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逆反期”与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作者:朱春华  来源: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8-29
3~4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将为幼儿成年后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打好基础。但这一阶段也是幼儿自我意识萌发,开始出现反抗表现的特殊时期,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幼儿的“第一逆反期”。
 
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特点和原因分析
 
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与周围环境以及同伴的接触日益广泛,语言和运动能力快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愿望开始逐步出现,具体表现为开始用“我”“我的”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某些要求。这些都是幼儿萌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愿望的表现。这时如果成人盲目地对幼儿的行为加以指责、约束或完全放任不管,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了解幼儿“第一逆反期”的发展特点与原因。
 
 ()“第一逆反期”的发展特点
 
首先,“第一逆反期”反映了幼儿特殊的心理需求,即实现自我意志和自我价值感,渴望父母和亲近的人认同“我长大了”“我很能干”。具体表现为:愿意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自以为别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并大胆地付诸实际行动;自以为能做的或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往往坚持退回原状态,自己重做;常常对父母说“不”,并按自己的意愿说“我自己做”等。
其次,“第一逆反期”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岁之前幼儿非常依赖父母,父母可以“控制”幼儿的行为,到了3岁左右出现“第一逆反期”时,标志着幼儿的心理发展跃入新的阶段,幼儿的认知发展、言语发展和行为活动能力等都有了明显进步。
 
()“第一逆反期”的原因分析
 
幼儿的逆反行为具体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抗拒成人对自己的各种指令;坚持自己的选择,固执逞强;喜欢按自己的习惯做事,不容改变。幼儿在这一时期出现逆反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动作能力的发展
3岁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已经发展得较好,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渴望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不断尝试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而就会产生逆反行为。
2.自主意识的发展
当幼儿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想做的时,就想努力表现自我意志,但他们这种主观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就会出现逆反行为。
3.其他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
3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大吵大嚷、使劲哭闹等。 3岁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思维缺乏灵活性,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但凡想做的事情就必须要马上做。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幼儿的逆反行为。
 
二、幼儿早期健康心理的培养
 
有研究者提出,幼儿出现逆反行为意味着他们开始具有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也正是培养幼儿判断力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把握好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对幼儿进行早期健康心理的培养。
 
()正确认识逆反行为,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
 
3岁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不久,开始适应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集体生活,这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以及入园焦虑等多种因素,幼儿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逆反行为,教师应正确认识并耐心对待,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关注,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幼儿,从而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尽快适应新环境。
成人随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经常和幼儿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
 
()以身作则,帮助幼儿学会调控情绪
 
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应当着幼儿的面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他人。教师和幼儿一起谈论让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果幼儿发脾气,教师不要急于强硬压制,等其平静后再告诉他哪些行为会影响到他人,以及该如何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利用榜样效应,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
 
年龄越小的幼儿模仿性越强,他们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自己的伙伴,纳特尔就曾说过“要用幼儿教育幼儿”。因此,教师要注意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采用同伴榜样效应,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习得各种行为规则,幼儿的逆反行为就会有所改善。
 
()家园共育,保持教育一致性
 
幼儿逆反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家长的“反抗”,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家庭教育应该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如家长应为幼儿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逐渐克服逆反期的各种不良情绪,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等;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除了家长观念上的改变,家庭和幼儿园还要互相合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途径,帮助幼儿更快地走出逆反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在幼儿园,教师一般会结合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行为规范,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常规,减少逆反行为的发生。在家中,家长对幼儿的要求应和教师统一,延续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和要求。对待幼儿的逆反行为,家长的态度也应和教师保持一致。
其实,“第一逆反期”是小班幼儿向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跃进”的发展过程,虽然幼儿表现出对成人的“反抗”,甚至向成人挑战,这都是其主动性和自主性发展的结果。因此,成人只有真正了解幼儿、读懂幼儿,以循序渐进、耐心诱导、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科学教育,才能真正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编辑:cicy

上一篇: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下一篇:从“童言稚语”看幼儿心理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