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画出的颜色与真实物体的色彩不相符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20-06-30

解答/安平(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研员,致力于以美育人,倡导家园携手共促幼儿在快乐玩美术中慧智、慧美、慧心。)

 

问:我家孩子画画时,常常画的是蓝色的太阳、绿色的人脸等,与真实物体的颜色不一样,请问这种情况需要纠正吗?

答:2岁左右的孩子拿着笔涂涂画画时,不会考虑画笔的颜色,用什么颜色都行,且一般都是单一色,因为这时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动起来。随着孩子在涂鸦的痕迹中发现了自己认识的形象后,常常更换颜色,却不为画本身上色。孩子以这样的方式感知颜色,在使用上带有随机性。随着视觉器官发育逐渐成熟,孩子对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敏感,开始有意识地选择颜色尝试色彩搭配,在不影响表现真实性的情况下,往往会按照个人愿望着色。个体差异使不同孩子在选色时有不同的选择,进而形成不同的色调风格。渐渐地,孩子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物体的情感联系起来,色彩成为孩子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随后孩子对色彩的情感逐渐分化,会按自己对色彩的情感分别赋予相应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选色上更加客观,大量形象开始按照事物本身的固有色着色,也就是您在问题描述中所说的“真实物体的颜色”。以上是幼儿在美术发展中用色的特点,经历了从无意性到有意性,从创造性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的过程。

通过以上梳理,想必我们都能认识到孩子用色彩表达情感,进行个性化创造的珍贵。巴勃罗•毕加索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生涯中有两个时期是以创作的主色调命名的,即“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这两个主色调表现着毕加索的艺术探索和他所经历的情感状态。您的孩子正经历着色彩的黄金探索期,在“蓝色的太阳”“绿色的人脸”背后一定有孩子的想法。所以请您在关注作品的同时,也听听孩子对作品的讲述。透过孩子的讲述,您不仅可以看到与真实物体不一样的颜色,还会感受到孩子那颗善于发现、善于感受、善于表达美的心。给予孩子创作的机会,不以“与真实物体颜色一样”为标准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即使真实物体的颜色也不都是一样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显然不是。想丰富孩子的视觉经验,大自然是最好的场域。成人可以引导孩子细致感知一朵花、一片叶、一棵树的颜色,不仅看,还要动用各种感官,引导他用皮肤触摸质地,用鼻子闻闻气味等,丰富对颜色的感知力,增强对颜色的感受力。颜色对于孩子来说不只是认知的内容,更是有情感的精灵。经典的作品也可以为孩子丰富色彩感受力和表现力发挥作用,如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弹吉他的失明老人》等。

处于色彩探索期的孩子需要更多颜色来满足对颜色的感知和色彩的感受。成人要为他们提供12色材料,其中包括三种原色、三种间色和六种复合色。多种表现形式的活动也可以就此开展,如水彩画、水粉画,还可以进行水墨画和扎染等。

学前教育家教版2020年第4期
关键词:

上一篇:如此双胞胎

下一篇:劳动塑造儿童幸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