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才是真正的“小粽子”?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20-09-29

 

北京师范大学 何淼

                                       北京市第六幼儿园 孙萌

儿子小粽子刚升入幼儿园中班。听老师说他在幼儿园经常自己玩,没什么朋友;与别人交流时轻声细语,经常对老师笑,老师觉得他是个腼腆内向的乖孩子。

小粽子在家可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刚生了女儿,所以照顾小粽子的任务就交给爸爸和姥爷了。小粽子的姥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经常对姥姥不满意、大声喊叫。小粽子跟大人说话也很大声,常与爸爸、姥爷顶嘴,一言不合就摔东西。爸爸不让小粽子做某事时,他甚至会动手“打”爸爸。

不知道小粽子为什么在家、在园反差这么大。希望他在幼儿园开朗些、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家里能平和一些。

 

刚升入中班的小粽子在园温和羞涩,在家冲动易怒,这样的反差令人不解,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小粽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1.内倾型人格是决定因素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的总和,可以用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三个因素来解释内、外倾的差异,情绪稳定性的差异和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其中前两个因素处于醒目和稳定的地位。他认为内向者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高内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快、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抑制过程发生慢、强度小、维持时间短,且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神经质维度上,情绪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当个体成熟时,人格会表现出稳定性。幼儿期的人格则会随着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及环境变化而有所改变,如不稳定内倾型可以发展为稳定内倾型。

根据案例中小粽子的表现,小粽子在园害羞安静,在家情绪反应强烈且难于转移,那么他很可能属于内倾人格。但是,为什么他在家、在园反差那么大呢?

2.年龄发展特点的局限

中班幼儿受额叶发展的局限,他们知道高兴、不高兴等情绪,但是对伤心、愤怒等消极情绪识别较差。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为什么生气,更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随着生理机能的发展和经验,他们到了六七岁才会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对于小粽子来说,他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情绪控制能力,所以在园、在家的表现不够稳定,也是可以理解的。

3.环境影响孩子的具体表现

内向型人格兴奋程度高而抑制能力差,他们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和固定的反应模式。刚上中班的小粽子对幼儿园生活已经比较熟悉,他知道怎样做会让自己更舒服——一个人安静地阅读或操作材料,这样的探索和学习让他乐在其中。

在家是什么情景呢?刚刚出生的妹妹令妈妈分身乏术,照顾自己的姥爷爱发脾气,爸爸会命令自己……嘈杂的环境,主要教养人的变化,这些会让小粽子难于承受,但他又不会表达。而内向型人格需要一个安全、安静、刺激性较小的环境来获得内心的能量。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的冲突,再加上该阶段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在家的小粽子一触即发,会大声说话、顶嘴,甚至摔东西,来发泄内心积压的情绪。

 

家长这样做

1.按着本相接纳孩子

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对个体的成功也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世界上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属于内倾型。内倾型的人善于倾听和思考,能够很好地理解别人。内倾者很难变成外倾型的,如果强迫小粽子变得外向,可能会对他造成更复杂的自我认知问题。所以父母要按着孩子的本相接纳他们,营造有序、宁静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尊重孩子的需要,孩子才会觉得自在,情绪稳定。然后再带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鼓励他与同伴交往。

2.看见孩子,充分陪伴

妹妹的到来会让小粽子感到妈妈的爱被分走了,所以妈妈可以把照顾妹妹的事情让其他人分担一些,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粽子。尤其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

时,妈妈要拥抱、关心孩子,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比较固定的安排——在妈妈身边玩游戏、画画,和妈妈一起照顾妹妹,或者妈妈带着兄妹俩一起出去玩,等等。妈妈要适当关注小粽子。比如,刚开始搭建时可以问孩子“你想搭(画)什么呢”,孩子有困难时积极回应,搭(画)好后要听孩子讲讲搭(画)的是什么,并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一起照顾妹妹的时候,要更加关注老大的感受:“看,妹妹的眼睛多像哥哥的呀!”“哥哥小时候也这么可爱。”“瞧,妹妹对你笑了!妹妹喜欢哥哥。”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并自然地和妹妹建立情感联结。如果妈妈忽略了孩子,只在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才去抚慰,实际上强化了孩子的痛苦,并使这种伪攻击性行为迅速增强。

3.家庭和睦,作出榜样

家人要作出情绪管理的榜样,情绪不稳定时要注意控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做不好的示范。面对发脾气的孩子,如果父母“以暴制暴”,只会让情绪混乱、不会表达的孩子更加愤怒、害怕或焦虑。此时家长要安静下来,平和地蹲在他身边,或者把孩子抱到另一个安静的房间,关心地询问他:“孩子,你生气了?”他可能会因为被理解而哭得更伤心,家长要任他哭一会儿,等他平静下来再聊聊为什么生气了、生气的时候能不能摔东西、可以怎么办等等,让孩子学会识别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此外,还可以亲子共读《我的情绪小怪兽》《生气汤》《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等情绪管理的图画书,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亲子一起讨论疏解情绪的办法。

 

老师这样做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要适当关注小粽子,发现他准备充分并有表现欲望的时候,巧妙地推他一把:“小粽子搭建了一个特别的作品,请你给我们讲讲你搭建的是什么好吗?”鼓励小粽子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别的小朋友了解、关注

并喜欢他。如果孩子不愿意表现,不必勉强:“等你准备好的时候,再告诉我们好吗?”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或者游戏“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你想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可以怎么办”“几个小朋友在建筑区玩,你也想加

入,可以怎么做”等形式引导孩子体验并识别情绪,为融入游戏做好思想准备。

原文发表在《学前教育》家教版2020年78期

关键词:

上一篇: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玩好?

下一篇:可以让孩子画简笔画吗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