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妈妈,你生气了吗?
作者:荆承红 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2017年3期 上传时间:2017-06-21
儿子将近3岁的一天,我拿出一张自己上大学时的照片,儿子看后问我:“妈妈,这是谁啊?(她)真漂亮。”我听了心里一沉,39岁的我和25岁的我看来差距很大啊!我苦笑着回应儿子:“儿子,这是妈妈年轻的时候哦。”儿子仔细地盯着我看了又看,摇头说:“不像”。我认真地问儿子:“儿子,现在的妈妈漂亮吗?”儿子严肃地回答:“不漂亮。”我稍作停顿之后,用手擦着眼睛,假装伤心地哭了起来。儿子回过头来问我:“妈妈,你怎么哭了?是生气了吗?”我一愣,追问他:“你为什么认为妈妈是生气了呢?”儿子认真地回答:“因为你哭了啊。”“啊?哭了就是生气吗?谁告诉你的?”“昨天乐乐抢悠悠的玩具,悠悠哭了,甜甜老师说悠悠生气了。妈妈,你(也)生气了吗?”我说:“不是啊,我是难过了。”“为什么啊?”“因为我亲爱的儿子说我不漂亮呗。”儿子想了想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说:“妈妈,您别难过了。你挺漂亮的。”“真的吗?呵呵太好了,谢谢儿子夸我漂亮。”儿子看我高兴了就去一边玩儿了。不过这一下午,他会时不时地跑到我身边,先是对我说妈妈你不漂亮哦,看我假装哭了,又说“妈妈你别哭了,其实你挺漂亮的”来安慰我。就这样,我俩玩得不亦乐乎。
丈夫下班回到家里,儿子放下手头的玩具高高兴兴地跑过去,问过“爸爸,你下班啦”之后,忽然一本正经地说:“爸爸你不帅哦!”丈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马上引导他:“亲爱的,儿子说你不帅,你不难过吗?如果难过你不哭吗?”丈夫心领神会,立刻假装哭了起来,儿子满意地看着爸爸,然后心疼地靠近爸爸,拍着爸爸的腿说:“爸爸你别哭了,其实你挺帅的哦。”看爸爸不哭了,他才转身玩自己的去了。
儿子的表现,主要和两三岁孩子的情绪识别、情绪表达能力发展水平有关。
情绪反映的是个体需要与外界环境对需要的满足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生理(比如饥饿)和心理(比如孤独)需要。如果需要得到满足,人会体验到积极愉悦的情绪,否则就会体验到消极沮丧的情绪。一般人情绪发展的规律是:先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能识别情绪,最后学会根据环境需要调节情绪。
两三岁孩子情绪发展的特点是:①逐渐能够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言,来表达情绪。②逐渐能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③游戏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在人际互动中逐渐习得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我的育儿故事中,我们看到儿子运用在幼儿园习得的经验,将我假装哭泣的行为解读为“生气”。其实,悠悠玩具被抢而哭泣背后的情绪,有可能是很生气,更多的则是哀伤、无奈、着急。我意识到这是教孩子识别情绪的好机会,于是我告诉他,我没有生气只是难过了。
紧接着我们看到,儿子已经能够运用行为和语言来帮助我调节情绪——他拍拍我的肩膀,劝我别哭了,安慰我说其实我挺漂亮的。显然,这样的人际互动能力是孩子善良本性的反应,也是他学习的结果。平时当儿子伤心难过时,我们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安慰他。他一定感受到了这种安慰的有效性,于是在自己的人际互动中使用它。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都是他们反复体验、不断学习的结果,所以我们看到儿子跟我和丈夫反复练习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引起我们的情绪变化,然后再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确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的重要性。两三岁孩子由于思维具体形象特点和经验的局限,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可能不够准确。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教育机会,帮孩子识别某一行为背后真正的情绪。此外,还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和游戏来帮助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
孩子对情绪的识别和互动能力其实依赖于大人的示范。在成长过程中,只有他们难过、生气、伤心时得到了大人的关心和爱护,他才有可能学会以这样的互动方式来回应他人。
所以,请用适宜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正确的输入,才有可能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 相关博文: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案例分...mengmeng阅读人气:1894
- [教师工作]请问在年检中园长都要做哪些具...mengmeng阅读人气:1178
- [教师工作]小蝌蚪找妈妈英文563098662阅读人气:2207
- [园长管理]宝宝每天早上离开妈妈都哭得厉...喵喵的铃铛阅读人气:445
- [园长管理]幼儿园植物生长记录怎么写?阅读人气: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