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低效分析与反思

作者:薛红艳  来源:江苏省海门开发区裕春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1-16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精心地设计活动,投入地组织教学,却是收效甚微。这些低效的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环节安排不合理导致的教学脱节
 
1.创设情境多无谓等待
 
教学片断:
在数学活动“数学朋友7”中,教师以乘火车去刘奶奶家的情境引入活动。要求小朋友根据车票上的实物或点卡坐到相应号码的车厢,然后由老师当检票员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清点各节车厢的人数,检查每一位孩子是否上对车厢。
分析:思考老师的设计意图,创设了乘火车的情境,通过“对号入座”的游戏让孩子练习点数;清点各节车厢的人数,又是一次对点数的练习,将孩子的学习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
不过,从孩子的角度来体会这个环节,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一位孩子拿到车票,一看,就叫了起来:“我要坐6号车厢”,迅速跑到了6号车厢里。因为老师要一一检查每位孩子是否上对车厢,所以等了很长时间才检查到这位小朋友。检查完,又是一段等待的时间,因为还有不少孩子没检查完。接下来,清点车厢人数。老师来到了1号车厢,请1号车厢里的小朋友举起小手,然后大家一起清点。但因为这位孩子坐的是6号车厢,在后面,离得比较远,根本看不清楚,但是老师要求小朋友和他一起数,他只好顺口溜似的把1~7跟着老师说了一遍。然后清点2号车厢的人数,还是看不清,就还是有口无心地说一遍。在接下来的清点车厢人数中,孩子实在是没兴趣,忍不住转头和后面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不要让游戏浮于表面,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多带着这些思考设计活动,才能设计出真正有效又轻松自然的活动。
 
2.教学方法单调少变通
 
教学片断:
在大班音乐活动“小熊过桥”中,为了让幼儿说出歌词内容,老师让孩子们反复倾听课件中歌曲的演唱,但由于课件本身的原因,歌词听不清楚,幼儿当然回答不到位。老师就让孩子们再听,当然还是没有听清。结果是花了不少时间,仍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分析:音乐是倾听的艺术,但到底让孩子倾听什么,需要教师根据需要来选择。让孩子完整感受整首歌曲时,可以让孩子倾听磁带、VCD、课件,让幼儿有整体的感知。让幼儿说说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倾听教师的范唱,根据情况确定加伴奏还是清唱。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可以让幼儿倾听伴奏。在这个活动中,当时只要稍稍改变,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让孩子倾听教师跟伴奏的演唱,或是教师直接清唱,幼儿就很容易听清歌词了。
 
3.过分追求活动的花哨
 
教学片断:
在一次英语活动中,老师为了让小朋友理解掌握单词“星星”,事先在教室里藏了好几颗星星,在活动中请小朋友把小星星一颗颗找出来,再一一贴到黑板上的背景图中。
分析:寻找小星星花费了活动的不少时间,那么花的这些时间是否有效呢?体会一下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有几名幼儿被老师点到寻找星星,而更多的孩子只是观众。后把小星星贴到背景图上,是由老师来完成的。所以,虽然是一个孩子应该喜欢的“寻找”游戏,但因为能参与的幼儿太少,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回来想一下,安排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单词“星星”,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其实可以设计出好多种便于每位孩子都参与的游戏。
 
4.游戏的设计组织低效
 
教学片断:
还是在这个英语活动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老师先示范了游戏的玩法:用一根长长的黑布条把眼睛蒙上,到摸箱中模出一颗小星星,然后把小星星贴到背景图上。老师示范完,请一位幼儿来玩这个游戏。因为蒙着眼睛,摸箱离贴小星星的背景图稍有一段距离,孩子摸索着走到背景图前,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算是完成了游戏。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反复吟唱着英语歌曲的旋律。
分析:不难体会到,这样的游戏就是低效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教学意图是为了让幼儿通过反复感受熟悉英语歌曲的旋律,而幼儿只顾摸索着贴星星,哪里还有心昕歌曲。所以,太过复杂的游戏设计反而扰乱了孩子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有时候简单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智慧,这样的智慧来自无数“深入”后才会有“浅出”。
 
教师引导不恰当导致的教学脱节
 
1.教师的帮助急于求成
 
教学片断:
在一次大班集体舞的教学活动中,听完老师的动作讲解,孩子们胡次跟着音乐跳起来。在音乐声中,不时响起老师的提醒声:“×××,出左脚。”“XXX,和旁边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又要听音乐,又要跟动作,还要听着老师善意的提醒,孩子们自然是手忙脚乱。
分析:在孩子们学习动作的过程中,这是经常会看到的场景。也许更负责任的老师,可能不仅仅是语言提醒,还会手把手地去教一下。这时的帮助,这样的帮助,到底是不是有效呢?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学习过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当音乐响起,孩子们都跟着音乐跳了起来。因为是第一次完整地跟音乐,跟不上是很自然的事。虽然动作有点笨拙,但孩子的眼睛可是紧紧地盯着老师。看到孩子跟不上了,老师走到一位小朋友身边,进行了动作提示。其实,当老师提示时,音乐已经往下走了,到底该听老师的,还是跟着音乐往下做?稍稍的犹豫,让本来就不太熟练的动作更加跟不上音乐了。
如果这时老师不去帮助,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应该就像是一开始的那样:虽然动作有点笨拙,但孩子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一直到音乐结束。这样的学习场景不正是我们追求的课堂吗!
所以,不去打扰,有时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2.教师的引导简单直接
 
教学片断: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这样的排列整齐吗?
(教师将数字排列顺序重新调整)
师:我们看看,左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右边的数字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分析:引导幼儿掌握按顺序分合,是这个活动需要解决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些急于求成。在黑板上记录完幼儿刚才的操作结果后,只是通过一个笼统的提问“这样的排列整齐吗”,然后就示范了按顺序排列的方法。对幼儿来说,这一活动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他们自己操作探索讨论的结果,只是老师的直接告诉,在这一环节中又看到了“灌输式教学”的影子。
 
3.教师的回应偏离重点
 
教学片断:
师:小兔家着火了,怎么办呢?
幼:打110 。
师:该怎么说呢?
幼:小兔家着火了。
师追问:小兔家住哪里?
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说出了小兔家的住址。
师:猜一猜消防车会不会来呢?
幼:会。
师:对了,刚才小兔完整地说出了自己家的住址,所以消防车马上赶到,把小兔家的火扑灭了。
分析:在这个片断中,教学的重点应为让幼儿掌握如何报警(主要是打什么电话、报告哪些信息),要知道并能说清家庭住址(火灾发生的具体地址),当幼儿回答不甚清楚时,可以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使这个问题得以清晰并使每位幼儿掌握。最后教师迫不及待地总结,没能让幼儿再次思考一下,所以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如何报警,“说清家庭住址”这一概念没能在幼儿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的100条经验

下一篇:捕捉童心,师幼互动的智慧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