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昌博士家教谈
作者:高翠萍 来源:《幼教博览》2009.11 上传时间:2009-12-14
我既是一名幼儿教师,又是一名六岁男孩的母亲,因此对幼儿家庭教育一直很关注。一次,我所在的幼儿园请曹云昌博士给家长讲课,于是,我有幸与曹博士就家长比较关心的几个家教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1.如何奖励孩子
“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给孩子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要少一些,以免孩子养成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坏习惯。”曹博士说。他还列举出了不同形式的精神奖励:有的孩子对听觉刺激比较敏感,如一句鼓励的语言,一阵掌声;有的孩子对视觉刺激比较敏感,如给她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对他竖竖拇指;有的孩子则对触觉刺激比较敏感,如拥抱一下,拍拍肩,握握手等等。采取何种形式要因人而异。我认为与其说是奖励还不如说是鼓励。而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往往是在用一些物质(奖品)作为诱饵,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我表现好了爸爸妈妈就得给我奖励,我做好事之前要先向爸爸妈妈讲条件。渐渐地,孩子便会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对物质条件的要求变本加厉起来。其实,想想我们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体味做事过程中的乐趣;当我们经过努力获得成功时,更多的体味则是荣誉感和成功感,而不是领导会给我发奖金或是授予什么样的荣誉。
“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引导孩子享受做事情的过程,这是我们给孩子最大的奖励。”曹博士说。
2.能否打孩子
“千万不能打孩子”,当一位家长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曹博士果断而坚定地说。他说:“你第一次打了孩子,可能起到1个小时的作用,可是当你再次打孩子的时候也许就只有半个小时的作用了。孩子是越打越不听话。”“孩子不听话或是犯了错误,不打不就姑息他了吗?”有的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曹博士列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有的孩子早上起床磨磨蹭蹭,上学迟到。这时候我们就会让孩子站在门口,让他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但让孩子站着还让他的家长一起陪着站。”
“让他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我联想起了一种教育方法——“自然后果法”,就是对儿童的过失,不去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儿童自食其果,从而促使其反省并改正。比如,有的孩子调皮,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这时候可以不去训斥打骂,只要求孩子将东西弄好或者把自己心爱的东西还给人家,这样的教育也许更深刻一些。马上吃饭了,孩子却吵着闹着吃冰淇淋,那就让他吃,可要求他在吃完冰淇淋半个小时以后才能吃饭。当看到丰盛可口的饭菜摆在桌子上,眼巴巴地看着爸爸妈妈津津有味地吃的时候,我想这会给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上幼儿园忘记了带东西,不能怪成人,而应该告诉孩子:这本来就是你的事,你自己没带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孩子的橡皮泥变少了,不能怪别人,是因为他自己没有看管好。
3.教孩子解决问题
“我们对孩子进行智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不管是学数学还是学语文,最终的目的都是教会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曹博士举出了这样的例子:在他们的训练营,有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孩子们看完以后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的方案。我想这种教育形式是非常好的,孩子们在观看的同时不仅获取了信息,了解了国内外要事,而且培养了孩子们动脑思考的习惯,提出观点和解决方案更是锻炼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不妨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我们在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提出问题,帮助故事中的角色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可以利用散步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向孩子提出:“你看这个池塘里这么多脏东西,怎么让它变干净”、“那两个小孩打架了,是为什么打架?如果是你,你该怎样解决”等问题,让孩子思考并设法解决。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将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告诉孩子,让他参与分析和讨论,一起解决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我认为家长要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保持好耐心,是坐观的耐心,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的耐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无条件地去帮助他,我们可以在孩子急躁和试图放弃的时候,适当支招和鼓舞信心。
我们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只有孩子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才会有自主的意识和自信的品格。
4.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没有规则意识是不行的。”曹博士语重心长地说。大到一个国家,作为公民你要讲社会公德、有法律意识,小到一个家庭你要守规矩,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睡觉之前要洗漱,看电视不能无限制,玩完了玩具要收拾整齐,吃饭不抢食等等。家长不能迁就孩子乱花零钱、动不动就摔东西、晚上光顾着玩儿不睡觉、早上赖着不起床、东西乱扔乱放等等。
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自觉遵守家庭的规则,还应该教育孩子遵守与成人、伙伴相处的规则: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对人有礼貌、不争抢别人东西、有东西学会分享、用恰当的方式寻求帮助、乐于帮助别人等等。在游戏中也要遵守规则,比如家长和孩子下棋,不能悔棋,输就是输,赢就是赢,不能耍赖。
5.如何定位孩子的特长教育
当我向曹博士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他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3~6岁时期要尝百草,7~12岁少年时期要取长,1318岁时期要补短。”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尝试各种特长教育,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此时最好不要称之为特长教育,更恰当地说是兴趣教育。
6. 从人性出发
“其实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曹博士说。“只有获得了成功,他才有了自信;有了自信,他才有了更为成功的可能。”有些时候我们会这样想:“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这次失败,孩子就会长记性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并不十分在乎孩子的第一次。可往往孩子第一次跌倒了,就很难再有继续的勇气和兴趣了。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用足够的耐心关注孩子的第一次,掌握孩子的细微变化和反应,适时地给予孩子帮助和鼓励。
曹博士还列举了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例子。如让孩子大胆迈过水沟时,孩子有些胆怯。这时候家长不应只是一味地用语言鼓舞士气,而是和孩子手拉着手一起跳过水沟,让他感受到水沟并不是可怕和不可逾越的。还有一个例子,比如有的小孩怕生,当你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孩,你毫无顾忌、鲁莽且热情地和孩子亲热时,孩子100%吓得哇哇大哭。这时候,你应该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有了距离感孩子才会有安全感,然后和孩子的家长亲切地交谈,也可以和他的家长握手,慢慢地孩子就会熟悉和接受你了。
曹博士所列举的例子,是非常有启发性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出现以上的错误,我们认为应该的,孩子却不愿做,于是我们强硬地逼着孩子去做,结果事与愿违,收效甚微。我们应该从让孩子接受开始,接受后孩子便会自主地做了,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策略呀。
7.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讲座中,曹博士列举了问题孩子的种种行为,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家庭教育失败所致。孩子的一些行为和语言,其实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做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模仿或者“以牙还牙”。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想培养健康、优秀的孩子,必须先做好自己,教育孩子的同时先教育好自己。要想让孩子阳光,你就要心胸开阔,积极乐观;要想让孩子尊敬长辈,你就要以身作则,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要想让孩子认真,你就要做事严谨,一丝不苟……
8.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就是和孩子没有建立好感通。”曹博士这样解释:“‘感通’就是妈妈感冒了孩子就会不舒服,妈妈有了某个想法孩子就能感应到。”我认为,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默契有相同的地方。“感通应该是在婴儿期建立起来的”曹博士补充说。哇!没有建立起来的,岂不晚矣?我个人以为,和孩子相处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从理解、接纳、容忍出发。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我们先不要急于训斥,惩罚,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听听其中的缘由;孩子受了委屈,我们先不要急于开导教育孩子,我们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遭遇,并报以同情和理解;孩子因为某个愿望没能实现而愤愤不平时,我们不要先急于讲述大道理,我们可以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并用缓和的声音说:“你的心情我很理解,只要你有耐心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我想,我们不能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好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离我们并不遥远。最后,祝愿我们都能成为幸福的父母。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天才”制造专家把聋哑女儿培...大爱引航阅读人气:931
- 家教问答――怎样引导3岁孩子...翘翘阅读人气:1513
- 彻底摆脱错误的家教模式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929
- 茅为惠博士钢琴独奏音乐会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885
- 家教园地图例逐花而居阅读人气: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