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作者:张平  来源:  上传时间:2010-12-02
孩子动作的灵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多种操作活动中培养得来的。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他认为动手是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会使孩子的思维更灵活,富有创造力。现在有些父母认为,要孩子聪明,就是多教孩子知识,而不懂得如何发展孩子手的动作,训练孩子的双手。实际孩子的智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手指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域,使大脑的思维活跃,智能发展迅速,同时又促进手的动作不断灵活协调。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第一,父母必须弄清影响孩子动作发展的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孩子由出生开始,动作的发展从全身性的松散动作发展到局部的精细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发展到小肌肉动作,孩子动作的发展直接和肌肉发育联系,尤其与高级神经系统发展密切相联。动作有如智力大厦的砖瓦,孩子动作的发展影响大脑的发育。同时,良好的情感、意志、注意力有助于孩子动作的发展。一般手的动作灵活,速度较快的孩子,都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所以,重视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发展孩子动手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父母必须采取科学的指导和训练方法。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注意到这一问题,方法、措施的不同,效果就不尽相同。对于幼儿来说怎样才是科学的训练方法呢?所谓的科学训练方法,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强化训练,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兴趣、爱好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自身的动作和操作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获得大量感性经验。在训练内容和方法上,注意从简单到复杂,注意培养孩子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使之成为自觉的要求和活动。
训练孩子手的动作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
1.训练孩子手指的灵活。
手的动作必须要手指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手指的灵活与否,是手动作灵活的关键。当孩子出生四个多月时,父母就要抓紧时机逗孩子屈伸每一个手指,用发出响声的玩具让孩子抓拿、摇动。刚开始让孩子抓拿较大的玩具,随着年龄的增大,玩具要逐步缩小,甚至给孩子难以抓拿的物体,这样既可培养孩子手指动作的灵活,又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毅力。一岁左右教孩子摆弄积木、撕纸等,孩子对撕纸很感兴趣,常常抓住一张纸,撕得粉碎。往往大人认为这是“破坏”性行为,加以制止,其实这是训练孩子手指功能的有益活动。父母可以拿废纸给孩子撕,撕得越碎越好。三岁左右,父母还可教孩子将纸撕成长条、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并根据形状告诉孩子这是面条、饼干,那是三角旗、窗户等。手指游戏也是训练孩子手指灵活的好方式,比如给孩子的手指画上或套上可爱的人物或动物,并根据人物和动物的动作特点进行操作和讲述。手指玩具要不断更新,使孩子对游戏保持浓厚的兴趣,有时还可两只手同时进行,一只手套动物,另一只手套上动物爱吃的食物,训练孩子双手动作的协调性。
2.在摆弄玩具和做做玩玩中训练孩子手的动作。
玩具是孩子进行游戏的主要工具,具有其特殊的教育作用。在游戏中,孩子利用积木、积塑、砂土等进行建筑和构造游戏,孩子的双手不停地动作,提供了发展感知运动技能的充分机会,特别发展手的小肌肉活动,培养动作的精确性及手眼协调能力,又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父母应给孩子开展游戏提供材料、时间、空间和场地,供应的材料应符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比如三岁左右应为孩子提供形状较简单的积木、插塑、拼图、串珠等,到了五、六岁玩具的形状逐渐复杂,并由较大逐渐过渡到较小的,较容易的过渡到较难的,逐渐培养孩子动作的精细与灵活。
做做玩玩活动孩子也特别喜爱。活动中,孩子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要做什么,自己动脑设计,动手制作,手脑并用。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开展这种活动,并教给孩子简单的操作技能,比如捏橡皮泥、折纸,利用废旧蛋壳、乒乓球、小瓶、旧挂历纸、各种小纸盒等制作小玩偶、面具等;操纵这些玩具并讲述、表演故事,他们自己做自己玩,孩子会很开心。
3.在日常自我服务活动中发展孩子手的动作。
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包括系鞋带、打结、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父母要耐心教给孩子一些巧妙的方法和技能,比如一岁以后可让孩子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拿勺子吃饭,2—3岁可学穿脱衣裤鞋袜,学习叠衣服、玩积木、拼图。 3~4岁不用成人的帮助,自己会扣纽扣、吃饭、洗脸、刷牙等。 5—6岁学习自己系鞋带、洗澡,整齐地收拾自己的衣服、书包、玩具、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等,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训练双手灵活和促进智力发展,这些都是有益的。但无论进行何种训练,父母必须选择适宜的方法,切不可强迫或勉强,以免过度的训练对孩子有害无益。
总之,孩子的双手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手的动作会越来越灵活,越灵活就越爱动手,越爱动手的孩子大脑就越聪明。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抓紧时间训练你的孩子的双手吧!
编辑:cicy

上一篇:资源共享:家有“书迷”

下一篇:资源共享:面对孩子的耍赖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