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对于问题幼儿您是否区别对待了

作者: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6-06-20

家园共育对于问题幼儿您是否区别对待了



老师,您所在的班级是否存在着“问题幼儿”?表现为:

无视班级常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比如上课的时候他却随意去了玩具区;

大家都在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他却躺在地上大吼大叫;

有一点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叫;

经常做出一些危险性的动作,以至于要特别安排一名老师专门看护他;
但是,他却很聪明,甚至比其他幼儿还要聪明,特别喜欢玩益智区的有难度有挑战的玩具……



为此,老师和园长都伤透了脑筋,我们拿这种孩子该怎么办?
最近看的一本书《儿童的人格教育》,其中特别关注了“问题儿童”的相关篇章。
根据阿德勒的观点:学校里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都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显露出来而已。

基于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对待问题儿童时,我们不能孤立地就其特定行为展开研究或者武断批评,应该要深入地找寻儿童人格的统一性,而不仅仅是依靠惩罚了事。阿德勒指出:决定我们行动方向的,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实本身。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小心谨慎,不能由个人好恶主观、情绪来主导对孩子尤其是问题儿童的教育工作。事实上,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多方面了解儿童的性格、心理、行为模式等,只有做到完全客观,才能对问题儿童展开适合他们的教育并取得成效。只有首先解决好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问题,才能进行下一步对于问题儿童的教育工作。

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是,“问题儿童”其实不是真正有问题,而是他们在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上处理手法欠妥,暂时适应不良而已。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梳理引导他们,与环境相处融洽。

阿德勒认为:应当把儿童视为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个体,具有人格的统一性,而且有着对优越感和成功的本能追求。

这样看来,教育工作者就可以真正理解优秀孩子和问题儿童的区别了——只需看对优越感和成功追求的方向正确与否。这样就能真正把两种孩童放在同一起点上看待。对于优秀孩子,我们让他保持正确方向,而对于问题儿童,我们可以做的,其实只不过是调整他们对于优越感和成功的观念,使其融入社会环境,健康地成长。

注:[阿尔弗雷德·阿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儿童的人格教育》是其代表作之一


编辑:ly



上一篇:家园共育:老师也得听孩子的话

下一篇:家园共育:过渡表扬孩子会有什么后果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