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唠叨”中的教育契机
作者:王春华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6-14
3-6岁儿童普遍具有“三好”特征,即:好动、好奇、好问,这是该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同时也是儿童的认知需要。这个阶段的幼儿能通过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了一定的倾诉需求,对周围环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但孩子成天唠叨个不停,许多家长会觉得厌烦,有的会通过一些小“花招”支开孩子的注意力,哄骗孩子闭上嘴巴,有的则会对孩子的提问进行指责与批评。渐渐地,面对家长的躲避、厌烦与指责,孩子不敢问问题,不敢提出天马行空的怪想法;渐渐地,孩子没有了好奇心,没有了倾诉的欲望;渐渐地,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越来越匮乏。所以,对于孩子的“唠叨”,成人必须加以关注,积极面对。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唠叨”?是什么样的情感需要造成的呢?
孩子“唠叨”的成因
1.倾诉需求
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有时是与自己的需求息息相关的,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唠叨”。如,妈妈带彤彤去商店,彤彤看中了一个毛绒熊猫,央求妈妈买下来。考虑到家里已经有许多类似的玩具,妈妈就拒绝了彤彤的要求。回家的路上,彤彤不停地问问题:“妈妈,熊猫的眼睛外面为什么有一圈黑眼圈啊?”“妈妈,家里的旧玩具我已经不想玩了,我们把它们送给别人吧!”“妈妈,你看那个小朋友买了好多新玩具啊!”……妈妈知道彤彤还是想缠着买玩具,就故意不理睬她。渐渐地,彤彤似乎也死心了,不再吱声。没几天,幼儿园老师给彤彤妈妈打来电话,说彤彤偷偷拿走了班级玩具屋里的一个毛绒玩具。
彤彤清楚地知道,如果直接让妈妈买毛绒玩具显然还是会被断然拒绝,所以便采取了暗示的方法。可妈妈对自己的暗示却毫无反应,于是就出现了上述彤彤用自己的“方法”得到喜爱的玩具的事情。孩子的需求对于成年人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之所以发现不了,大多是成人不愿纠缠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视而不见便是一种“堵”的做法,缺少交流引导,缺少合理的教育,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便可以理解了。
2.分享经历
3-6岁幼儿虽小,但已经产生了迫切的与人分享交流经历的情感需求。他们需要自己的倾听对象,而作为成年人,可能对幼儿的这些经历不感兴趣而拒绝倾听。孩子交流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容易产生挫败感的,长此以往会形成不愿与人交流的孤僻性格。小虎一到家就兴致勃勃地将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讲给爸爸听:“今天体育课,我拍球拍了一百多个,是我们班的第一名,老师奖励我两朵小红花呢!张园长说……”“小虎,爸爸知道了,你自己看会儿动画片,爸爸在工作呢!”爸爸正忙着赶一份材料,没等小虎说完就打断了小虎的话。如此过了一段时间后,当爸爸闲暇时询问小虎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的时候,小虎已经不想说了。
在孩子的生活世界里,到处是好玩的、有趣的画面,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开心的经历,而且他们非常想和亲近的人分享,这是成人想象不到的。家长应该主动聆听,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一天的言行,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与鼓励。但如果像小虎爸爸那样的确无法停下手中的工作又该如何处理呢?“真的吗?太棒了!你看,爸爸这会儿正在做作业呢?你先讲给妈妈听,等爸爸作业做好了,你再给爸爸好好讲讲,好吗?”这样依然是推托,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3.表达心情
场景:“妈妈,小鲸鱼没有了妈妈,真可怜!小鲸鱼会不会饿死啊?”
“傻孩子,这是动画片里的故事,都是假的!”
“小鲸鱼真的很可怜,那些人为什么要杀死鲸鱼妈妈啊?”
“行了,别伤心了,我也不知道!”
孩子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个成年人看来十分幼稚简单的卡通片情节就能让孩子难过好半天。家长在不可理解的情况下,往往简单干预,不予开导。孩子幼小的心灵得不到开导,长此以往,就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容易导致孩子内向与抑郁的情绪滋生。
4.异想天开
场景:暑假,爸爸开着车带冬冬外出旅游。路上堵车了,冬冬高谈阔论地说:“爸爸,堵车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我长大了,就发明有翅膀的汽车,一遇到堵车,我只要一摁下按钮就可以飞起来了!”爸爸不耐烦地说:“那不是乱套了!赶紧关上窗户坐好!”
孩子的想象力是成年人难以企及的,成年人缺少像孩子那样金子般的想象力。就像冬冬所说的“会飞的汽车”,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创造力的火花值得成年人思考。家长对他们的想象表现出的怀疑与否定,对孩子来说就是对他们本身的否定,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引导孩子将他们的想象变得更完善呢?比如,可以追问:“会飞的汽车是什么样子呢?”“可不可以在水里游?”等等。
如何面对孩子的“唠叨”
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唠叨”呢?我觉得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鼓励孩子的提问
家长们要有正确的育儿观念,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多一些耐心,要认识到鼓励就如同一种肯定,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对于孩子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萌发的天马行空的想法,老师与家长应该耐心地倾听,给予鼓励与引导,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努力做到: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厌烦;多一些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回避与指责。
2.捕捉教育契机
孩子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或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这不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吗?父母可以抓住这样的问题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辨别是非。尤其在个人品质与文明行为等方面,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了解社会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教育契机。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面对孩子的提问做到有问必答就一定合适吗?也不尽然。对于孩子无法理解的问题,父母应进行简明生动的解答;对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父母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能完全不管不顾,要参与其中,提供一些尽可能的帮助,使孩子有信心、有耐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孩子在无形中就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4.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突破常规,与众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渗透这种能力的培养。孩子爱问为什么,家长也应该多问孩子为什么。如同一道数学题,不要仅仅满足于会做了,而应提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求多种解决方法。遇到生活中的难题,家长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多问孩子“为什么”,多提醒孩子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求异的精神。
摘自:《幼教博览》2016.04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进餐中的教育与心理问题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293
- 幼儿园的教育服务功能娃娃国阅读人气:1072
-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素素阅读人气:1512
-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素素阅读人气:1511
-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素素阅读人气:1653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阅读人气:1383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2
- [教师工作]中班的特别孩子的教育方法小白阅读人气:1582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5
- [教师工作]关于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想听...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