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一串成璀璨的珍珠项链——过度环节指导策略

作者:孙燕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6-07

    有人曾说过:“幼儿在园的一日就像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颗珍珠,教师要让每一颗珍珠都闪亮发光。”是什么这么有魅力能串起璀璨的珍珠项链?不言而喻,当然是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指南》非常强调一日活动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强调教育要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生活,强调要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由、自主、快乐地参与活动。
  我们将幼儿园一日活动划分为四大板块,即区角活动、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等,而每一个板块都需要过渡环节来连接。虽然过渡环节不是这四大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渡环节的顺利开展能有效减少幼儿的变相等待、无所事事的现状,也使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过渡得自然、流畅。
  过度环节的重要性
  智慧、巧妙、科学、富有童趣的过渡环节,会让幼儿的学习、生活环境变得井然有序,让幼儿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进步,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从而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调控能力。
  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幼儿可以利用过渡环节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而过渡环节也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过渡环节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对过渡环节的合理安排和处理,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随机情况的处理,提高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打造愉快、充实、自主、有序的过度环节
  镜头一:大班,吃早饭时间,部分幼儿已吃完,可是老师出于安全考虑,请他们坐在座位上相互交流区角活动计划,以便等待没有吃完早饭的幼儿。等全班都吃完饭,开始进行下一环节——区角活动。
  分析:这是典型的“高控”行为,幼儿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活动。教师没有真正从尊重幼儿、优化一日活动的角度考虑过渡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幼儿很快就交流完了彼此的计划,之后有很长的时间就是在等待。由于班额大,孩子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幼儿活动,害怕幼儿离开座位发生危险。实际上,越是高密度、高控制,幼儿的情绪越是低落。大班幼儿活泼好动,一味地把他们禁锢在原地不动,他们的活动需求和自我意识得不到满足,更会发生安全事故。
  小贴士:要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过渡环节中,教师应该始终把幼儿推在前台,让孩子的自主、有序成为“明线”,教师对于幼儿的帮助成为“暗线”。这两条线要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交流区角小计划无可厚非,可是每一位幼儿都有意愿交流吗?说出自己的小计划之后,为什么还得继续消极等待?
  由于幼儿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吃完早餐,为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我们尝试改变原来以教师预设为主,较为封闭、高控、整齐划一的过渡环节,让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除了交流区角计划,别的聊天当然也是可以的,谈话可以涉及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电视节目、玩具、来园的方式等。
  此外,教师可以在过渡环节中创设一个过渡材料架,里面投放一些易于幼儿操作和收放的材料,比如编织类、串珠类、魔方类、迷宫类、扑克牌等。孩子们可以“翻线绳”“打蝴蝶结”“编辫子”“织渔网”,他们自愿选择材料,自由结伴玩耍,每天都能创造出不同的玩法。这样的过渡环节不但能使幼儿的情绪稳定,还能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秩序感。
  镜头二:加餐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取餐并督促幼儿抓紧时间吃水果,以便进行下一环节——上课。
  分析:这是典型的“压缩型”过渡环节。这样的安排极易导致幼儿始终处于紧张忙乱之中,无法充分感受和体验每个活动的过程,无法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也无法从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单一的压缩并不适合孩子身心节奏的转化,教师需要适时地、科学地延长过渡环节,给幼儿自由活动和释放个性的时间,同时也给教师实现过渡环节教育价值的机会。
  小贴士:这时候教师应该试图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们学着自己管理自己,结合班级规则,用孩子的自律代替教师的催促。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明显提高,更乐于表现自己,可以让他们吃完加餐后自由地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他们有的整理区角玩具,有的喝水,有的收拾搭建区玩具,有的阅读或者修补图书,有的做值日生、擦桌子,有的照顾自然角……看似无序,可是每位幼儿都有事可做。对于幼儿来说,这是难得的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他们的情绪也相对稳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会降到最低。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的行为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效走向高效。
  在适当延长的过渡环节中,教师也不再显得急急忙忙,可以静下心来细心观察和倾听幼儿,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孩子们也不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情绪放松了,心情也快乐起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自主自愿地活动。这种方法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大班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用自主选择活动的方法,将教师的刻意安排改变为幼儿的主动活动。这种自主活动为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了活动空间,同时,也使一日活动的安排少了一些刻意和僵化的安排。
  镜头三:户外活动前,教师请幼儿如厕,准备站队。幼儿一下子都跑到厕所,造成无序、混乱的局面。当然,队列半天也没站好,乱哄哄的。
  分析:这是典型的“放羊型”过渡环节,教师指导不到位,导致此环节无教育价值。教师认为过渡环节就是放松期,应由着孩子们自由发挥。事实上,让幼儿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有序”。户外活动前后,是幼儿最容易混乱的环节。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有目的地、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切记放任自流。
  小贴士:此环节可以考虑按性别分组。男孩摆放自己的小椅子,女孩喝水、如厕,完成后两组再交换。游戏是基于幼儿个体内在需要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也可以采用“大剪刀、咔嚓咔嚓”的游戏,从中间将坐着上课的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两组分别做不同的户外活动准备工作,之后再交换,这样的游戏富有童趣,能够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设计巧妙、富有情节的游戏,既能激发幼儿兴趣又能很好地引起幼儿注意力,达到教育效果。比如,为了引导幼儿站队时注意整理衣服,我们会用“蚯蚓找家”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整理好裤子。把裤子中间的裤缝当作蚯蚓,幼儿的肚脐眼当作蚯蚓的家,提示幼儿将蚯蚓对准自己的家。这样一来,别别扭扭的裤子再也不见了,幼儿的裤子都穿得那么整齐。我们还和幼儿一起做“啄木鸟和大树”的游戏,幼儿当大树,微风一吹,幼儿赶快整理好自己的裤子,还要把衣服塞好;老师扮演啄木鸟,检查幼儿有没有露肚皮。
  在调整队列时,“两列火车要开动了,是谁还没有坐上火车呢?比一比,哪一列火车最直?”利用游戏化的语言暗示,幼儿很快就会站好两排整齐的队伍,准备下楼户外活动。
  镜头四:户外活动结束,幼儿盥洗完毕,教师把全体幼儿组织在一起,让幼儿念儿歌。有些幼儿拖拖拉拉,很晚才进入教室;有的幼儿心不在焉,没有全心投入。
  分析:这是典型的“单一型”过渡环节。此过渡环节安排过于呆板,“单一”的标准化设计机械封闭,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主动性。户外活动结束后,幼儿有些疲惫,很难再集中精力做一些整齐划一的事情。这时候教师应该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运动规律,创设开放宽松的过渡环节,也可以巧妙地渗透课程有关内容。
  小贴士:中午餐前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户外活动后幼儿要洗手、换衣服等,就会出现等待,加上户外活动后都比较累,所以这段时间不宜大声唱歌、念儿歌、律动等,应考虑让幼儿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做到动静结合。播放轻音乐,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师幼一起谈心、交流,让环节过渡成为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的桥梁;或者结合课程,例如主题教育活动《家乡变化大》,请个别幼儿为大家讲一讲啤酒节的见闻、美丽的世园会……或者结合幼小衔接,请幼儿为大家演示怎样整理书包,怎样做一名小学生,等等。这些小方法都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
  此外,在入睡前过渡环节,幼儿最喜欢听故事了。即便最淘气的幼儿一听到故事,也会马上安静下来。讲故事的过程既稳定了先脱好衣服已经躺下的幼儿情绪,又使动作慢的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脱衣服和整理衣服。不妨把班里孩子发生的事情改编到睡前故事中,用教师细微的观察、流畅的语言组合成一个个幼儿身边发生的小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甜甜地入睡。
  起床环节,允许早醒的幼儿早一点起床,叠好自己的被褥,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轻轻地摇一摇没有睡醒的幼儿。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他幼儿叠被褥、甚至帮助小伙伴梳辫子。这样的过渡没有强行要求,没有指令,没有等待,一切都很默契,自然有序。
    总之,对于过渡环节的重视和改变,是一个师幼共同探索、共同调整、共同适应的过程。在过渡环节中,教师指导和幼儿自主之间的关系有许多处理方法,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在追随幼儿兴趣并提供支持的前提下,灵活地选择和运用。通过多种策略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让过渡环节成为师幼积极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幼儿个性的过程,同时也让这个过程自然和谐,充满乐趣,使我们的一日活动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让一日活动这串珍珠项链更加璀璨夺目!
摘自:《幼教博览》2016.05
编辑:cicy

上一篇:托班幼儿习惯礼仪养成教育小结

下一篇:在零花钱的使用中培养自控力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