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类的故事最难讲——有感于亲子阅读《恋爱的鱼》

作者:陆小涛  来源:《学前教育》2009.11  上传时间:2010-02-04
更多有关“幼儿阅读”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今天讲《恋爱的鱼》,收获良多。中午孩子入睡前,屁颠屁颠地拿来这本很久未亲近的书——《恋爱的鱼》。两人头碰头讲述时,感触良深,一气记录了这些文字。
 
女儿已经能够用一种他人的身份来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语言背景和经历了。
 
“……跳进鱼缸?这不是丢脸的事情吗!他让大海走掉,这才是最丢脸的事情哩!”“胡说八道!大海什么时候走掉了?”“月亮一出来,不就把大海拉走了吗?”“小孩子不要胡说八道!……”讲到这里,女儿忍不住插言:“才不是胡说八道呢!小鱼儿大概是感觉到了,晚上月亮一出来就看不见大海了,才这么想的。这个爸爸又不理解人家小孩子!”
 
女儿喜爱韵律文字并下意识地捕捉、记诵。
 
“春阳温暖冰雪化,大海漫过高堤坝。鱼儿鱼儿顺水游,爱情力量无比大!”当我要读到这段文字时,她提醒我:“下面的我来讲!这段我都记得了!”我想,这种记忆和朗诵是基于对故事的喜爱、理解和投入之后的自然流露吧!
 
女儿把文字与图互相补充着理解。
 
在听到小鱼儿介绍:“加宁先生是乘火车走的。你瞧,这是他的汽车,停在拐弯处。交通警察把一张纸片夹在了雨刷后面。”女儿顿了顿:“哦!这就是雨刷呀!哈哈。这个名字起得好!”我知道:女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看图、理解、辨认出了那个并不熟悉的汽车零部件:雨刷。
……
今天的故事讲完了,她还涎着脸说:“妈妈,能不能再讲一遍?好妈妈……”可从前,就是前两个月,这个故事她还不乐意听呢!随着时间的推进,孩子定然会在日常的阅读中积累一些阅读经验,而某些生活经历也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兴趣转移。那么,孩子今天轻松投入的背后还有什么呢?
回想以往,这本书,原也不是自己喜欢讲述的呢!
孩子听的故事,大多数是成人讲出来的。绝大多数的绘本故事,我们在讲的时候都可以不费力气地做到绘声绘色,带领孩子进入神秘的故事情境,又能兼顾孩子的表现和反应并做出应答。然而,如果故事大多数的情节发展是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叙述的话。那么,我们就应当在讲述之前把故事的情节内容先行熟悉个透。如若不然,在角色身份不明确的对白中,讲述者稀里糊涂,孩子更是听得云里雾里——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这样,因为我们的仓促误读,讧绘本与孩子的第一次亲密触碰变得生冷而又坚硬。
最具典型特征的就是绘本《恋爱的鱼》 (德国,F·K·魏希特著)以及《艾特熊&赛娜鼠》系列绘本(比利时,嘉贝丽·文生著),其中有许多对话。以《恋爱的鱼》为例,小鱼与小鱼父母亲之间的,主人加宁和加宁夫人之间的,小鱼与“镜子前的小鱼”之间的,等等。在没有清晰交待的情况下,大量的一连串对话中对于两个角色的不同语气处理、变换,已经对讲述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而突然插进一段第三者的对话,更容易使得讲述者误读——判断成前两者中的一个,从而将故事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原本线索清明的情节,突然遭遇混淆、错乱。
其实,不仅仅是以对话内容为主的故事,更多的故事,成人都应该在讲述前有一个熟悉和理解的过程。因为,当成人不了解绘本时,不能够懂得自己所讲述的绘本——尤其是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绘本时,你就无法与孩子之间,也让孩子与绘本之间形成关于绘本的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
所以说,讲故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书向孩子敞开心扉、开启智慧时,作为媒介、作为平台的我们,老师、父母,应当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看过这本书了吗?我有没有用一颗童心去多感受、品味几遍?我能够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亲子共读时光吗7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欢喜、孩子的进步、孩子的喜好了吗?
有些书,终究是孩子喜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讲述带入的熟悉,随着经验累积漫生的理解。一来二去,从陌生走进了贴近。
关于亲子阅读,有些感受,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述,但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在心里慢慢研磨,终究会有通透的时刻。有些境界,自己表达出来了,但是自己距离那个境界还很远,因而更加会前进不止,且行且思。
 (补记:过了一天,女儿在吃完早饭后,用两根吸管制作了雨刷,并模仿着雨刷的样子一动一动的,刷雨。)
编辑:cicy

上一篇:资源共享:我喜欢书

下一篇:资源共享:感恩的季节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