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值得请假参加”带来的思考与改变

作者:郑秀凤  来源: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6-20

  那天,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为了尽量减少对家长工作的影响,我们特意在家长观摩完班级日常活动后,安排他们听取一位园外教师所作的有关“幼儿习惯培养”的专题讲座。不料,后来有教师来告诉我说:有家长私下里向她反映,今天家长学校的讲座内容上网都能搜到,讲的都是大道理,话虽正确,却没有多大实际指导意义,感觉不值得请假参加。听了教师的转述,我陷入了深思。
  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有关“育儿观念”“育儿方法”等知识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获得。如果我们的家长学校还停留在做网络知识的“搬运工”,即使准备得再周到,家长也不大会买账了。看来,在互联网时代,家长工作需要转变思路,调整做法了。于是,我和全园教师一起积极思考,努力尝试构建新形势下的家长工作新机制。
  园级家长学校:变“宏大叙事”为“有的放矢”
  我们多次组织全园教师研讨,要求教师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家长,我希望学到什么?”在研讨过程中,大家都认为,如果我是家长,我希望能在家长学校里学到近期我正在关心的某些问题的具体应对措施。与此同时,我们又召开了部分家长座谈会。我们请家长谈谈:“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内容您喜欢吗?”“您希望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安排些什么内容?”家长们认为目前在幼儿园家长学校听到的都是一些教育理念,道理都对,但要将这些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很难。关于“家长学校到底该安排些什么内容”的问题,家长们的关注点各不相同,有的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有的关注幼儿的学习习惯,有的关注亲子间的沟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都希望在家长学校能学到一些切实可行的育儿方法,而不是理念层面的“大道理”。
  为此,在之后的家长学校活动中我们作了较多的改变。首先,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对家长进行了分类,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如,我们组织大班家长开展了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家长学校活动,除了讲理念,也与家长聊小学初期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家长可以如何帮助孩子,小学报名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报名流程,目前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哪些物质、生活及心理准备,等等。这次家长学校活动受到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好评。
  有了这次的成功,我们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外来的和尚真的好念经吗?”我们一直认为“外来和尚好念经”,但是很多时候外请的教师不了解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本园家长的实际需求,因此容易导致教师讲的内容家长不爱听。后来,我们组织家长学校活动时一般就不外请教师了,而是通过调查,了解家长存在哪些育儿误区,然后指定本园教师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如,针对家长对孩子负面评价过多或滥用表扬手段的评价误区,我们安排本园张老师组织开展了一次“恰当赏识,助推成长”的家长学校活动。张老师在活动前请每位家长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孩子具体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投入收集箱;在活动过程中,请家长随意抽取这些卡片,并对抽取到的问题进行具体辨析,从而让家长领悟到,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错,是因为家长自己头脑里存在固定的观念,误解了孩子;张老师还播放事先收集的视频材料,请家长看看孩子的表现,说说视频中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让家长认识到,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要针对具体事件。又如,针对家长认为“上课”才是学习,“游戏”只是玩的认识误区,我们安排本园郑老师组织开展了一次“会玩的孩子才聪明”的家长学校活动。郑老师向家长解读了教师们平时收集的幼儿游戏小故事,让家长看到了在游戏中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家长从中真切体会到了游戏对于幼儿的独特价值,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敬佩不已。
  本园教师组织的家长学校活动一般都是针对家长存在的教育误区展开的,教师一般都会利用平时收集到的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和案例,使活动的内容生动鲜活。所以,我们认为,不管是“外来和尚”还是“本地和尚”,只要把经念对了,就是“好禾口尚”。
  班级家长会:变“我说你听”为“体验感悟”
  看到了园级家长学校改变带来的效果,我们开始反思班级家长会:以往班级家长会大都是一位教师讲班级工作,另一位教师做个育儿小讲座,基本上都是“教师讲、家长听”。为此,我们又一次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讨论:我们的班级家长会家长们喜欢吗?有效果吗?有年轻教师说:“我基本上都是从网上找点内容讲给家长听的,很多家长觉得我讲的东西不是很接地气,事实上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家长育儿讲座。”也有教师说:“我在做育儿讲座时,会插入一些班里发生过的案例,我还播放PPT图片,家长挺喜欢我的这个做法的。”……教师们虽然聊了许多,但是对于究竟如何优化班级家长会还是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
  在此期间,我们了解到园外有一个关于“家园共育”的培训活动,赶紧组织几位骨干教师报名参加。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觉得收获非常大,其中的“体验式家长会”让他们很受启发。我们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作了分享,大家领悟到:家长的学习同样需要参与、体验,这样的学习才有效。
  由此,我们鼓励教师把想让家长关注的问题、想让家长改变的内容,设计成了家长可以参与、体验的活动,以期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感悟与反思。如,每个班对期末的班级家长会都作了调整。有的借用“拓展培训”方法,将家长分成几组,让他们针对班级幼儿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交流本组观点,结果,不用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就达成了共识;有的针对个别家长提出的育儿困惑,采用“巴林特工作坊”的形式,让全班家长通过“描述困惑”“询问了解”“提供策略”“分享感悟”四步骤解决了某些育儿困惑;有的采用“作品解读”方式,让家长通过解读孩子作品以及倾听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解读,在对比中了解孩子,感悟孩子眼里的世界……就这样,班级家长会上,家长的参与热情日趋高涨,家长间的互动日趋密切,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
  家长开放日:变“仅此一款”为“各取所需”
  园级、班级家长学校的改革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由此,我们对家长开放日活动也有了新的思考:原来的由幼儿园规定的开放时间是不是真的适合家长参加?在家长开放日,家长“只是来看看”,家长满意吗?为此,我们向家长发放了一份调查表,以了解家长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时间安排、内容选择以及事后沟通上的想法和需求。结果我们发现,家长其实都非常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一学期只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远远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家长也不满足于只是来幼儿园“看看”,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多参加一些亲子互动活动以及与其他家庭的互动活动……
  为此,我们尝试开展“预约式家长开放日”活动。具体做法是: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关注点决定自己何时参与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不局限于一学期一次。班级提前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计划,并向家长发放预约单,家长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
  接着我们还尝试了“定向式家长人群”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如:分别面向祖辈、爸爸、妈妈等的家长开放日活动。面向祖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在中秋节当天进行。在观摩了孩子们的活动后,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制作了冰皮月饼。在这次活动中,祖孙两代不仅充分感受到了中秋节的快乐,还收获了浓浓的祖孙情。“我和爸爸有个约”是面向爸爸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当天,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向爸爸们展示了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阅读了绘本《我爸爸》,并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爸爸,当孩子们稚声稚气地描述自己的爸爸时,爸爸们无不为之动容。在游戏活动“渡江小英雄”中,孩子们跟着爸爸热身、操练,不亦乐乎,爸爸们则尽显身手,充分体验到了和孩子一起游戏的快乐。
  根据不同家长群体设计开展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既可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从而使家长开放日活动更有意义。
  以上种种改变,让我们对于“家园共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感悟。
  巧借科技力量,多设互动平台。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需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思路,开展切实有效的家长指导工作。如,建立网络家园互动平台,方便实时沟通;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家长的需求,等等。
  巧用家长资源,多作开发利用。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有利于构建更和谐的“家园共育”环境。为此,我们对家长资源进行了分类,以便于充分利用。我们不仅开展“家庭与幼儿园对对碰”活动,还开展“家庭与家庭对对碰”活动,以期为孩子寻找更多的玩伴,为家长找到更多的“育儿同伴”,从而为孩子营造更丰富、多元的成长生态空间,帮助家长找到更多育儿路上的同路人。
  时代在发展,家长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家长工作”需要我们顺势而为,不断反思和调整。
摘自:《幼儿教育》2016.04
编辑:cicy

上一篇:暑期家园共育:幼儿园暑期安全教育

下一篇:谁是亲子关系的编程员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