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运动中发展幼儿空问知觉能力的研究
作者:张梅 来源:杨浦区学前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上传时间:2014-11-15
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由视觉、听觉、运动觉和触觉等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实现,主要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和方位知觉等。[1]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不仅对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还能巩固和完善儿童已发展起来的形象思维能力。有研究指出,随着2~3岁幼儿动作发展的不断丰富,在运动中适当结合前庭平衡、触觉、本体感、观察能力等进行测量和观察,能有效促进其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2]
为此,我们自2011年9月起,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开展了“在户外运动中发展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课题研究。我们以2~3岁的托班幼儿为对象,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其空间知觉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从户外运动中运动器械的投放、运动游戏的设计、运动环境的创设三方面进行研究,以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方法,促进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一、研究结果
(一)运动器械的投放要有目的性
1.以器械的递进投放发展形状知觉
在发展幼儿形状知觉的研究中,我们认为器械的投放可从两个维度进行。
一是从简单到困难。以图形认知为例,幼儿的认知顺序排首位的应该是圆形,而运动器械中最常见、最适合幼儿的就是圈。教师首先可提供大小不同的圈,让幼儿进行套圈、滚圈等上肢运动,由易到难地开展双脚蹦跳、双脚轮跳、单双脚交替花样跳、单脚侧跳等下肢运动;其次可提供轮胎,让幼儿通过滚动轮胎锻炼上肢力量,感知圆的特点,通过走锻炼平衡能力,通过跨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从圈到轮胎,同样是圆形,但涉及的基本动作不同,且动作要求有较大差异。
二是从平面到立体。在幼儿能很好地辨别圆形及大小后,再逐渐从平面到立体,从圆形和球体慢慢过渡到正方形与立方体、三角形和锥体,甚至可以把平面通过组合后形成立体,如用防雨布、彩虹伞把大小不等的圈组合起来,形成立体山洞。
2.以参照物的有效选择发展方位知觉
2~3岁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为“上下”“前后”,分清“左右”较难。研究中,我们意识到方位知觉和参照物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应该在器械提供中注意参照物本身对幼儿方位判断的影响。我们建议教师选择参照物时遵守两个原则。
首先,要从单一到复杂。以“上下”为例,当与走、跑相结合时,最初的参照物只有单一物体,比如树、房子,既便于幼儿理解,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表述,如“把小动物送到树的下面”。当幼儿理解了以一个参照物为中心分辨“上下”时,就可以出现上下两层的房子,指令可以复杂些,如“把××放在房子的上面一层”。以此类推,后续可以是上、中、下三层。
其次,要从具象到抽象。在选择参照物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这一特点,如分辨“前后”方位时,一般选择卡通动物为参照物,便于幼儿理解。然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或双重的指令,如“红色的苹果前面”。虽同为指令,但对幼儿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了。
3.以感知与运动的渗透融合发展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对物体远近等空间特性的知觉,也叫“深度知觉”或“立体知觉”。研究表明,距离知觉的产生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是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二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三是同一物体前后部分的相对距离或凹面与凸面的距离(即深浅)。[3]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尝试在户外运动中渗透距离知觉,并借助相应的器械帮助幼儿感知距离知觉。例如,在距离知觉产生的第一种情况中,以“投掷”动作为例,教师可投放沙包、纸球、按摩球、皮球等,不同的投掷物会影响幼儿投掷的远近,从而让幼儿感知物体、动作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在距离知觉产生的第二种情况中,以“跨走”为例,教师可让幼儿在轮胎、横栏或有高度的积木上跨走,让幼儿感知在不同物体上跨走时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发展距离知觉。
(二)运动游戏的设计要有科学性
1.重视科学理论的运用
在设计运动游戏时,我们提倡充分利用现有科学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逐层渗透。如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掌握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我们以此为依据,设计了运动游戏“小猫爬爬乐”,以发展幼儿的形状知觉。游戏以“小猫”为主角,以“爬行”为基本动作,将以上三种图形幻化为饼干,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正确分辨图形及其大小。游戏中,幼儿借助手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饼干,分辨“宽窄不同的三条道路”,将三种形状的饼干分别配对,实现了“形状和大小”从一维到二维、三维的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形成了潜在的图形分类意识。
2.关注指导语的设计
2~3岁幼儿的词汇量不够丰富,不能理解复杂的句子,因此教师的指导语应尽量简单。研究发现,方位知觉的发展与教师的指导语有很大的相关性。 2~3岁幼儿分辨方位具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指出,婴幼儿最初的方位认知是以自身为参照物来进行分辨的,继而发展为根据有明显前后的参照物来辨别方位,如“小猫的前面是小猴”。
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参照物的不断更新和递进是促进幼儿发展方位知觉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供正确的指令才能帮助幼儿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动。如在运动游戏“躲猫猫”中,教师在爬山坡环节设计了“妈妈的小铃敲得快——向前爬,敲得慢——向后退”这一指令,反复使用空间词“向前爬,向后退”,以促进幼儿空间概念的形成。
3.强调空间知觉在游戏中的渗透
运动游戏强调的是运动,突出的是基本动作。因此,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基本动作与运动游戏的结合,还要强调空间知觉在游戏中的渗透。如2~3岁幼儿最典型的动作就是奔跑、投掷。研究发现,这两个基本动作可以和空间距离知觉相结合。因此,可通过设计有关距离概念的空间知觉游戏,引导幼儿带着任务,有目的、情绪愉悦地进行空间知觉训练。如在游戏“救救小动物”中,教师设计了远近不同的“大灰狼”,并提供沙包、按摩球、纸球等,让幼儿感知材料与投掷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力量与距离的关系;设计了宽窄、高矮不同的道路,让幼儿练习手膝着地爬的动作,通过协调身体控制水平面的高低,更好地体验空间感等。
(三)运动环境的创设要有适宜性
1.以动作发展为核心的组合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教师创设环境时指向动作发展,结合动作渗透空间知觉。以爬行为例,教师可提供各种适合幼儿爬行的器械,如用各种桌子拼搭的隧道、可以进出的滑梯、各种卡通房子、用轮胎和软垫组成的山坡等,这些运动环境在发展婴幼儿基本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婴幼儿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2.以空间知觉发展为指向的组合策略
这种策略指教师创设的环境以空间知觉发展为指向,但动作渗透是多方面的。以感知距离知觉为例,教师可设置平衡、投掷、钻爬、跨走、负重走等多个运动区域,每个区域所涉及的动作虽有差异,但整个区域的运动环境创设始终都是围绕距离知觉进行的。
二、讨论与建议
(一)要注重整合渗透
研究发现,教师如能适当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科学常识,在户外运动中增加音乐、信号元素等,或许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如在运动游戏“乌龟妈妈生蛋"中,基本动作是爬行,教师可结合乌龟妈妈运蛋、埋蛋到沙里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分辨上下、里外等方位。
(二)要关注幼儿的本体体验
“躲猫猫”运动游戏的经典在于其将环境和幼儿本体体验的有机融合。在户外运动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发挥器械的作用,将其和幼儿的本体体验紧密结合,给幼儿创设体验的机会,能更好地凸显幼儿探索的自主性。如一个半封闭的纸箱,可以容纳2~3人,以10人游戏为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逐渐加快奔跑信号的节奏,减少纸箱的数量,当游戏结束幼儿钻入纸箱时,自然就能体验到速度、躲的空间的大小和人数之间的关系。
(三)要关注空间知觉发展中的性别差异性
研究表明,男孩在空间知觉的发展上要优于女孩。而我们对家长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男孩和女孩的家长在运动器械、运动时间和运动消费上有一定的差异,男孩家庭的投入相对都高于女孩。这是否意味着由于空间知觉与运动存在很大关系,因而也间接影响了女孩空间知觉的发展?这将是我们今后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备注:参与本研究的还有汪晴、潘金芬、顾丽丽、潘燕婷、陈珊等老师,在此一并感谢!)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鲍秀兰.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3]http://WWW.tiantianxuexi.com/html/203/78/78524/1.Htm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浅谈在“做中学”活动中发展...雪飞扬阅读人气:1258
- 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爽阅读人气:3147
-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灵妖阅读人气:1562
- 对2-6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与...gege阅读人气:1684
-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566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chengxine阅读人气:750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66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策略?蔷薇阅读人气:925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22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