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亲子关系的编程员

作者:金建云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6-11

    编程基本功让我能迅速识别程序漏洞,将其修复。然而,为人父后,我发现自己不自不觉中,就滑人5岁儿子的程序里。他用一些举动启动程序,我与妻子就不由自主地产生反应。比如,儿子跟小朋友说:我知道怎么在1分钟里让我妈尖叫。然后,他拿番茄酱倒在钢琴键上,我妻子果真在1分钟里发出怒吼!

  如果说妻子感性的话,我这个自诩理性的理工男也常常中招。儿子总在我看电视时玩遥控器,警告一次、二次、甚至打屁股均告无效,他会换一种新玩法,比如发出尖叫、挡住屏幕。我与他周旋10分钟之后会彻底失去耐心,拂袖而去,将他丢给束手无策的妻子。

  某天读报,一组漫画映入我眼帘。画中一家人出游时遇到车祸,警察盘问谁在开车。爸爸指妈妈、妈妈指孩子、孩子指宠物狗。画家幽默地提醒我们一一家长要勇于承担教育责任。如果我把教育职责丢给妻子,她又顺着儿子思路走,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为此,我找幼教专家咨询,并按其推荐阅读了娜奥米·阿尔多特(NaomiAIdort)的《养育孩子,一场温暖的修行》一书。书中提出“SALVE”(Separate分离——Attention关注——Listen聆听——Valldate肯定——Empower鼓励)的方法。对我来说,分离这一步是最难的。我必须对儿子的反应慢半拍,并且审视自己,克制那些在脑子里盘旋的想法,咽下那些已涌到口中的话语,理智地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比如,儿子干扰我看电视时,我的自动运行程序是愤怒——警告——打骂——受挫感——怀疑自己——郁闷离开。我不由自主地给儿子贴上捣蛋欠揍无可救药等标签,却从未反思这些标签是不是真实的,我从未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爸爸怎么对我?”

  于是,我和妻子彼此监督——在抓狂时,不说最先闯入脑海的话。相反,我们要像程序员一样对运行混乱的电脑喊,并找到“Bug”所在。妻子意识到:孩子带给我们的焦灼感或恐惧感,背后隐藏的是我们幼小时候的受伤经历。比如儿子把番茄酱洒钢琴上的事,妻子从小在家长棍棒威逼之下练琴,对钢琴满是敬畏之情,所以,儿子表现出对钢琴的亵渎,她就发飙。当她识破这点后,便能克制自己,平静地说:你想引起我的注意力,对不对?不过,这种方式不好,你必须自己清理。

  我也意识到:要让孩子停止纠缠、索取,我要做的是满足而非无视他的需要。或许,儿子小小的心灵里,藏着和电视抢爸爸的想法。于是,我问儿子:你希望爸爸怎么安排晚上的时间?”儿子提议让我陪他看动画片、将遥控器交给他、让大人看电视时随时停下陪他玩……我肯定他的想法,也告诉他小朋友应该注意保护视力爸爸妈妈需要自己的娱乐忽大忽小的声音对听力有害等事实。最后,我们商量出方案——看电视之前,大人先陪他不被打扰、按他心意、自由自在地玩一刻钟。这刻钟,我们放下大人的架子听他指挥,让他感受到大人对他的足够重视。这样,在我们看电视时,他能安静地玩玩具。

  其它问题,我如法炮制。当他弄脏屋子时,我先说真有趣,把铅笔屑洒满桌子,这是打算做沙画吗?”然后叮嘱他清扫干净;当他打人的时候,我先说你因为什么事生气?你可以告诉我怎么回事吗?”然后要他道歉,教他管理情绪的方法。这并不是说我支持儿子脏乱和打人,而是让他先感觉到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关注他,爱他,渴望了解他。

  以前,我有些育儿方面的想当然,认为儿子到某个年纪就应该有礼貌、爱干净、文质彬彬。我根据孩子的表现,衡量自己是不是好家长。不知不觉中,儿子觉得我的爱是有条件的,我只爱表现好的小孩。儿子带着抵触情绪,越发表现得叛逆,时时刻刻跟我对着干。当我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实践“SALVE”步骤时,我的育儿程序立刻被优化了,跳出糟糕的第一感觉!

  一天,我回家时发现地板上到处是水,第一反应是:孩子又在搞破坏。于是怒吼:你给我过来!”吼声刚一出口,我意识到自己又被既有程序套牢了。于是,我去洗手间深呼吸,将愤怒的感觉与这个事件分离开。我问自己:真的吗?孩子真是故意惹我生气吗?”

  我忽然想到动画片小熊维尼的情节——维尼以为小驴的房子应该是一堆木头,于是他将房子拆掉,给小驴重建一座房子。这个情节帮我跳出糟糕的程序模式,并且启动新的程序。我问儿子:地上的水好玩吗?”他说:我不小心洒了,想拖地,但弄不干拖把。

  我问儿子:今天过得怎样?除了拖地,是不是其余的事情都很开心啊?”儿子顿时面露轻松,侃侃而谈。家庭气氛恢复愉悦,我再教他如何拧干拖把清洁地上的水。

我发现:要成为亲子关系的编程员,家长们就要学习和操练有话好好说。当孩子激怒我们时,不要说出最先闯入脑海的话。在发火动粗之前,先问几个为什么真的吗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呢。反思怒气源头与理顺思维的习惯,会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进行正常情感宣泄时,我们要耐心陪伴、不予定罪,心平气和地支持和关注,让他()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然后,我们一步一步地引导,一定能让孩子获益匪浅!

摘自:《幼教博览》2016.04

编辑:cicy

   





上一篇:由“不值得请假参加”带来的思考与改变

下一篇:奏响亲子美术活动四部曲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