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作者:嵇珺  来源:  上传时间:2015-10-21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专门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核心是做人的教育。
    然而,当前我国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这让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我国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去反思其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一、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领域教育地位边缘化
    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不难发现,它明显呈现出“唯知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从而使教育的目的并不落在成“人”而是落在成“材”、成“器”上。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也将开发儿童智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社会性教育本身的内隐性和长效性的特点,又决定其不可能具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的地位在无形中被边缘化了,与健康、科学、语言和艺术领域教育不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社会领域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很少有甚至没有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只是将其附带地加入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副产品出现,或者是在想到时随机进行。从不少幼儿园教师的反馈来看,他们承认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较之其他领域教学活动比重是偏低的,它在幼儿园教育中算是“副科”,可有可无。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将社会领域教育泛化成“万金油”了,即将它随意滴入任何时间和场合,而没有意识到其具有独特的价值、目标、内容(包括核心经验)、方法、途径和评价体系。
    (二)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大而空,不易操作
    许多教师尽管知道目标要具体化,但往往把握不好度。有的教师就反映可能是因为自己把目标定得过高了,以致未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例如,许多时候对幼儿开展社会情感教育是从引导幼儿爱他人开始的,思想境界有些过高,从爱父母一直到爱祖国,而且都是要求式的,并没有为幼儿创设能产生这种爱的空间,有时恨不得通过一次教学活动就达到目标。以这样的心态来制订教育目标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所缺乏的。  
    (三)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
    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表现为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并未引起教育者充分的关注,有些内容甚至被在社会领域教育的范畴之外。其实很多生存技能的培养就是从扣纽扣、系鞋带开始的,是从学习自我服务开始的。这方面内容很多时候我们会放在健康领域进行,但这些恰恰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常识和社会技能,也应是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只是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而不是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事实上,它们无论放在健康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有其合理性,并不重复,因为两者所强调的教育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让幼儿自己学会穿衣服,保持衣着整洁”的内容,若放在健康领域,一般强调的是幼儿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而放在社会领域,则是站在与幼儿的生物性相对的一面,强调幼儿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先具备独立性、自我服务的能力和适宜的社会礼仪。
    (四)社会领域教育方法重说教、轻体验和实践
    教师普遍感到,社会领域教育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灵活性很大,与其他领域教育相比,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活动如果组织得不好,就会显得生硬和枯燥。许多教师认为社会领域教学就是“空口说白话”。他们把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当成一种“知识”来教,外在教化痕迹很重。这实在是对社会领域教育的一种误解。由于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性,轻视幼儿社会情感、态度和社会行为的培养,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往往成了单向的灌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探索、体验的机会过少,其后果必然导致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幼儿仅仅知道一些社会性的规则和知识,很难达到真正理解、内化的程度,自然难以自觉形成适宜的社会行为。这样的教育方法直接导致幼儿社会认知的表面化,社会行为的不稳定化和社会体验的虚假化,造成社会领域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社会领域教育从更多意义上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怎么能够期待以简单化、外在性、说教式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呢?又怎能逼迫它在短时间内有外显的效果呢?
    (五)社会领域教育的随机性、整体性、持久性体现不够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1.仅仅期望通过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2.仅仅期望通过幼儿园组织的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忽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各种教育资源之间没能协调地共同发挥作用。比如,教孩子跳舞唱歌画画,不一定要同时教会家长,但社会性教育一定要注重对家长的教育,要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成长共同体”。3.仅仅期望通过几次教学活动就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社会教育的持久性特点。实际上,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幼儿的表现可能会有反复,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社会教育贵在坚持。
    二、改变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现状的对策思考
    个体要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需要经历适宜而有效的社会教育;站在生命全程观的角度看待人的发展,我们也需要适宜而有效的社会教育;从未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角度思考,我们更需要适宜而有效的社会教育。面对当前我国幼儿不容乐观的社会性发展现状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实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并致力于将其付诸实践。
    (一)明确并强化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价值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从生命全程观的角度看,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有发展幼儿智力的目标,更要担负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任,要给予社会领域教育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同等的地位。
    (二)拓展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
    “社会”一词的内涵和外延是我们必须做出准确界定的,因为对“社会”一词的理解直接涉及对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定位。张宗麟在《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指出,“社会”包括最广,凡历史、地理、家庭、职业、卫生、风俗人情、伟人事迹、各国人的生活等都可在内。幼儿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来说,都是“社会"。由此可见,张宗麟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涵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社会性”发展这一心理学范畴,而指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借鉴教育家关于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思想和理论,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需要拓展和加强的内容主要有:生活技能的训练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自然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良好情绪、个性和品质的培养,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适宜的社会行为的培养等。
    (三)改进社会领域教育的方法
    社会领域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它强调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实践参与。社会领域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不仅指所选择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获得真情实感的.隋境和实际锻炼的机会。社会领域教育的大部分目标,如自尊、自信、责任感、积极的情绪、文明礼仪、社会交往能力、适宜的社会行为等,既不能单靠讲解说理实现,也不是靠组织几次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就能奏效的。只有在大自然、大社会这样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幼儿社会学习的任务才能有效地完成。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实践才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途径。因此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把引导幼儿了解社会现象、接触社会事物、与社会成员密切交往作为主要途径和方法。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定要对幼儿的潜在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渗透在其他领域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另外,幼儿社会性学习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领域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重复学习。同时,幼儿社会性的培养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以确保教育效果。
    (四)注重发挥教师和环境的影响
    社会领域教育要达到有效乃至长效,还要重视教师和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模仿是幼儿的一大特点,教师的榜样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环境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瑞吉欧教育将幼儿园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幼儿社会交往的因素,强调要让环境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空间的安排到材料的选择,每一事物都能传达沟通的意图,形成人际交流的氛围。在空间安排上,他们认为划分出大小不一的空间区域有利于不同人数构成的群体开展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最小的空间可供幼儿开展个别或一对一的活动;稍大一点的空间有利于幼儿学习表达与倾听,使沟通更容易进行;更大一点的空间可以支持幼儿的合作,让幼儿通过协商、竞争、比较,获得许多关于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则;最大的空间被称为“广场”,可设在走廊或门厅,备班各组的幼儿可在此碰面交流。材料的有效投放也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分享、谦让、轮流、交换等交往技能,都是幼儿在解决与同伴间因玩具和材料而引发冲突的过程中获得的。在这样的交往中,幼儿通过比较、反省,不断从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另外,在活动室里设一面镜子,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自我意识,而且可引导幼儿注意自己的形象仪表。
    (五)共同作用、共同参与、共同影响
    社会领域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二是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三是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以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开展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时要做到三个“共同”:共同作用、共同参与、共同影响,即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与渗透
在其他领域和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共同作用;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多方教育力量共同参与;教师的榜样、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环境创设共同影响。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实现社会领域教育的有效乃至长效。
(摘自:中国知网)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7-08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交往障碍成因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下一篇:换个角度看风景——《指南》社会领域感悟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