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习惯中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作者:金慧卿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10.05  上传时间:2010-09-06
心理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在面对环境和问题时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倾向,整个心理状态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与客观环境相适应。幼儿期是一切教育的启蒙期,也是一个人心里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但是因为幼儿在心理上的极不成熟,控制水平低,自我调节、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各种不良因素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幼儿的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表觋为: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更有甚者还存在孤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到幼儿的一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幼儿期开始尤为重要。
 
我园近年来参与了《幼儿生活自理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从中我们发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在幼儿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将教师工作和家长工作齐头并进,让幼儿在一个和谐、统一的环境中培养良好习惯,身心健康成长。
 
1.在教师工作中
 
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将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渗透到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从点点滴滴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分组指导、游戏活动、结对互助、热点话题、健康成长栏目、幼儿成长档案及个案跟踪等形式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日常行为训练法、创设情景法、榜样激励法、故事情景训练法、自我调控法、经验总结法等手段,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地引导和有的放矢地教育,将心理健康发展目标渗透到习惯培养中,塑造幼儿良好品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强调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是幼儿喜欢和崇拜的对象,是和幼儿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亲密朋友,教师自身的因素就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习惯培养中,教师要拄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要求幼儿养成的教师要首先养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稳定的情绪、亲切的笑容、关爱的态度,平等的接纳和尊重每一个孩子,给幼儿积极阳光的一面,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氛围,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
 
2.在家长工作中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家庭的通力合作。在家长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改进教养方式,促进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流、亲子协议、亲子游戏、热点话题、家访、幼儿在家观察记录等形式,使教师、家长、幼儿之间达成共识,相互督促,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因此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重视幼儿自理习惯的培养,也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中。例如:教师根据溺爱型家长、严厉型家长、民主型家长、缺乏责任心型家长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次指导,通过个别交流、家长学校等形式,倡导家长在培养幼儿好习惯的过程中,注意创造和睦、美满、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适当的爱,适度的空间,适宜的陪伴和交流,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习惯的同时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家园密切配合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保障,温馨、快乐的家园教育氛围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才能为幼儿开启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胜南社区电厂幼儿园)
编辑:cicy
 
 

更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18期专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阅读习惯需“诱发”

下一篇: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初探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