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 全员参与

作者:赵立美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5-20
我镇地处偏远农村,共有1处中心幼儿园,6处村办园,全镇幼儿教师43名,平均年龄40岁。由于全镇各幼儿园分布零散、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滞后等诸多问题,给园本教研带来了一定难度。对此,依据胶南市学前办提出的“轻轻松松搞研究,扎扎实实抓质量”的教研精神,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我镇的“以点带面、全员参与”的园本教研模式。此模式分三个关键环节进行。
 
设置“点”
 
(一)区域“教研点”的设置
为了便于开展教研活动,保证全员参与,我们将全镇幼儿园这样一个大“面”在地域上划分成四个小的“点”,即中心教研点和北片、西片、南片三个片级教研点。中心教研组由全镇骨干教师组成,是全镇教研的龙头;三个学片教研组分别由中心教研组的兰名成员担当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计划的制订和活动的开展。各个教研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区域性。这种点面结合的设置,不仅便于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重要的是容易形成各“点”之间有效的竞争机制。我们从激活“点”出发进而激活“面”的教研活动,不仅有效减轻了中心园组织、实施教研活动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教研活动的频度,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还克服了以往教研潘动的局限性。
(二)内容“研究点”的设置
我们搞园本教研就是追求脚踏实地地解决日常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经验和水平的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同,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幼儿园面临的关键问题也不同。我们把这些在研究主题下呈现出来的“不同问题”设置成研究内容的“点”,再把主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可以操作的若干小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就把研究主题这样一个大“面”细化成几个侧重点,以点带面,最终达到整体促进,共同提高。如我们上学期开展了各园户外活动开放,各园展现了不同的户外活动指导水平。在接下来的指导研究中,我们抓住各园户外活动的优势和不足,将“户外活动指导”这个研究的“大面”划分为“自制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活动器械一物多玩的研究”“创设情境性游戏场景的研究”“发挥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开展户外活动研究”“民间体育游戏的利用研究”等多个内容上的“点”,并根据各教研点不同教师的原有经验与优势领域、教学能力与发展需要等情况,每组确立不同的研究重点。如西片教研点上的三个幼儿园地处山区,她们抓住这一有利地势,开展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活动”的研究,其中这个教研点上的柳家屯幼儿园里杨学爱、宋爱珍等几位老师非常擅长手工制作,所以柳家屯幼儿园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领域,将“自制户外器械研究”作为她们教研点研究主题下的一个小研究重点。就这样,我们将研究的问题层层“解剖”,分解成一个个小“研究点”,以点带面,逐个突破,最终提高户外活动的整体组织水平。
 
培植“点”
 
(一)做好引领
1.点内研究求平实——教研点内的细研交流。为了避免研究与实践脱节,教研点内的研究我们要求突出一个“实”字,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实践中的真问题,让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和问题参与活动,为组内教师解决教学困惑。这些困惑大到课程的实施、目标的把握,小到一个教具的利用、一句环节过渡的话,真正让教师得到实惠。如我们通过录像、照片等形式把一些日常教学片段保留下来,以此为案例开展研讨、反思,诊断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的困惑,同时捕捉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闪光点,积累有益经验。
2.点间横联求宽度——教研点间的精研推进。我们镇虽不大,但每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为了防止各教研点关起门来搞研究,我们经常组织各教研点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创造机会相互“串门”,拓展了教研的空间。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中如何把握目标”的研讨中,以科学领域“物体的转动”为主题,四个教研点将代表各官研究成果的示范课展示出来,在同课异构的现场领略到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观摩后,不同教研点的同一领域开展“沙龙式”研讨,不同组的教师分别从课的导入与问题设计、幼儿参与的有效性以及目标定位等角度进行了变梳。研讨中在教研点内意见统一的结论却与另外一个教研点起了争论:在“物体的转动”这个活动中,北片教研点认为目标重点是“让幼儿进行试验探索让物体转起来的方法”,而南片教研点的教师却把重点目标定在了“生活中哪些物体会转动,它们的转动有什么用途”。争论带来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抓好典型
为培植带动面的“点”,树立好典型,我们采取了“先抓后扩”的策略:
1.抓就是抓准、抓紧。抓住教师困惑中的“坎儿”开展连续性的研究;关注实践改进效果,跟进研究。如北片的“自然角目标把握”专题研究中,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教师基本掌握了何将目标物化在自然角中,但实践中却发现教师虽然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也注意提出问题,但还是站在主观的角度提问,没有关注幼儿的想法、感受和视角,问题提得比较空,不具体。如“花盆里种的是什么”“猜一猜,哪盆先开花”等,这些问题幼儿根本无法探索。“不是上次研讨大家都很明白,今天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让老师明白?她们不能突破的“症结”到底在哪儿?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分析,我们带领教研点进行了深入的跟进研讨,通过体验式教研,让教师从学习者的角度去观察自然角,以亲身感受自己的指导是否适宜,让教师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的调整。如当看到某班“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时,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猜这个问题,却发现猜想五花八门:“是看生长环境吧?”“是看种子吧?”“是让看谁高谁矮?”“是看谁先发芽?”……猎着猜着,教师们越来越摸不清。亲身的体验使教师们发现了自然角活动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连续性的研究。
2.扩就是扩展、放大。关注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帮助教研点梳理提升实践经验,扩展、放大教研点的“亮点”。如在“以一日活动为载体开展课程实施研究”中,我们对全镇各教研点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升,放大各园的亮点,树立典型。如对于滕家幼儿园、向阳幼儿园两所青岛市示范幼儿园以及师资力量较强的大张八幼儿园,我们采取的指导策略是帮助这些幼儿园确立自己的课程特色,指出其教学优势,引导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开展专项研究,找出实施课程改哥的切入点。如:向阳村幼儿园以自制玩教具为突破口带动课改的深入;滕家村幼儿园把美工区作为她们园的特色区进行了专项研究,对美工区韵组织指导有了新的领悟;而集体教育活动则是大张八幼儿园的亮点。
 
推广点
 
此阶段主要是经验共享。具体做法是每学期中途开展一次实践研究阶段经验分享,学期结束开展一次实践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分享。要求切点小、研究实、做法细,突出研究亮点,彰显研究价值,把直接的经验提供给出来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中期分享主要采用“以小见大”案例研究分享、“一课三研”连环跟进分享等合适的分享方式,凸显各教研点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特点,让彼此对研究内容互通有无,将有益的经验互相传递。
终结性研究成果分享主要通过现场展示、开放活动、将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总结梳理后用讲座交流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全镇推广。让教师们清晰地感受到同伴研究的轨迹,促使研究者的经验与其他教师的经验相互映照,寻得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与生长点。如每学期我们都举行“全镇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推荐课程有特色的幼儿园,开放一至两个周。开放园各自根据课改特色进行个性化展示,并选择“客观条件具普遍意义”的典型园召开课程改革现场会。如我们选定了幼儿园经济条件、师资水平一般的向阳幼儿园作为典型,举行了“村办园课程实施研讨现场会”,针对他们清晰的课改思路、积极的研究态度和得力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共同提升经验。活动期间向阳幼儿园举行了自制玩教具展示推广活动,4个展区共展示了一百余件精品玩具。继而,我们又在全镇范围内举行了“自制玩教具案例征集活动”,收集整理百余个案例,修改编辑后全镇印发。这些活动的开展,推广了自制玩教具的经验,推进了全镇幼儿园的课程实施。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宝山镇中心幼儿园)
   
编辑:cicy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

下一篇:浙江省绍兴县柯岩幼儿园“学区一体化管理”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