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儿子会找借口了,怎么纠正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0-08-21
问:我儿子4岁半,平时在家我是比较民主、尊重孩子的,一般不强迫他做事。但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喜欢狡辩,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不愿意听取大人的建议,这又让我陷入了矛盾与困惑之中。比如,他不想吃橘子,就说橘子太凉了;不想画画,就说他忙着呢,过一会儿。在外面有时见到我的同学或同事时不叫阿姨。事后我问他为什么不叫,并告诉他这样不礼貌。小家伙能想出十几条不叫的理由:我不喜欢叫,我当时想睡觉,阿姨上次说了有什么东西不给我吃,我不喜欢阿姨和妈妈说话,等等。总之,几乎所有的事情,他只要不想做,都有很多理由。孩子这样我行我素,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答:在一个有充分民主自由、爱讲道理的家庭中,孩子容易养成能言善辩、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相应地,也容易形成一意孤行的行为方式,父母常常会因此陷入尴尬境地。除了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以外,2~5岁孩子的心理发育正处于第一反抗期,他们自发地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这样内外因相结合,家长稍不留神,孩子就可能形成过分自我主张、忽略他人意见的习惯。孩子比较好的发展状况应该是既有主见,又有灵活性,能吸收别人合理的建议,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某种调整,不至于刻板生硬地固守己见。家长注意谨防自己表现出一种很欣赏宝贝“狡辩”的语气,例如“你的小嘴还挺能说”“嗬,有主意的小家伙”。有的家长还会用假装生气的态度对孩子说:“不许狡辩!”但是孩子能够读懂家长内心的潜在欣赏,这种潜在的欣赏比直接明了的表扬更让孩子有快感,于是他获得了一个行为规则:“反驳家长的建议能获得他们的好感”,所以他不听取家长建议的习惯就这样悄然形成了。家长还要注意说话技巧: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的口头禅是“不”,他要以此显示自己的存在。既然这样,家长就尽量避免说“我们吃饭好吗”,而是直接传达“我们该吃饭了”这个规则。
                            解答/晏 红
编辑:cicy
 

上一篇:幼教论文:整合丰富的社区资源,构建园本化主题活动

下一篇:资源共享:孩子会不会受到伤害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