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警惕!不良个性的“危险信号”

作者:赵厌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4-08
人们常说:“3岁看大,7岁看老”。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的时候就初见端倪了。目前很多孩子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行为,这些不良个性很可能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的发展造成障碍。下面几位妈妈在孩子性格中发现了不良个性的“危险信号”,且看她们如何应对吧!
 
玄玄妈妈:我家孩子特有“个性”
 
我家玄玄快3周岁,聪明活泼,机灵淘气,但非常有个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做什么事情都由着性子来,爱发脾气,爱耍小性子,只爱听表扬的话,还特别爱哭。有一次我邀请了许多朋友到家中小聚。玄玄见到这么多人,一下子兴奋起来,围在大人身边不是吵着要人陪玩,就是闹着要这要那。我被他闹得实在没法,就把他最喜欢的一套玩具拿出来打发他去隔壁自己玩。十几分钟后,隔壁房里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原来是玄玄因为我不陪他玩而在发脾气。我气得正要上前动手,玄玄爸却在一旁赶紧拦住:“多大个事,不就是摔个玩具嘛!小孩子是要有些个性,太听话了不好……”边说还边把丢在地上的玩具捡了起来。在朋友惊诧的表情里,我无奈地叹了口气。
 
经验妈妈支招
 
其实根据上述表现,可以看出玄玄非常任性,可有些家长却把孩子的“任性”当成“个性”,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听之任之,甚至纵容鼓励。“任性”和“个性”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家长对“任性”和“个性”理解上的误区,很容易导致孩子错过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玄玄改掉任性习惯: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哭闹撒泼时,不要急着去哄去抱,让他把所有的“本事”都使出来。当他明白“小脾气”不管用时,他自然会停止哭闹,这时再对孩子说理,效果更好。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呵护,为孩子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增强独立意识和能力,从而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任性行为有时蕴藏着积极的因素,如孩子非要亲手为你打伞遮雨,家长应对这样的“闪光点”加以诱导,既讲清后果,又表示感谢,这样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避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当孩子开始耍性子,非要这要那时,家长应利用当时的情景特点,设法将孩子的注意力、兴奋点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使他忘却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笑笑妈妈:我家孩子胆小、害羞
 
笑笑快两岁了,在家的时候,她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她就好像变了个人。如一到外婆家就一直让抱着,吃饭的时候都不敢到饭桌旁;一见到小朋友就害怕,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哭。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其实笑笑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她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但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笑笑这么胆小、害羞,将来可能不会保护自己,再说万一产生自卑心理,这以后还怎么闯天下,如何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
 
经验妈妈支招
 
我们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解除过度保护,逐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世界,从尝试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如果习惯于一切被包办的孩子拒绝这种变化时,爸爸妈妈要坚决做到不再代劳,创造交际空间,让孩子适应陌生环境。带孩子散步的时候,停下来跟友善的陌生人聊几句;在公园里,鼓励孩子和陌生小朋友一起玩耍……渐渐地,孩子就会感到陌生人并不可怕,而且很和善,能友好地相处。多创设表演的机会,也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一个愉快融洽的环境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状态,我们要留意给孩子创造多接触他人、多露面的机会,如多让他与同龄孩子玩耍、游戏;客人来了,让他表演节目等,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谨慎地替孩子选择故事和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强刺激的场景。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吃饭前摆放碗筷,让孩子钻圈、走独木桥、跳沟渠、爬攀登架等,锻炼孩子的能力,使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许多事情,这也自然而然地促使孩子克服怕见人、不善言辞的羞怯表现。
 
成成妈妈:我家孩子总说“我不行”!
 
我家成成都快三岁了,每次我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总是说“我不会,我不去”,然后就等着我们去帮他,如果不去帮他的话就会发脾气。前两天我给他买了些积木,让他自己玩,他却说:“我不会,我什么都不会!妈妈帮我吧!”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我感到特别揪心。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随后我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成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不会积极地做事,即使在别人的督促下做些事,也很容易被很小的困难绊倒。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经验妈妈支招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培养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得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妈妈为了鼓励孩子,经常把“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自己穿鞋子,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更重视他(她)努力的过程,这能使他们更有信心地面对困难。
 
贝贝妈妈:我家孩子“不合群”
 
贝贝马上就3岁了,开始上幼儿园的托班。都是同龄的小孩,按说应该很闹腾,可是贝贝在班上却显得十分不同。他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下课的时候也只是自己一个人在角落里面呆着,感觉他上幼儿园有很明显的不适应感。可是在家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贝贝却是活泼又可爱。我真的很疑惑,为何贝贝会如此不合群呢?同时我也不免担心,在集体生活中,如果孩子既不习惯和别的小朋友共享玩具、配合行动,也不善于遵守交往规则,慢慢地就会像个多余的人。
 
经验妈妈支招
 
当孩子不合群时,爸爸妈妈要为孩子创造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出门时带上一些玩具,孩子喜欢其他小朋友玩具时就可与对方协商,互相交换。食物也可多带一点,分给小朋友。我们平时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交往。大人不要寸步不离地跟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干预。当然家长可以举办家庭聚会,增加孩子和他人接触的机会。家长多领孩子到同龄的孩子家里串串门,放手让孩子和其他同伴玩。最后一点是保证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活动量,间隔做些适龄的体育锻炼,因为体质弱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胆量和运动协调能力。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因为爸爸妈妈的“希望”就出现,更多情况下,还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培养。所以家长务必及时关注孩子的所作所为,将那些可能对孩子性格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隔绝在“千里之外”。
 
编辑:cicy

上一篇:资源共享:“我们是好朋友”

下一篇:家长们都正在犯的教育通病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