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缺位”,最易引发这3类家庭教育问题!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8-11-05
爸爸缺位,对孩子和妈妈同时都会造成伤害。具体有哪些?我结合“静观育儿”微信上的一些案例,简单地做了个梳理。问题中就含有解决办法。供参考。
NO.1爸爸缺位引发妈妈情绪问题及孩子的行为问题
第一类爸爸,属于典型的爸爸完全缺席的情况。比如,一位妈妈在微信上这样告诉我:
孩爸去国外工作我一个人带孩子,我没去我妈家也没去婆婆家,选择自己带30个月的儿子,孩子每顿饭都是自己用筷子或勺子完成的,睡觉,躺下,讲故事拍拍就睡,什么事情跟他讲道理他都能听明白,比如我和他说妈妈下午要和妈妈的朋友去吃饭,让大姨陪你好吗,他说不可以,我会这样和他说,儿子你要不喜欢妈妈和朋友出去吃饭,那妈妈不去了,但以后你的小朋友比如多多来咱家妈妈不会在给她做饭吃了,儿子会说妈妈你去吃饭吧大姨陪我就行。
还有次我带他去淘气堡刚玩半小时,孩子正玩的开心时她大姨打电话让我去接她家孩子放学,在有十分钟就放学了,我是这样和孩子说的,大姨刚刚打来电话说她有事,我们的去接哥哥放学,你在玩五分钟咱们就去好么?他答应了,到五分钟了,他不走,说没玩够。我说那好吧咱们不去接哥哥了,进不去屋,就让哥哥在外冻着吧,儿子听我这样说放下玩具说妈妈我不玩了咱们接哥哥去。
孩子很听话的,有时有点小任性,他总说想爸爸回来,让爸爸买车,我就隔段时间在网上买个车,告诉他爸爸给邮回来的,老人总说我惯着孩子要啥就给买啥,大了就管不了,爸爸不在身边孩子想他,以前就说做车,开飞机找爸爸,最近总哭着找爸爸,怎么哄都不行,我该怎么办呀?
最近,总带他去淘气堡和小朋友玩,为了过断上幼儿园他能容入的快些,他总打小朋友,就是欺负软的怕硬的那种,小朋友看他他就打,以前这方面我看见了我就打他,打不管用呀,我现在就带着他赔理道歉,啥方法都不管用呀,我该怎么办呀,谢谢!
说实话,妈妈的讲述很让我心疼。妈妈满足孩子对于爸爸的需求,以及通过小的谎言满足孩子的做法,不是惯孩子,是对的。爸爸本来就已经缺席了,但是父亲角色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就更不能缺席了。
而孩子打人,其实就是孩子行为规则建立的不够,跟爸爸缺席有关。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静观育儿视频中都有探讨过。所以,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在满足孩子需求的过程中,要有技巧地加入规则进去。
关于这个案例,还要指出的是:爸爸缺席,还会造成妈妈负性情绪较多,这同样会给孩子本就不平衡的成长带去不好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妈妈的叙述中明显捕捉到负性的东西,比如:妈妈原本是希望通过交换条件的方式去让孩子听话,可妈妈随意举出的几个例子,所用句式基本都是“你若不……,我就不……”,而并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这种方式肯定会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而且,总是负性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刚开始,孩子一定会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听话。在一个孩子变得听话时,其实他的自我力量同时也在萎缩。
妈妈问:我要出去和朋友吃饭,让大姨陪你好吗?一般孩子都会回答“不”。假如妈妈换种问法:我要出去和朋友吃饭,你是想去大姨家和哥哥玩儿呢,还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呀?孩子一般都会选择前者。
另外,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不得不奔赴异国他乡,爸爸们也是能找到方法参与育儿的,比如电话、视频等。明天的文章里,我们还会有探讨。
NO2.爸爸人在心不在,同样会破坏亲子关系,引发孩子成长问题
第二类爸爸,其实貌似都在的,却又跟没在一样。他像许多严肃地想要展示自己男性的权威,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爸爸育儿方式,结果却造成了孩子的害怕。
我是3岁孩子的妈妈,在孩子教方面也是摸索着前进,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般是说理的方式进行。孩子爸爸基本很少陪孩子,若一发现孩子哪里做的不对,就会很严厉的命令式的教育,有时候还吹胡子瞪眼的。虽然这样方式能有效果,但我不赞同爸爸的做法,而我的方式效果不好。现在,孩子每次看见他爸就不敢说话,甚至爸爸说两句什么他还会吓哭,甚至发抖。带孩子出去玩儿也都比较安静,拘谨。我很担心,该怎么办啊,罗老师?
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个妈妈从孩子1岁左右开始,就已经在跟孩子讲道理了。因为是个男孩,所以她最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是男子汉……
这的确是一个迷茫又无助的妈妈。于是,一个不怎么管孩子的爸爸,一个爱讲道理的妈妈,养出的是一个压抑、退缩的孩子。
妈妈提到孩子惧怕爸爸的情况。1岁前孩子主要怕自然现象;1岁后的孩子,对事物性的东西,会开始想象、相互关联了,一个狰狞的表情,都会让孩子害怕。爸爸过于严厉凶狠的表情,肯定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的情绪。这样只能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离爸爸很远。
要知道,父母的权威并非靠大嗓门和冷漠树立。靠大嗓门和冷漠树立的不叫权威,叫威吓。想权威,先要孩子打心眼里认可你、信赖你。所以,爸爸应该对孩子起到保护的功能,而不是让孩子害怕。一个简单的做爸爸的技巧,就是努力像孩子一样跟自己孩子说话,玩儿,做孩子的小伙伴。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示弱。在这种和谐的亲子游戏中,孩子会吸收到快乐、自信、规则意识等许多好的心理品质。
而这个案例中的妈妈,一方面为了爸爸的简单粗暴着急,一方面找不到育儿办法,于是通过嘴巴去缓解自己的焦虑。但其实这个孩子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来自父母的情感上的支持和呵护。所以,妈妈需要对孩子的情绪敏感些。比如孩子哭了,不要说不许哭,或者半天才回应。要第一时间给孩子共情,抱抱、拍拍孩子的背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间好好沟通,或者借助第三方的权威方式,确立一致的、合理的教养方式。
NO.3爸爸不参与育儿,意味着爸爸自己缺少一次很好的自我成长机会
第三类爸爸,不仅仅是育儿观念的问题导致缺位,还有未解决的原生家庭问题阻碍着他们去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比如,一位妈妈这样问我:
罗老师,我和孩子爸的育儿观点不同,我觉得安全的我都让孩子玩,爸爸就觉得我是惯孩子,比如:在外面我会让孩子玩沙子类的能让孩子变脏的东西,爸爸就不会。而且,爸爸总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陪孩子。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缺少父爱呢?最好我自己就可以代替的。
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呢,以至于妈妈打算完全放弃了?我初步判断,爸爸脾气比较倔,他不愿意卷入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在拒绝自我的成长。于是做了进一步询问。妈妈的回复揭示了答案:
宝爸从小由爷爷带大,他爸爸和爷爷很溺爱他。原先那个年代一个月就能开六七十块钱的时候他爸爸能舍得一个月工资去给他买一样玩具,买回来后他不喜欢就摔的粉碎,他爸爸自己躲起来伤心也不敢打他,因为他爷爷会护着他。他说他不想让孩子也像他一样,所以他总想在宝贝面前表现的严厉,不管该不该限制,他都想管一下。说他他就会生气。宝爸的妈妈也很惯他,但多数是爷爷管。
这位爸爸其实很缺乏安全感。因为过去抚养人的溺爱,他在家里体验到的成长环境和外界体验到的事物差距太大,比如家里总是在对他说“好”,但一到了外面,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让他感受到冲突,并且无法自在地与外部世界相处。
我相信,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一定遇到了不少烦心事,所以才想要彻底改变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但却走了极端。
爸爸因此对孩子特别严格,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爸爸把自己体验到的无助和愤怒的情绪,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所以,原生家庭给这位爸爸带去的影响,如今又“传承”到了孩子身上,并且是负面的。想要破除这种影响的僵局,爸爸必须要先成长。
发现了吗?真正用心体味就一定能发现,育儿的过程,就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所以有人说,孩子具有疗愈的功能。当然,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去面对真正的那个自己。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家庭教育的五个误区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315
- 家庭教育十切忌紫蕴寒冰阅读人气:1237
- 多元智能如何走进家庭教育的实...慧辉子阅读人气:1801
-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做到什么?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553
- 家庭教育中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32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Zippo阅读人气:1236
- [教师工作]怎样与小小班级的孩子去做沟通...韩小莉阅读人气:1987
- [教师工作]春季幼儿护理要注意哪些问题花语阅读人气:786
- [园长管理]语言活动如何提高问题的针对性...雪阅读人气:1498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