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孩子爱藏东西

作者:王艳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上传时间:2014-07-20

      5岁的妞妞有时会把自己喜欢的小饰品、妈妈不让吃的糖果、姑姑的口红和指甲油等藏到衣橱里,然后用自己的衣服掩盖起来,以防被发现。有时,妞妞会自己把卧室的门关起来,把藏起来的东西都拿出来整理一下,然后满意地放回原处。
      对这样的行为,家长很苦恼,孩子为什么会藏东西,家长该如何对待呢?
      原因分析
      首先,儿童藏纳物品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孩子有了某种东西属于“我”的意识,所以把某个东西藏起来。但不同年龄的孩子有所区别。大班以上孩子藏东西多是因为想拥有某个东西,而这个东西恰恰是爸爸妈妈禁止他触碰的,所以要藏起来。小班以下儿童有时会把父母的手机、遥控器藏起来,其实是在探索物品和空间的关系。有的孩子不停地往洞洞里塞东西,其实他是在探索洞洞到底有多大。
      其次,儿童藏纳物品是一种偷偷与成人争夺权力的行为。父母常常认为儿童是不成熟,需要被照顾的。其实,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发展,想自己做决定。儿童非常聪明,当他们感觉没有能力说服妈妈的时候,会有自己的“小点子”——藏到自己的小密室中。姑姑的指甲油不让动,但是妞妞又很好奇。怎么办呢?偷偷藏起来!所以,孩子藏东西的行为背后,是他们希望拥有选择的权利,他希望自己的意见被尊重,不喜欢老是被爸爸妈妈指挥。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他想自己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所以有时候家长不让孩子做的事情,他似乎总是“跃跃欲试”。所以有时候他们很希望自己像大人一样,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藏纳行为无涉道德。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藏东西是一种“偷窃”行为。其实,一般情况下,小班以下儿童的“藏”东西的行为是对空间的探索,大班儿童的“藏纳”行为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一种成长的表现。他们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单纯地想拥有这件东西,可能过段时间,妈妈询问他的时候,他会主动告诉妈妈他把那个东西藏起来了。因此,不能够用道德标准衡量儿童的“藏”。
      家长如何应对
      首先,家长要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家长平时应该多给孩子表达意见的机会,家里的事、孩子的事可以多多询问孩子的意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后,当孩子有什么事情时就不会隐瞒,而乐意与家长交流。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时,比如孩子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协商,商定看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感到父母尊重自己,他也就不会为了守卫自己的电视频道而把遥控器藏起来。
      其次,为孩子开辟一处自己的“小天地”。孩子对柜子等藏纳物品场所的探索,证明儿童对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说明他们已经熟悉了家里的每个角落。父母可以为孩子开辟一处自己专有的角落,这样孩子也不会把东西藏到别的地方了。
      最后,家长不必为此紧张。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藏纳行为后惊慌失措,试图想办法纠正孩子的这一行为,并强制儿童改正。其实,家长不需要担心,我们成人小时候也有藏东西的行为,长大后就慢慢地消失了。儿童也是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也会自发性地消失。过分强调反而给孩子带来负担,产生胆怯心理,害怕爸爸妈妈会惩罚自己,也会因大人的态度而感到丢脸。所以当发现孩子有藏纳行为时,不要忙于批评他,而是慢慢地与他交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比如,孩子喜欢吃糖果,可以和他协商,一天吃几颗,而不是直接否定他的想法。此外,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诸如剪刀、药品之类的物品,要让儿童明白是不能随意乱动的,家长也要有意识地放好。
      藏纳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这种行为,但是出现这种行为并不意味着孩子行为有偏差,而是提醒家长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让孩子有自己的一点小秘密,有自己决定的权利,让小小的心儿能够舒展、自如。
编辑:cicy

上一篇:资源共享:孩子太谦让

下一篇:建设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化解冲突的一剂良药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