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家长的焦虑情绪及缓解策略
作者:李霞 来源:宋庆龄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2-06
托班开学不到两周,就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孩子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怎么办?孩子晚上在睡梦中哭了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尿湿裤子怎么办?孩子的脸上怎么会有伤痕?所有的这些现象又使家长们“浮想联翩”:孩子一定是被欺负了、被吓着了、被饿着了、被打了、摔了、尿了……总而言之,老师不管我的孩子——潜意识中隐藏着对教师和幼儿园的不信任与不认可。
的确,对于2—3岁的幼儿来说,入托让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适应陌生环境和集体生活,这既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关键飞跃,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依恋和安全是该年龄段幼儿的内心需求,所以幼儿在入托时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如焦虑、不安、紧张、排斥等,而随之引发的便是家长的焦虑、不安、紧张、排斥等。而家长的负面情绪如果再影响幼儿的话,就会导致本已困难重重的入托适应更为艰难。
可见,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一、家长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
(一)“独一代”家长成熟度不足
如今的年轻家长大多是“独一代”,长期处于自己父母的呵护下,具有很强的依恋性和不成熟性,所以对于育儿,他们更是无所适从。例如,荣荣入托后一直哭泣,不愿与妈妈分离。年轻的妈妈就拿着荣荣的奶嘴和毯子,每天哄着荣荣来园。直到有一天,荣荣不哭了,愉快地与妈妈道别,不料却引起了妈妈的不安,问教师:“他为什么不哭了?”显然,家长对幼儿有着十分强烈的依恋情绪,当幼儿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后,家长反而会有一种失落感。
(二)缺乏育儿经验
尽管各地陆续放开了有关二胎的政策,但是大多数幼儿依然是独生子女,父母缺乏育儿经验,对于幼儿入托这一未经历过的阶段表现得十分焦虑。相对而言,家有两宝的家长则淡定而理智得多,因为他们拥有大宝入托时的经验,对二宝的入托适应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不恰当的对比
很多家长喜欢将幼儿在早教机构的表现与入托后的表现进行比较,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早教机构时完全没有问题,但入托后的哭泣令人意外,这应该是教师或幼儿园的问题。事实上,幼儿在早教机构始终有家人的陪伴,而入托后离开家人使其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才造成了幼儿在这两个场所完全不同的情绪和表现,而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四)整个社会的信任度下降
当今社会在迅速发展,可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在逐渐下降。而个别幼儿教师虐待幼儿、体罚幼儿之类的负面新闻,更加剧了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
例如,开学没多久,曾有一位家长咄咄逼人地质问教师:“昨天我女儿脖子上都是抓痕,怎么回事?”教师向家长解释,由于当时天气炎热,再加上幼儿激动的情绪,导致其满头是汗,散落的头发贴在脖子上,幼儿边哭边抓挠脖子,可能是此时形成的抓痕。但家长却斩钉截铁地回应:“不可能,我已经检查了她的手指甲,很短的,不会造成伤痕。”不少家长坚信,在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幼儿一旦受到伤害,教师是难以立刻知晓并采取措施的。甚至有一些家长还认为,教师看见幼儿哭泣,会产生厌烦,从而对幼儿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二、家长焦虑情绪的表现形式
(一)对幼儿充满依恋
幼儿对家长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同样家长也会产生这种情感,认为幼儿离开自己就不能适应。送幼儿入托时,家长的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他能够尽快适应环境,又在潜意识里希望他是离不开自己的。这样的心态导致家长在教室里久久逗留,抱着哭泣的孩子不愿离去。与其说是幼儿不肯放手,不如说是家长更难割舍。
(二)对幼儿的伤心表示同情
当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哭泣时,会露出认同的表情,甚至发出¨宝宝真可怜”的感叹。家长认为幼儿入托后的一日生活“苦不堪言”,放学后对幼儿百依百顺,弥补内心的歉疚。
(三)要求教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
幼儿自理能力弱是家长最大的顾虑。不少家长总是担心教师照顾不周,不断打电话询问情况,提醒教师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要求教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或在接送时透过教室门窗的缝隙窥视自家孩子的情况。
(四)对幼儿的在园生活表示猜疑
幼儿回家后,有些家长会从负面的角度询问在园情况,如“老师喂你吃饭了吗”“有没有小朋友打你”等。当幼儿表现出异常的逆反等不稳定的情绪时,家长就会怀疑幼儿被欺负或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三、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的策略
(一)预先告知
在幼儿正式入托之前,教师可开设“家长学堂”,向家长分发介绍幼儿园制度或课程的文本资料,增进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还可以向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入托适应的资料,并举例说明幼儿入托后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常见状况,帮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
1.健康状况
入托后的适应需要消耗幼儿的体力和精力,抵抗力会随之下降,同时集体生活容易引发幼儿之间的交叉感染,且2—3岁属于疾病的易感年龄,因此一些体质较弱的幼儿可能会反复生病。教师应向家长建议:保证幼儿的休息,避免额外的体力消耗;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和有效的户外活动;添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幼儿的免疫力。同时,教师也应告知家长,幼儿园会做好开窗通风\玩具消毒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幼儿之间的交叉感染。
2.服装状况
幼儿园有丰富的材料,包括胶水、颜料等美工材料。尽管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如让幼儿穿上工作衣),但不少幼儿还是会难以避免地弄脏衣服。教师应向家长建议:不要为此责怪幼儿,否则不利于幼儿的适应和探索:让幼儿穿普通、舒适的服装来园。
3.情绪状况
入托幼儿的哭泣是常见表现,但也有一些幼儿在第一天并没有哭泣,而是在过了一两天后,甚至一个星期后突然开始哭泣。这是因为幼儿对入托的新鲜感逐渐变淡的缘故。也有一些幼儿,只在家长来园接的时候哭泣,这说明他们在看见家人时释放了一天的压力。教师应向家长建议:尽可能用积极正面的口吻与幼儿进行交流,舒缓幼儿的紧张情绪,如“幼儿园真好玩,有那么多玩具、那么多小朋友”等,列举幼儿园的优势,让幼儿产生向往;也可以让幼儿带上自己的玩具,适当安抚幼儿的不安情绪。
4.情感状况
部分幼儿对教师还没有建立信任和依赖,会出现憋尿或尿湿裤子的状况。教师应向家长建议:不要指责幼儿,给幼儿准备可替换的裤子,并告诉幼儿“老师是非常喜欢小朋友的,最喜欢帮助小朋友了,下次如果想要小便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幼儿很快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
5.自我服务状况
一些幼儿入托适应的时间比较长,除了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关。如果幼儿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连自己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那么他一定会非常排斥这个环境。教师应向家长建议:让幼儿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独立进食、穿鞋、上厕所等能力,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饮食状况
有些家长发现幼儿在放学后能吃很多零食,或是晚饭时饭量增加,就认为是其在园时没有吃饱的缘故。其实,这是幼儿入托后的常见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幼儿在园时的体力消耗大,造成胃口的增大:有的幼儿挑食,或不习惯幼儿园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在园时的进食量会减少,回家后的饭量便增大;家长提供的零食符合幼儿的喜好,即使不饿也会嘴馋。教师应向家长建议:为幼儿所提供的零食可以是少许水果或酸奶类,在家时尽可能让幼儿尝试以往不喜欢的菜。
教师的预先告知不仅给予了家长一定的心理准备,而且容易使家长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当状况发生时,家长不但不会胡乱猜疑,还会认为教师十分有经验,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
(二)描述幼儿在园情况
教师可向家长简单描述幼儿在园时的趣事,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度。
(三)有技巧地拒绝家长的要求
教师面对众多幼儿,无法做到像家庭中的一对一教养,但是有些家长并不能理解,那么教师在回应这些家长的要求时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如有的家长看见幼儿衣服上有油渍,就要求教师给幼儿戴围兜。教师在拒绝时可以给出以下两种回答:一是教师正在帮助幼儿形成“长大了才能上幼儿园"的概念,如果给幼儿戴小宝宝的围兜,就不利于他树立“大哥哥”或“大姐姐”的自我形象;二是幼儿如果依赖围兜,就难以培养进食时的卫生习惯。
(四)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
对于具有特殊性的幼儿,教师在观察后需要对家长进行个别访谈,做好对家长的引导和配合工作。如有的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教师应向家长分析其行为发生的原因,如语言支持不够,当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达时,会出现急躁的攻击行为:认为与同伴之间的打闹是玩耍的一种方式:在与同伴发生争抢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用这种方式引起同伴或教师的注意等。之后,教师应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加强家园合作,使幼儿尽快纠正不正确的表达方式。
在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中,教师应更多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从幼儿的利益出发去思考和回应,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将怎么做?”这样才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从而对幼儿的入托适应起到积极的作用。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语言沟通策略凝水晨惜阅读人气:2143
- 托班家长会发言稿平行线阅读人气:3667
- 中班家长开放日如果有来世阅读人气:1347
- 新学期致家长的一封信快乐婆婆阅读人气:1536
- 万圣节家长的思考?haiyuegu阅读人气:140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如何缓解孩子的焦虑问题达瑞尔阅读人气:633
- [园长管理]如何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撒撒娇阅读人气:521
- [教师工作]但面对不可理喻家长的不理解,...静夜清风阅读人气:4009
- [教师工作]求小班家长会的会稿?不爱豆腐阅读人气:842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怎样做才能赢得家长的...静夜清风阅读人气: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