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乐中绽放智慧——小班幼儿"三点式"玩橡皮泥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郑国娟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8-03
以前,很多农村儿童都是玩"泥巴"长大的。橡皮泥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其色彩鲜艳,可塑性强,清洁卫生,深受幼儿喜爱,逐渐作为现代玩具代替了"泥巴"。但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指导随意、盲目,缺乏有效推动,导致孩子玩橡皮泥时基本处于胡乱捏的状态。如何更好地发挥橡皮泥的益智功能,促进幼儿通过手的活动,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则有待幼教工作者研究和实践。我们通过聚焦小班孩子在玩橡皮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目标"细化式"、内容"生活式"、指导"趣味式"的"三点式"玩泥方式,让每个孩子对玩泥更有兴趣,作品更为丰富,达到自主捏玩、主动学习、促进发展的目标。
聚焦问题现状与解析
1.作品单一:不是"小圆子",就是"面条"
镜头:区角游戏或午餐后,小班孩子喜欢自主地拿起橡皮泥捏玩。孩子们是这样操作这些橡皮泥的:有的用工具,直接在圆柱形的橡皮泥上压印出和模型一样的"爱心"、"饼干"等。有的先把圆柱形的橡皮泥搓、捏,其形状基本可以归为两种--圆的、长的,而且制作也很粗糙,上面布满了裂痕。问孩子们这是什么?答案大都统一:圆的是"小圆子",长的是"面条"。
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其制作规律不清楚,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该怎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指导,致使孩子捏得单调、空洞、雷同。
2.经验脱节:不是"老一套",就是"不会"
镜头:配合"汽车嘟嘟"的主题,老师在孩子们操作橡皮泥的桌上提供了好几辆汽车玩具,想让孩子参考着制作各种汽车。只见孩子们拿着汽车玩具看呀,玩呀,很起劲,很开心。老师提醒孩子:看了,玩了,请宝宝们动手用橡皮泥制作一辆汽车吧。结果出来的还是简简单单的圆片或长条,也有不少孩子仍旧利用工具进行印制。老师问:这是汽车吗?有的孩子指着圆片说:这是汽车的轮子;有的指着长条说:这是汽车的身体;还有的就盯着老师看,一脸茫然……
分析:静下心来想想,用橡皮泥制作这些汽车,不要说孩子不会,就是教师一下子也难以捏制。孩子缺少对汽车实物的观察、感知、体验等,不清楚汽车的复杂结构,不知道如何分步捏制再加以组合。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已有经验,搓一些"圆圆",或是"长长"。
3.指导无效:不是"随意",就是"盲目"
镜头:水果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事物,以水果为创作题材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老师让孩子们制作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萝、西瓜等,而且提示尽可能和旁边的小朋友不一样。其中一个孩子拿着黄色的橡皮泥,兴高采烈地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我的香蕉做好了。""有这样的香蕉吗?这么直直的。"孩子不悦,转身就走了。又一个孩子见老师走过来,想寻求帮助:"老师,帮我做一下菠萝上面的好吗?"老师拿着孩子的作品看了一下,又递给孩子,说:"自己做吧。"只见孩子回到座位努力尝试未果后,无奈地将橡皮泥捏成了一团。
分析:显然,第一个孩子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给孩子泼了"冷水",随意说出让孩子丧失信心的话。第二个孩子希望老师进一步指导、帮助的时候,老师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制作菠萝上面的部分,没有备好可能生发的系列问题,而无法给孩子积极有效的指导,导致孩子捏玩橡皮泥的水平始终处在原地,甚至倒退。
如何提升孩子玩橡皮泥的兴趣,使其作品更丰富并具创造性?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探索。
改进策略--做法和经验
我们主要通过阶梯式推进的"三点式"思路,对幼儿玩泥中出现的作品单一、经验脱节、指导无效等问题加以改进,从而充分调动孩子玩泥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孩子玩泥的创造性。
1.目标"细化式"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根据观察并结合经验,对照幼儿在玩橡皮泥过程中呈现的状态、水平,我们制定了小班幼儿玩橡皮泥的活动总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阶段,拟定分支目标。
总目标:
(1)喜欢捏玩橡皮泥,感受橡皮泥的可塑性。
(2)学习"团、压、揉、捏、搓、粘合"等制作技能,初步感受平面与立体的区别,掌握立体制作的初步方法。
(3)用橡皮泥对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大胆想象与创造,感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目标制定来源于孩子,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如附表一阶段三、四、五中的加线处)。实践中发现,寻找相应的"儿歌"一方面比较费时,另一方面针对性不强。于是,我们将第三阶段细化目标中的"儿歌"改成了更易懂的"顺口溜",如制作"鸭子"时这样说:搓个大圆做脑袋,搓对小圆做眼睛,捏只小船做身体,捏对铲子做嘴巴。因为顺口,孩子边做边念,开心的同时让顺口溜引领其制作。
在第四阶段的"主要目标"栏中,我们增加了"简单添加辅助材料"。之前没有考虑到在孩子的创作中投放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雪糕棍、种子等,更没有想到有些孩子会自发、自主地把身边的一些工具和材料运用在创作中。如用黑色的彩色笔在搓的圆球上点两下,就是"眼睛"。有的将自然角的"种子"拿来往搓好的圆球上一按,"眼睛"就出来了。为此,我们就调整目标。同样,在第五阶段的"主要目标"中,我们也增加了"能自主利用提供的材料"目标,让孩子能利用投放的"牙签"等材料,帮橡皮泥制作的物体更好地站起来。
2.内容"生活式"
在目标的指引下,本着开放、灵活、整合、递进的原则,将小班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主要制作内容。考虑每个孩子的兴趣点有所不同,我们推出多项"生活式"制作内容,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菜单式选择。
(1)以孩子生活为基点,安排制作内容
根据经验,小班孩子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主要可以归为四类,一是玩的,如男孩子喜欢的手枪、飞机、火车等,女孩子喜欢的娃娃、饰品等。二是吃的,主要以糖果为主,如QQ糖、巧克力、苹果、梨、西瓜、香蕉、菠萝以及汉堡、披萨等孩子喜欢和接触频率较多的食物。三是看的,主要有动物、植物。动物如乌龟、花花金鱼、小白兔、小鸡、小鸭等;植物如树、草、花等。四是用的,主要有自身穿戴的和家用的。穿戴的如太阳帽、手套、鞋子等;家用的如电话、冰箱、桌椅、小床等。
针对前面"附表一"拟定的各阶段目标,并根据孩子的兴趣、经验,我们将对应的各阶段内容安排如"附表二"(添加下划线的为实践中调整的内容),使制作难度呈螺旋式上升,并能切合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自主、自乐的同时,促使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以梯度推进为支点,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
"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特点,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幼儿特有的"常同行为",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的确,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反复进行。因此,在生发兴趣的同时,为了让孩子在每次制作中都有提升,我们就同一个内容,拟定了梯度推进计划,主要是对应"附表二"第二至第五的四个操作阶段拟定了"附表三"(见下页)。
3.指导"趣味式"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为了让孩子在创作前、创作时、创作后都能兴趣盎然,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与引导。
(1)创作前:情景建构,激发兴趣
小班孩子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为此,我们努力创设、建构情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搓、团、压等技能时,我们创设"小猴来做客"的情景:"今天动物园的小猴子要来我们幼儿园做客,拿什么招待呢?"小朋友结合去动物园的经验,讨论决定给小猴子做饼干。孩子们拿出橡皮泥,有的借助模型压印,有的搓、压、团,可认真了,一会儿就做出来各种各样的饼干。老师以小猴子的身份介入,参与情景游戏,激发孩子制作的热情。在学习立体创作时,为了让孩子们更投入地制作"快乐城堡",我们创设了"好朋友一起过六一"的情景:请每个孩子自主选择一个动物头饰戴上,接着激趣:"看谁搭的城堡高大又漂亮,动物朋友就到他的城堡过六一。"孩子们的兴趣可浓了,努力制作,在情景中游戏,在游戏中制作。
(2)创作时:多方助力,推动进程
考虑孩子们在制作中会碰到困难,我们在教师、家长、大班幼儿中进行了一次调查,先把有兴趣并有制作橡皮泥经验、特长的对象找出来,然后和他们进行座谈、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将其建成一个"助力团",在基本不影响其工作、学习的前提下,每次提前选定并通知2~3名"助力员",以便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助力,落实指导工作。助力员主要在孩子制作有困难时,适时介入帮一把,积极鼓励并支持其主动提出问题或寻求帮助。也可以让助力团成员露一手,展示才艺,吸引孩子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在这些"助力员"中,我们发现小班孩子更喜欢大班的哥哥姐姐,他们彼此交流更频繁,语言互动更丰富,合作也更密切与有效。
(3)创作后:展销赏评,提升兴趣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我们珍视每个孩子的作品,因为不管孩子制作的效果如何,都是其思想与操作的结晶。首先,进行作品展示。为了体现尊重和公平,同时保持孩子对制作橡皮泥的兴趣并持续升温,我们尝试以展销会的形式,对其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展销台的建构形式多样,可以直接用幼儿桌子将橡皮泥作品有序摆放在桌上,也可以用大积木和纸板箱搭建,其高度以幼儿看得见为宜,搭建的"形"要美观并适合橡皮泥作品摆放。场地一般设在外走廊或孩子较少活动的地方,减少干扰。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放置作品。
其次,进行恰当点评。教师会对每个孩子的作品进行拍摄,包括成品、半成品,选择典型的作品制作成PPT,或直接以图片的形式供幼儿集体欣赏、评价。可以先挖掘作品的亮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让孩子在快乐的赏评中知晓怎样制作更好。有时也请小创作者们结合作品图片进行介绍,包括制作了什么内容,哪个部分自己最喜欢,哪个部分做得还不是很好……在这个基础上,让其他小朋友也发表意见,进行他评,促使孩子们在简单的自评、互评中,感受创作的悟与乐。
最后,进行成果归档。一开始我们就在电脑里为每个孩子创建了一个文件夹,保存孩子每一操作阶段的作品,以及根据这些作品进行的观察记录。这样做不仅可以随时开展作品欣赏、互评活动,而且能通过活动,提升幼儿的创作兴趣与制作水平。此外,我们在每个操作阶段,会选择每个孩子的一两件作品照片发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孩子的成果,感受孩子的喜悦,激发孩子从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愿望。
渐出成效--收获与提升
1.作品丰富且具有创造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小班孩子在玩橡皮泥中表现出来的潜力和创造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我们从孩子的现有制作水平出发,制定详细明确的目标,多角度、多层次地安排孩子感兴趣的制作内容,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快餐式选择,并梯度推进同一内容,适时介入和按需指导,促使小班幼儿的制作能力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作品更丰富且具有创造性。
2.动手益脑且带动全面发展
小班幼儿在玩橡皮泥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双手,活动了大脑,而且实实在在带动了众多方面的发展。如在"趣味式"创作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制作水平,而且优化了他们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在展销赏评中,不仅拓宽了孩子赏的角度,而且提高了其评的层次,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3.指导有效且具有借鉴性
每个孩子的观察记录不仅为该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促使教师在关注孩子作品的基础上做出指导策略的调整与跟进,而且也为下一届小班甚至中、大班研究该课题做有效参考,促使其研究不断发展、拓宽。
附表一:小班幼儿玩橡皮泥各阶段目标(添加下划线的为实践中调整的目标)
阶段名称 | 发展水平 | 主要目标 | 细化目标 |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 随意捏、压、团 | 初步感知泥的特性,对该活动感兴趣。 | 1. 积极主动参与玩橡皮泥活动,兴趣浓厚。 2. 欣赏各种橡皮泥作品:照片、PPT以及教师制作的实物作品,激发孩子制作的欲望。 3.了解玩橡皮泥的活动规则。 |
第二阶段:学习阶段 | 捏、团、搓 "圆圆"和"长长",用工具压印模型 | 学习捏、团、搓、压等捏泥技能。尝试两种及以上橡皮泥混合捏。 | 1.观察、感知实物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形象特征。 2.学习捏、团、搓、压等技能。 3.知晓两种颜色混合捏会出现什么色。 |
第三阶段:模仿阶段 | 欣赏、模仿 | 看简单的实物或教师的范例进行制作。 | 1.伴随着儿歌进行模仿学习,便于幼儿接受。(注:在具体践行中将"儿歌"改成"顺口溜") 2.初步学习粘合的技能。 |
第四阶段:平创阶段 | 平面创作 | 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技能及简单添加辅助材料进行橡皮泥版画创作。 | 1.会用辅助材料捏出水果、蔬菜等,并放置在活动区中。 2.选择合适颜色的橡皮泥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蜗牛、娃娃等,并黏贴在较硬的版面上,用保鲜膜塑制成一幅画,布置活动室。 |
第五阶段:立创阶段 | 立体尝试 | 学习让物体站起来的制作方法,能自主利用提供的材料。 | 1.观察、发现平面制作与立体组合的区别,探索让平面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2.了解多种站起来的方法,初步尝试三维制作。 |
附表二
阶段 | 内容安排 | 经验准备 |
第一阶段 | 各种橡皮泥作品欣赏 | 认识橡皮泥,尝试玩橡皮泥。 |
第二阶段 | 饼干、五彩QQ糖、大树改:糖葫芦 | 1.有这些物品的感性经验。 2.有初步的捏、团、搓、压等技能。 |
第三阶段 | 胡萝卜、桌椅、拖鞋 | 了解这些物体的大致外形特征。 |
第四阶段 | 蜗牛、水果蔬菜大聚会 | 1.有这些物品的感性经验。 2.玩过将橡皮泥黏在纸上的游戏。 |
第五阶段 | 毛毛虫、快乐城堡、火车 | 了解让平面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
摘自:《幼教博览》2016.05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省二等奖:农村幼儿园创意美术...世外仙姝阅读人气:1358
- 幼儿园小班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空谷小鱼阅读人气:1197
- 市一等奖:“跟进式”园本教研...世外仙姝阅读人气:1361
- 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快乐之星阅读人气:2002
- 挖掘绍兴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空谷小鱼阅读人气:108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小班幼儿老好咬衣服怎么办?云眉阅读人气:1497
- [教师工作]如何较好地组织小班幼儿从来-都坚强阅读人气:1729
- [教师工作]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笑舞人生阅读人气:4520
- [教师工作]有效组织小班幼儿的方法qinqin1989阅读人气:2828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