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当孩子胆怯时

作者:刘洁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6-06-22

前不久和朋友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些孩子在透明的长桶里爬,通过动力运过来的水从上方倾泻下来,钻桶中的孩子发出兴奋的尖叫声。很多家长都鼓励自己的孩子去玩这个钻桶。这时,钻桶附近一名大哭的孩子引起了大家注意。她一边用小手使劲擦着眼泪,一边恐慌地看着爸爸。爸爸表情严肃地对她说: “快去钻呀,没见那么多小朋友都钻过去了吗?” 孩子哭喊着说:“爸爸,我害怕。”爸爸生气地走上前去,用手托起孩子的小屁股就往桶里送。孩子的哭声更大了,爸爸赌气放下她,转身就走了。孩子退出了钻桶,环视四周寻找爸爸,没有看到爸爸的身影,声嘶力竭地叫着“爸爸!爸爸”。见孩子哭得厉害,爸爸才从暗处走出来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胆小啊,连个桶都不敢钻!”说完气哼哼地领着孩子走开了。


这让我想到了幼儿园里的孩子,老师也会碰到胆怯不敢玩的孩子,他们会怎样做呢?来看看这个例子吧。

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尽情地玩耍着,场面热烈而紧张。小雷看到其他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大油桶架着的“小木桥”,自己也爬上了桌子准备上桥。

只见小雷前面的小女孩双手侧平举,脚步坚定地走上了“小木桥”。小雷在脚踏上油桶的那一瞬间,一下子跪到油桶上面的木板上。站在油桶旁边的好朋友丁丁问道:“你怎么跪下了?”小雷小声说:“我害怕!”

一直关注着孩子游戏的李老师注意到了小雷的行为,敏感地读懂了孩子的需要,她知道,这时对孩子心理上的支持比语言鼓励更有效,于是快步走到大油桶旁边,对小雷说:“我知道你有些害怕,你需要老师怎样帮助你呢?”小雷说:“李老师,你扶着我吧!”李老师将一只手递给小雷,小雷仍说:“老师我真的很害怕!”李老师又将另一只手递给了小雷。就这样小雷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一步一挪地往前走,在李老师的“陪伴”下,终于走过了“小木桥”。

走过“小木桥”的小雷坐在下桥的梯子上松了一口气,僵直的身体放松了许多。尽管有些害怕,但他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他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也没什么嘛!”一边蹦蹦跳跳地去找小朋友了。

以上两个案例让我们看到,面对孩子的胆怯,那位爸爸和李老师的做法完全不同。爸爸的做法过于简单,处理问题比较急躁,导致孩子心理紧张;老师尊重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孩子的害怕表示理解,在确认孩子需要帮助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支持,最终孩子战胜了自己,增强了自信。

胆怯会受先天气质的影响,也跟不当的教养方式有关。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溺爱,会导致他面对陌生人、陌生环境时出现害怕心理;如果对孩子束缚、压制太多,孩子会不敢尝试新鲜事物,时间长了会形成胆小、退缩的个性特征。

那么,帮助孩子克服胆怯行为,需要我们采取哪些适宜的做法呢?

第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家长对孩子的个性要有充分的了解,每一种个性都有其优点与不足,不要企图强行扭转,那样只能适得其反,使孩子失去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第二,要体贴关心孩子。胆怯的孩子由于不能充分表现自我,对成人的态度比较敏感,因此对他的需要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满足,使他感到被关心和爱护。

第三,要觉察孩子的情绪状态。胆怯的孩子容易自卑,面对机会一般比较退缩,从而丧失自信心、产生压抑感。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采取多种方式与其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他感受到生活、游戏中的成功和喜悦。

  第四,要为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胆小的孩子会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从而影响能力的发展。家长可以从孩子感兴趣、有把握的事情入手,鼓励他表现自我;遇到困难的事情,可以为孩子铺设台阶,降低难度,从而使他获得胜任感带来的快乐,在成功体验中增加自己的胆量。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杂志家庭版

关键词:胆怯

上一篇:要画脚,不要画鞋子

下一篇:家园共育:为孩子的阅读打好底色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