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欣赏与表演活动的几种方法

作者:王丹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  上传时间:2012-12-29
欣赏与表演,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欣赏与表演是让幼儿通过聆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表演的一种审美活动。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而且还能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听觉习惯,培养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以及初步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欣赏与表演进行精心的设计,来实现欣赏与表演的教育价值与功能。
 
以感受音乐情境为主的活动设计
 
在音乐欣赏与表演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氛围,让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丰富世界。通常,以故事来创设音乐欣赏情境是最简便也是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水平和作品本身的内涵因素,借助故事的功能,让语言美与音乐美巧妙结合起来,使幼儿在美妙的音乐故事情境氛围中发展认知、开发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之中。
幼儿是最喜欢听故事的,只要教师说“我来说个故事”,他们肯定会安静下来,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教师。教师应顺应幼儿喜好故事的天性,让故事的功能更为广大,使幼儿在听故事的活动中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的感受,满足表达和表现的欲望,培养优美的情操等。把这些故事配上音乐会让故事更加感人,增添戏剧的气氛与张力。
《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笔下最具童趣的作品,尤其是其中首次成功运用了钢片琴,达到了绝妙的配器效果。“糖果仙子”舞曲是描写玛莎和王子来到糖果仙国,糖果仙子们用游戏性的舞蹈来迎接他们的场景音乐。这段音乐用钢片琴来演奏,音调既甜蜜腻人又清脆透明,这是糖果仙子的写照,它很自然地使人想到糖果王国中像小玻璃片那样晶莹夺目和五彩缤纷的糖果的色泽。该欣赏和表演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动作,感受童话音乐带来的欢乐;了解音乐中的角色,学习用戏剧表演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还能够让幼儿在集体表演活动中,乐意接纳同伴创编的动作,初步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教师应该把握,成功的音乐经验在于如何将音乐融入生活,强调音乐行动,而非音乐表演。音乐本身能带给幼儿成长中的概念与技巧,但是,过程胜于成果。这个案例还支持了一个论点:幼儿的学习除了依赖环境刺激外,只有在自然轻松、不急不迫的情境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以表现音乐形象为主的活动设计
 
当前,幼儿园音乐欣赏的内容局限性很大,欣赏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像声内容中,似乎幼儿接受音乐塑造的形象只能是小动物这一类,对幼儿感受音乐的要求也只停留在节奏和强弱的变化上,忽视了要通过音乐来达到表现音乐形象、体会音乐意境的欣赏目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及音乐基础给幼儿适当增加能为他们理解的音乐。以表现音乐形象为主的活动设计的主要要素是角色意识、装扮,采用的策略是特定的声音与造型、装扮设计等。比如用身体动作做造型,小树长大了,从空间上(高低等)的造型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小树”这个角色的表现。再比如用声音做造型,“小树”出现时我们用乐器小撞钟来表现轻盈、弱小和可爱的形象,用鼓的声音表现“大树”的高大、深沉等。
如中班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绿野仙踪”,教师通过童话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分解音乐进行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接下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感受音乐。如,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绿野仙踪寻找伟大的魔法师,跟随音乐进行表演。可请三名幼儿分别扮演稻草人、铁皮人、狮子和魔法师等。教师在音乐变奏之前要给予语言提示。如,我们遇到了稻草人,进入丛林遇到狮子等。音乐《绿野仙踪》是专门为幼儿进行音乐表演活动而设计的,拍子为4/4拍,结构为ABCD,段落工整,音乐形象非常鲜明,对比明显。通过这个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不同乐段,进行相应的动作表现和游戏;在教师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进行欣赏和游戏,体验表演所带来的快乐;懂得美好愿望是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道理。
 
以创造性音乐游戏为主的活动设计
 
创造是幼儿对音乐了解程度的一种回馈。欣赏音乐能够成为激发灵感的源泉,启发意向和感受。当幼儿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就会把内化的音乐欣赏经验通过创意的方式释放出来,在丰富、熟练而有深度的创作中,享受更大的乐趣。教师应该知道,幼儿的音乐经验越是丰富,创造越是大胆成熟。对于比较小的幼儿,应当强调创意的价值,让他们作“即兴曲”;稍微大一些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尝试在现有的音乐中做些改变,可以填词也可以改编;对于更大的幼儿,可以加入其他的艺术活动并创造自己的音乐。
 
()歌唱即兴曲
 
教师会发现幼儿有时会自言自语随意哼唱,听不出是什么调,什么节奏,什么词,其实这种哼唱也是一种即兴创作。而且幼儿喜欢听自己的声音,也非常喜欢模仿、回应各种声音。所以教师应该给幼儿大量的适合欣赏的音乐,然后给幼儿机会对各种音乐做自由哼唱式的回答。
 
()歌唱的对话
 
用欣赏到的曲调或者任意即兴的曲调发问,幼儿在回答时也可以用任意曲调,即使是近似旋律的说话也应允许。幼儿也可以用同音反复发问,用同音反复回答。例如,谁想拍皮球?我想拍皮球。谁想唱支歌?我想唱支歌。
 
()边唱边舞
 
幼儿的哼唱往往和舞蹈分不开,他们更愿意用身体和动作表现所欣赏的音乐,教师应该为幼儿选择好相应的生动有趣的反应形式。比如,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在每个乐句的第一拍做一个表现小星星闪烁光芒的动作;歌曲《我是一只小青蛙》,在每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做一个表现小青蛙跳跃、歌唱或打鼓的动作。
 
()即兴演奏
 
有的幼儿一拿到乐器,就开始随音乐敲起来,特别认真,特别陶醉。有的幼儿从高音到低音,再从低音到高音,从黑键到白键,再从白键到黑键,每次弹的都不一样,还有停顿、强弱、长音、短音。这让我们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一种即兴创作吗?尽管幼儿的音乐经验有限,很难听出“即兴曲”的旋律和节奏,但这样的创造萌芽是不能抹杀的。我们可以给幼儿一些自由弹奏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享受创作的乐趣。
 
()画音乐
 
拿一本有乐谱(五线谱)的曲子,把符头用线画起来,画完后会看到一条音乐曲线,这就是旋律的走向与起伏。再听一听,和我们的听觉能不能联系起来。
听一首乐曲,让幼儿自由地“画音乐”。音乐要选择比较形象的,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等。要给幼儿简单的提示,如先后播放《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进行曲》、《水族馆》、《公鸡和母鸡》,不告诉幼儿乐曲的名称,要幼儿画出音乐描述的是什么,然后再告诉他们乐曲的名字。
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美术或者文学作品,让他们用自由歌唱的方式来讲述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事或心情。在这种活动中,不要对幼儿的缺点进行评论,要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或提供一些便于掌握的方法。
 
()小小作曲家
 
这种方法是让幼儿连续复习几首熟悉的仅由“dO”“re”“mi”三个音构成的歌曲,再教会幼儿用唱名来唱这些曲调,最后给幼儿一个简单的词,例如“小蝌蚪、小蝌蚪,我们多么喜欢你”。然后,让幼儿用“do”“re”“mi”三个音为这首词编个曲调。还可以让幼儿用一种节奏把动物名字说出来,先说一种两个字的动物名字,如老虎,再说出三个字的动物名字,比如丹顶鹤,再说出四个字的动物名字,比如七星瓢虫。这样,幼儿就获得了歌词,如,老虎,老虎;丹顶鹤、丹顶鹤;七星瓢虫,七星瓢虫。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从七个音里任选两个音符作为老虎的曲调;选三个音符作为丹顶鹤的曲调;选四个音符作为七星瓢虫的曲调。比如,
老 虎 老 虎 (s m s m)
丹顶鹤 丹顶鹤 (ssm ssm)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ssmd ssmd)
让幼儿唱一唱,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动物的名字可以换成食品名字、玩具名字等。名字的前后面还可以加形容词、动词、地点等,扩大成一句话,幼儿可以把七个音符变换组合各种音调,不同的曲子就作出来了。
大部分的音乐是由声音、乐器或两者兼具作曲而成的。作曲家利用熟悉的音乐基本元素,组合成一种创新有趣的声音形式,让人聆听欣赏。无论是教师或刚刚出生的婴儿,都拥有一套自我的方式和方法,吸收与回应音乐。教师应该让幼儿可以随时在教室内的任何地方唱歌舞蹈,进行力所能及的音乐活动。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

下一篇:发展学习品质的激励策略举例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