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同成长

作者:冯惠燕  来源:北京市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1-18
l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昂首奋进的历程,一所蕴含着生命与力量、文化与内涵,承载着历史与未来、进步与希望的幼儿园在北京市悄然诞生了。她的前身是“北京市第一托儿所”,解放前位于东城区干面胡同的红十字会,收托30名1~2岁的幼儿,解放后由市民政局主管,是一所供给制的市立托儿所。1954年,该所迁入东城区汪芝麻胡同19号,改名为“北京市第一幼儿园”,1957年由东城区教育局接管。
曾经的一幼物质条件是简陋而贫乏的,但它的精神却是丰满与富足的。这里充溢着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爱的温暖,这种爱浸透在点滴细微间,表现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爱,是老师脸上亲切的微笑,是病床前的殷殷守候,是周末的依然看护,是话语间的亲切关怀……这些爱的播洒换来了孩子们洋溢的笑脸、健康茁壮的成长。
总理的嘱托,让幼儿在不分种族的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1972年,一幼承担了接收驻华使馆子女入托的重任。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重病期间指示当时的市领导:“当前我国虽有困难,但中国这样大,难道连一个幼儿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吗?建好了幼儿园可以收外国孩子,也可以收中国孩子,这是一件好事嘛,要认真办。”对幼儿教育的关心挂念,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都凝聚在总理的嘱托中。此后,五洲花朵一幼开,一幼的旧貌换了新颜,成了中外幼儿共同成长的乐园。不同的是肤色,相同的是笑容,在此期间有75个国家、3000多名外国幼儿在一幼学习和生活过,国内外报刊、杂志经常报道外国幼儿在一幼学习和生活的情况,现在每年都有百余名外宾来园参观、访问,一幼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对外交流和展示的窗口园。
教育的追求,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
几十年的学前教育,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家庭的期盼、孩子的梦想,应该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我们希望一幼的孩子有自信自主的人生态度、探索开拓的创新精神、审美愉悦的性格品质。正是这些思考,使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全新的追求:以“促进全面发展、倡导个性发展、实现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为宗旨,以“尊重教育规律、致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开拓教育创新、培养精英队伍、创建一流环境、打造品牌名园”为目标。如果教育思想是蓝图,那么教育实践便是行动,我们在这条漫漫路途中努力跋涉,用心营造孩子的成长乐园。
环境教育,营造孩子的成长乐园。一幼取胜于环境的精美,富有教育性、艺术性、民族性,具有童趣和现代气息。1974年在敬爱的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新建一座2200平方米的教学楼;1993年在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改建一座2500平方米的幼儿教学楼;2002年重新修建了大门、游廊、幼儿体能室、南平房等。古典垂花大门,琉璃瓦盖沿影壁,苏式彩绘抄手游廊环抱的小花园,四檩八柱琉璃起脊的朱漆殿堂,多种教育功能的专用教室,满足幼儿游戏和运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及设施等,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教育的元素,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对孩子心灵的启迪。教学楼内,设计精巧,一步一景,交相掩映,美不胜收;楼道里悬挂的美术作品、塑胶操场上的想像画、游廊里的优秀传统故事、楼道墙壁上的“民族艺术小天地”等,都在无声地丰富着幼儿对美的感受。用艺术的感知唤醒孩子的民族意识,用环境的美好教导孩子的爱国精神,潜移默化,润物于无声……
艺术教育,启迪孩子的美好心灵。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艺术教育已成为一幼的教育特色。“八五”期间我们进行了《快乐音乐教育》的研究;“九五”期间进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启蒙教育》的研究;“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们分别提出了《幼儿艺术教育“四性”的实践与探索》及《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我们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在活动中注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从“艺术活动多起点”、“艺术表现无对错”出发,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艺术表现,帮助幼儿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改变艺术教育中重知识体系、重技能传递、重标准一致、重教师权威的“四重”为“四强”,即强调艺术教育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强调艺术活动里幼儿独特的情感体验,强调课程建设中的融通整合,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创设了“人文主题统领下的单元综合艺术教育”的模式。通过对艺术教育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的探索,促进幼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探索出一套既满足幼儿全面发展,又符合当前人才需要标准的幼儿艺术教育体系。
双语教育,让孩子感知多元文化。我们培养的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应有现代人才的素质,更应有未来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从l972年接收外国驻华使馆子女入托,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在一幼学习英语的高潮从来没有消退。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母语和英语,让语言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是我园双语教育的目的。稚嫩的嗓音吟唱着英文歌曲,黑色的眼睛注视着世界各地,为他们创设的真实、丰富、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得处在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幼儿能有充分的机会接触语言、操作语言、获得语言,让多元文化陶冶着孩子的情操。“十五”及“十一五”期间,我们分别承担了市级课题《幼儿园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研究》和《英语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用的适宜性研究》的任务。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摸索出一套“英汉整合的双语教育模式”,以“主题活动网络图”为基本框架,将中、英文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设双语教育环境,以游戏化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出了强大的双语师资力量,为双语教育锦上添花。
队伍的发展,铸就一幼美好的今天。
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依赖于一支优秀的、追求卓越的教职工队伍,一幼要成为培养干部和名师的摇篮,这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确立符合一幼实际的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即:坚持科学、民主的管理原则,逐步建立激励教职工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灵活管理机制;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且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干部教师队伍,使队伍成长和幼儿园发展协调同步、相互促进。
创设充满活力的人文校园。我们注重建设“开放、民主、创新、进取”的优秀园所文化,形成“整体优化,永争一流”的上下认同的价值取向,树立“今天你以一幼为荣,明天一幼以你为荣”的集体荣誉观,探索并实施了“先人后事”的管理策略。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挖掘一切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激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成功。创设了“十项育人法”,即以良好师德塑造人,以先进观念引导人,以岗位职责规范人,以教育科研提高人,以制度改革激励人,以园所特色成就人,以和谐环境稳定人,以骨干力量带动人,以名园品牌凝聚人,以事业发展影响人。搭建了人才成长的平台,实施了“五项育人工程”,即通过制度工程,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学习工程,建设学习型团队,使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通过基础工程,面向全体教师,夯实实践基础;通过育苗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骨干力量和拔尖人才。
健全育人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开展学习,让教职工找准方向;自荐上岗,让教师向科教研型发展;平等竞争,使一些教师跨入骨干队伍;等级工资,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多元评价,给予教职工全面发展的可能;公平分配,激励大家不断前行。人事制度改革犹如一双有力的手,将我园人的力量凝聚在了一起,将教师的积极性极速调动,像一叶叶轻舟,向更远处驶进……
多年来,我园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干部和教师,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东城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
体制改革,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应社会群众的呼声,我园于2000年在小黄庄新建配套小区创办了附属实验园。我们以“源于母体,别于母体,优于母体”为原则,以管理为基础,以改革促发展,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努力把实验园办成一所具有浓厚的双语教育氛围、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化学前教育的试验田。独立运作,它不再是政府的负担;董事合作,它颠覆传统办园的模式;聘任合同,它搭建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两教一助,它实现了保教合一。9年来实验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评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北京市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示范园等,并多次作为改革的成功试点,接待国内外幼教同行的观摩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为了进一步扩大东城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2007年1月,我园再创分园,原东城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由我园接管,该园占地面积约为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450平方米,2009年10月正式开园。
作为北京市示范园,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也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们接待了数以千计的中外宾客参观、交流,与郊区姐妹园手拉手、互帮互促,同时开展公益性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等,使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延伸与扩展,使更多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几经岁月,一幼沉淀着繁花似锦的成绩,创造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守望着教育的梦想,我们相信追求是为了最终的幸福,一幼会成为我们梦想实现的家园!
编辑:cicy
 

上一篇:“研”风吹放花千树 无垠求索写华章

下一篇:幼儿flash故事课件资源:三个吹牛鬼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