断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次要矛盾。


    针对孩子的抽动,家长还要避免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首先,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尤其是一些自我要求特别高的孩子,如果感到过度紧张和压力,即便病情控制了也容易复发。那么是不是休学更利于该病的恢复呢?季医生认为,如果孩子没有达到不能上学的程度,尽量不休学。因为休学之后无事可做,往往生活不规律,更麻烦。


    季医生还推荐给家长和孩子们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既能缓解病情,又能训练注意力,还能提高语言能力。办法很简单,朗读,朗读,朗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每天家长带着孩子朗读半个小时,通过发声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朗读上,这样可以使抽动,特别是发声性抽动有所缓解,还能增强语感。季医生发现,很多孩子坚持朗读一段时间后,抽动问题能得到缓解。


    季医生还提醒,抽动的孩子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很多孩子上学时好好的,一放假就不行了,就是因为放假之后看电视、玩游戏、吃零食,生活节奏被打乱。这类孩子不能有情绪上的波动,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多运动,释放情绪,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相信,孩子最后会给我们惊喜。

 


关键词:

上一篇:“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可以说吗?

下一篇:带孩子看画展要注意些什么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