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提高教师主体性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作者:柳茹 李红 来源: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课题优秀成果汇编 上传时间:2006-05-25
内容提要:幼儿主体性培养,必须以施教者的主体性发挥为前提,因此研究者在“通过调动教师主体性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如何通过调动教师主体性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得出如下结论,即:和谐、充满激励的管理方式是发展教师主体性的根本;正确的观念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发挥主体性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基础;发挥评价工作的引领作用,是教师发挥主体性有效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保障。
通过“十五”期间开展“通过调动教师主体性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行动研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主体性与幼儿主体性在彼此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着共同的发展与提高,并就“如何通过发挥教师主体性促进幼儿主体性”的问题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一、和谐、充满激励的管理方式是发展教师主体性的根本
(一)平和、融洽的工作氛围可发展教师的主体性
从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可以映射出领导对待教师的方式。因此只有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才能以自身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从而实现幼儿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干部自身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即应该切实地将教师视为幼儿园的主人,她们不仅有创造性地组织本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还应该有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因此我们在“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为教职工服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干部努力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注重以积极的方式促进教师的发展。比如过去我们常站在发现问题的角度告诉老师“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摆出了一副“管人”的架势,令老师感到自己只有按领导说的去做才是对的。令老师感到自己只有按领导说的去做才是对的,因此总是处于“等、靠、要”的被动接受状态,自主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后来则逐渐改为“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件事”、“你认为怎样做更合适”等激励性、引导性词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指导,教师感受到了领导对自己的尊重,使干群之间的关系更加宽松、和谐。在这种氛围之下,教师的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无论是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幼儿园的事情,她们都愿意积极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比如,有个班级的家长向幼儿园反映老师不教东西,态度很强硬,甚至要求幼儿园给班级调换教师,否则就要向上反映。在这种情况之下,干部并没有指责老师由于自身工作不到位给幼儿园造成了消极影响,而是
(二)实施激励机制,使教师在适宜自己的发展环境中增强主体性
教师主体性的发挥首先需要老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并有追求更高理想的愿望。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采取激励机制使教师在适宜自己的发展环境中和不断体验成功中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的主体性水平。
根据我园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以尊重个体发展差异为原则,以欣赏教师、理解教师为前提,我们所采取的激励机制也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对专业素质较高、自我发展能力较强的老师,我们采取的是“送出去”的办法,比如去国外进行教育考察,了解、学习当今世界上最前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参加全国性的讲学活动等,目的是为其提供接触更先进理念和使其视野更广阔的机会,这样既能满足其不断提高自己的愿望,还能在回来后较好地将这些理念、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目的。
2.对基础较好、希望得到更好发展,但还需要得到指引的老师,我们采取了“请进来”的办法,将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请到老师的教室中,通过请特级教师看课和与特级教师交流,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在与特级教师的研讨中,寻找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策略,这部分老师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就能得很大的提升。
3.对进步较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老师,则为其提供对外展示交流的机会,比如在本区内或园所之间的交流中代表幼儿园参加展示和交流。每次在活动之前,干部都会和她们一起备课,这样她们就能以更大的信心参与到活动中来,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激励她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来。
4.对有发展愿望但起点较低的老师,则更多地通过园内活动增强她们的信心。比如在园内组织的“北海杯”活动中设立“进取奖”,肯定她的成绩和进步,同时加大与她们的沟通与交流,给予她们具体的鼓励与指导。
由于管理者用欣赏的目光了解教师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找到其闪光点,用适宜她们的方式使她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因此伴随着她们自我发展需求的满足和自信心的增强,她们的主体性提高了,也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因为她们从自身的经历中感受到:人如果处于适宜其发展的环境中就能实现其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对幼儿的“因材施教”不仅仅表现在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活动内容,还应该表现在依据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对好强、不服输的幼儿,教师的指导应该是隐性的、不露痕迹的;对内向、容易退缩的幼儿,教师的指导就应是主动的、明确的。这样就使幼儿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比如:在一个大班的手工折纸活动中,老师发现一个小女孩在折鸟嘴的时候遇到了困难,由于知道了这个孩子是那种好强的孩子,所以老师先是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忙”,被拒绝之后,老师则在指导她身边同伴的时候,故意加重语气、提高声音,希望引起这个女孩的注意,老师高兴地发现:她虽然没有将身体探过来听老师讲解,但她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而且还用眼角瞄着老师。就这样,通过这种间接的指导方式,老师既实现了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又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增强了独立做事的自信心。
二、正确的观念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发挥主体性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基础
从研究初期对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教师主体性的程度与她们在工作中的成功体验是密切相关的,而工作中的成功体验来自于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做支撑的有效的各类活动。在这一方面我们得出的经验是:提高理论认识是根本,解决工作难题是手段,在研究中促发展是目的。具体的办法是从教师的需求入手,运用多种活动形式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转变观念、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最终实现促进教师主体性和幼儿主体性共同提高的目的。
1.开展情景式的研究活动
这种活动形式通常是用来帮助教师作为观众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却未引起关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我们发现老师在指导活动区的过程中,缺少对幼儿的观察,反映在指导上就是目的性不强,有干扰幼儿活动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方面还有所不足。为了帮助老师们意识到这一点,能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我们就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首先做的工作就是选取素材,即在进班观察的基础上,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行为和教师经常忽略而又具有教育价值的幼儿的行为,将它们整合到一个区域中,然后找几名教师向她们说明活动的目的、意义,请她们扮演教师和幼儿,把事先设计好的内容表现出来,特别要表现出教师和幼儿的言语、动作和表情。其他教师则带着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观看表演,如“幼儿在活动中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教师是否关注到了幼儿的需要?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说出你的理由。”情景表演的方式虽然没有录像的效果真实,但却可以通过重组的方式把零散的现象集中起来,由教师在观看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针对这样的“情景”的研讨中,认识到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很容易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愿意学习贯穿于其中的理论知识,并能主动寻求提高自身素质的办法和策略,并愿意在实践中进行尝试。教师观念的转变使幼儿自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2.开展参与式的研究活动
在需要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时,我们通常采用参与式的研究方式。因为参与式研究活动为大家营造了一个交流研讨的氛围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成长的环境,激励每位参加者主动发言和表达见解,将研究推向深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参与式研究活动的内容应该来源于教师的需要,并回归至教师的工作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成功感和自信心。要实现幼儿在幼儿园积极主动、自主有效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是否真正立足于幼儿的现有水平并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做到这一点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就变得至关重要。幼儿园目前采用的评价工具是
这样的办法运用到对本班幼儿的评价中,感到效果不错,对评价工作更充满信心。
3.开展体验式的研究活动
当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时,我们通常采用体验式的活动方式,即教师在设计好活动之后,自己经历一遍全过程,从亲身体验中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是否合理、重点难点是否适宜、指导策略是否有效,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活动方案,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得到主动、有效的发展。
比如在设计完美工活动《制作恐龙》之后,我们请大家自己准备制作恐龙的材料,自由组成制作小组,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和制作恐龙。活动结束后,老师们的感触特别深,特别是在讨论“幼儿在活动中到底是怎样学习的”问题时,大家普遍提到一点就是“当初在设计活动时很多是自己想当然的想法,实际操作的时候却不见得这样,孩子也未必是这样想的”。除此之外,大家还感受到了由于对学科价值的把握不够准确,造成了对活动中重点难点的分析有所偏差,表现为:注重了制作恐龙活动在想象力、创造力上的价值,但却忽略了其中所涉及对材料的认识和使用、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对不同连接方法的掌握。经历过这次体验式的研究活动后,老师对自己的活动重新进行了调整,不仅在组织过程中感到得心应手,思路清晰,而且在活动设计上更加体现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因此幼儿的发展也更加积极和主动。
三、发挥评价工作的引领作用,是教师发挥主体性有效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保障
当教师的主体性被调动和发挥起来后,她们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得积极而主动,但现实状况是,有时教师的主体性并不一定能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因此尽管工作上有热情、肯钻研、甘于奉献,但因为工作的立足点和思路没有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所以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除了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外,评价工作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
我们把对教师的评价分为2个主要部分:日常活动和环境创设,分别反映的是教师组织的各类活动和幼儿生活的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在对所有这些内容进行评价时,“教师是否关注到了幼儿并将幼儿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在教育活动的环节,评价的指标中有这样一条:“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教育过程中能运用适宜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环境创设的环节,也有这样的评价指标:“创设和谐的精神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环境要注重教育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材料的提供要符合本班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等等。这些评价指标的表述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教师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应该建立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既是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发展的引领,使教师在推动自身主体性发展的进程中时刻将幼儿的主动发展放在心中。
总之,开展主体性研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在工作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自主有效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前方的路还很长,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
[1】史根东主编.《主体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
【2】冯晓霞.《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关于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2001.
【3】裴娣娜.《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与指标体系的建立测评研究》, ((教育研究》,1994,/12
【4】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孙秀荣<会谈整理>.《关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学前教育》,2000/3.
【6】陈蕾.((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加涅认知教学思想与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7】姚艺.《建立“以人为本”的幼儿园管理模式》.《学前教育研究》2001/2.
[8】张谷乐.《浅谈幼儿园教师主体性管理》.《学前教育研究》,2001/4.
【9】秦旭芳,庞丽娟.《略论21世纪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及原则》.(《学前教育研究》,2001/3.
【1 0】许卓娅.《“自我卷入性”研究》.《幼儿教育》,20007-8.
《中国幼儿教师网》 编辑
- 相关博文:
- 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357
- 幼儿园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2383
- 让幼儿在想说、敢说、会说,提...海豚201阅读人气:1369
- 2012年12月:谈幼儿美术...小陶123阅读人气:1127
- 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幼儿教师的待...janis阅读人气:298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园长管理]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哈哈呵呵阅读人气:3102
- [园长管理]怎样提高幼儿教师亲和力?mengmeng阅读人气:784
- [教师工作]教师教学行为与幼儿独立性发展Miss.Sugar阅读人气:1782
- [园长管理]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修养?小蝶阅读人气: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