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乐女战士》一课多研的改进方式谈新老教师的成长互动
作者:林珍 来源:福建省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4-24
民乐打击活动《快乐女战士》是我园音乐组开发的民族音乐活动的一个课例,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尝试根据音乐组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改进了一课多研的方式,将研讨变成专门为音乐组新老教师“量身定做”的教研过程,促进了新老教师间的合作互助、经验分享、成长互动,形成了有效运作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效果明显。
一、第一研:“实践课”后的圆形式互动——重人人参与,讲个个贡献
任务:确定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否合适,明确活动目标是否适宜,活动中所采用的道具是否恰当,指出案例设计中没有发现的问题,融合集体的力量,探讨解决的方法。
过程:我们有意识地挑选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三位教师(俞老师、陈老师、林老师)进行执教,其中,俞老师打击乐教学经验丰富,陈老师最擅长与孩子互动,林老师是位新教师,音乐素养高,但教学经验不足。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这三位教师既是“实践课”的承担者,成为各自的“靶子”,也是“展示课”的承担者,分享着自己与同伴成功的研讨成果。
第一研的“实践课”由年轻的林老师承担。我们在“实践课”开始前就告知音乐组教师本次研讨的主要任务,让大家明确研讨重点,带着问题参与“实践课”。“实践课”结束之后立即采取圆形互动的方式。大家围坐成团,围绕本次研讨任务,每个参研教师都要发言进行互动研讨。研讨结果如下:
民乐打击活动《快乐女战士》第一研
|
||
研讨项目
|
互动前
|
互动后
|
活动内容
|
《快乐女战士》整段乐曲共2分35秒,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显得太长。
|
保留最抒情的引子部分和最活泼的第一段乐曲,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对比明显,幼儿易于感受和理解,且时间长度为1分16秒,作为打击乐活动的乐曲,乐句工整、长度适中。
|
活动目标
|
1.感受音乐活泼、快乐的气氛,喜欢欣赏娘子军女战士英气勃发的形象。
2探索运用无声的身体动作方式为音乐伴奏,感受运用不同的物品为乐曲伴奏的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喜爱民族音乐的情怀。
|
在目标中增加一点,让幼儿体验运用不同方式演奏的快乐。
|
活动道具
|
以扎成捆的筷子为演奏道具,通过敲击发出的清脆声表现音乐欢快、活泼的气氛;另一端系上红绸带,用红绸飘动的柔美感表达引子部分音乐的抒情、优美。
|
1.添加铃鼓,大鼓两种乐器:铃鼓与筷子轮奏,大鼓添加在音乐的最后一句,以增强演奏的高潮效果。
2增加算盘:一方面算盘的音色与筷子接近,可以增强筷子组的音响效果;另方面可以让孩子发现算盘与筷子一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都能成为一种有趣的演奏乐器。
|
结论:一次目标明确的研讨可以让参研教师明晰自己的责任,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其效果远胜于多次的泛泛而研。有时候,在一次研讨中只需解决重点问题。
二、第二研:“跟进课”中的合作式互动——重自我反思,促同伴互助
任务: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和相互间合作意识的培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促进参研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
过程:第二研的“跟进课”由陈老师和俞老师各上一次。我们鼓励任课教师大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第一研的研讨结果,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实践与研讨,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不断碰撞、协商、思考、比较、跟进,剖析与评价自己有关的理念及行为,互相扩大和丰富着彼此好的理念,自觉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不仅是三位主角教师感受良多,音乐组参与研讨的教师都受益匪浅。这种方式也大大改变了过去由一位教师任“主角”而使大家产生视觉审美疲劳的状态。
民乐打击活动《快乐女战士》第二研
|
||
互动教师
|
自我反思
|
教育行为的跟进
|
俞老师
|
让幼儿欣赏视频中快乐女战士的芭蕾舞表演,原汁原味,形象而直观,但是依然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俞老师在感受第一段音乐时增加了让幼儿跟随音乐学跳简单的芭蕾动作的环节,师幼一起体验踮着脚尖跳舞的感觉。这一变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让他们兴趣盎然地体验了一回芭蕾。
|
陈老师
|
要培养幼儿喜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怀,就一定要让幼儿在民族民间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本次活动在这点上是下了功夫的,如:选择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演奏给幼儿的新奇感;运用轮奏等不同的演奏方式所带来的乐趣等等。但我感觉活动设计还是缺少了一根能引领整个活动给幼儿快乐的“纽带”。
|
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身善于与幼儿沟通、互动的专长,设计了“传递快乐”的活动方式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将快乐的传递变成贯穿活动始终的“纽带”。通过“传递快乐”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师幼之间、或同伴之间、或师幼与听课教师之间相互传递着各自的感受和快乐,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的怡情作用。
|
林老师
|
俞老师、陈老师组织的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直观地看到她们在组织过程中的现场把握、随机调控的策略和方法,解决了困惑我的问题:所备的教材、教案与预想的幼儿课堂表现不一致时的矛盾,对我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帮助很大。
|
|
结论:我们往往关注到要为幼儿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而忽略了同样要给作为教学研究者的教师以最大的交往、对话、互助与合作的发展空间。有时候,教研中对教师的“放手”会让教师产生极大的被信任感,她们的教学创造才能也因此能够得以更好的发挥。
三、第三研:“迁移课”前的链条式互动——重专业引领,求研深研透
任务:打开教研思路,力求研深研透,运用理论分析实践,在专业引领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成长。
在第二研的“跟进课”中,教师们已经发现了各自在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上的差异以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课题组的研讨任务也因此从活动的设计、活动目标的制定等转为关注活动中教师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和幼儿学习的效果上。所以,第三研的“迁移课”,我们改为以说课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采用链条式的组织互动方式,让参研教师明确研讨的具体任务,紧紧围绕互动的话题进行研讨,寻求专业理论的支撑,以便围绕主题打开思路,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在以后的展示课上进行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研讨,再次提到了道具的使用问题(详见问题3),请注意,这是一个明显的再构思实践的过程。在“展示课”上我们实践了这个讨论结果,将轮奏改成算盘和筷子的“对唱”后,发现算盘的加入,能再次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民乐打击活动《快乐女战士》第三研
|
|
链条式互动中的焦点话题
|
互动后的解决方案
|
问题1.新课部分是按“引子——第一乐段”音乐顺序,还是依据“先完成主体部分的打击乐活动目标——引子部分的无声动作体验”的流程展开?哪种方案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
林副园长提炼:将活动图谱截成第一乐段的打击乐部分和用绸带感受的无声动作两部分,先展示第一乐段的图谱,完成主体部分的打击乐活动目标,再回到引子部分。其根据是:(1)幼儿已有的阅读节奏图谱的经验可以迁移到绸带动作图谱的阅读上; (2)筷子是本次活动的主要乐器,另一端的绸带则是附加道具,先用筷子演奏,再用绸带感受,既发挥了道具的多种功能,又能给人以主次分明的印象。
|
问题2.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支持幼儿有效记忆最后一个乐句的演奏节奏?
|
组长提炼:图谱采用的十六宫格的设计。最后一个乐句在十六宫格外,十三顶红军帽的连续排列与十六宫格内整齐排列的红军帽形成鲜明对照。教师要先引导幼儿去发现其不同,通过集体数帽子知道这一乐句共有十三拍,再启发幼儿联系过去的学习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如:默数拍子、认真听音乐、眼睛看图谱、每看到一顶帽子就敲一下筷子等。
|
问题3.添加的乐器铃鼓与筷子的轮奏,是否有其它更合适的替代品?(铃鼓是在第一研讨论中确定要选择的道具。)
|
组长提炼:经过“实践课”和“跟进课”,铃鼓始终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作为轮奏“配角”的算盘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么,以后的“展示课”我们就请铃鼓“出局”,让算盘“脱颖而出”,与筷子轮奏。其根据是:(1)筷子和算盘都是生活中的用品,同属生活乐器;(2)筷子和算盘发出的音色相进,轮奏时可避免两种乐器音色不同音量大小差别大的问题;(3)本活动中算盘对于幼儿的吸引力优于铃鼓。
|
结论: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是一种教育智慧的互动互助。要围绕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的问题各抒己见,再次融合集体的力量,遵循从“活动预设——实践教学——研讨反思——再构思实践”的轨迹,进行深入研讨,使教学活动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我要快乐的成长炀炀阅读人气:1010
- 肖川报告《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洋葱头阅读人气:1750
- 孩子快乐,就是教师的快乐微笑天使阅读人气:1384
- 涉县第二幼儿园开展“一课多研...蓝木木雪阅读人气:460
- 教师和幼儿的成长晓洋阅读人气:97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怎么能让新老师尽快成长?让老...花语阅读人气:1003
- [教师工作]成熟教师的成长方向?猪小弟阅读人气:1477
- [园长管理]怎么样让老师体会到幼儿教师的...雪阅读人气:1362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园长管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需要关...花语阅读人气: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