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观课议课变成有目的的研讨活动

作者:尤素敏  来源: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7-14
园长要深入课堂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现状,观察教师的生命样态,把握教育改革命脉,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可是因为工作繁琐,时间有限,更主要是思想松懈,时常可以见到园长一无所知地走进课堂,心不在焉地观察课堂,毫无针对地评价教师,导致观课议课流于形式,甚至扰乱正常教学或影响老师。本文试图说明园长观课议课前精心准备的重要性和必须准备的内容。
案例一
一段时间里,年轻的李老师常有迟到现象,即使能赶上教师早操,也常在音乐响起后匆匆地钻进队伍,偶尔被我撞了正着,也还是那么地若无其事,刚被分管园长在QQ群上点了名,那天还迟到了两分钟。于是,集体活动的铃声响起,我怀揣不理解甚至有意找茬的心理,夹着听课笔记推开了李老师执教的课堂。李老师带着抱怨和委屈组织完教学活动,没有一丝笑容,没有一点激情,结束后连头也不抬地走到我面前说:“请园长批评指正。”
突然意识到事情背后可能另有隐情,我心平气和地询问“迟到”的原因,才知事出有因。李老师也“哇”地哭了出来,检讨组织活动没有热情的不是,并真诚地提出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自己的两点困惑,与我共同讨论。
一、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决定“听谁的课”
当我与一些园长分享这次选择“听课对象”的教训时,才知专门听“犯错老师”的课的园长还不少。事实上,这种惩罚性听课要不得。首先,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一定组织不出好的活动来;第二,不利于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上下级关系;第三,主观上将园长听课这种正常之举贬义化,将正常的业务研讨“行政化”了。
作为园长,为了充分发挥深入一线的积极作用,必须精心谋划,将确定观课对象的主动权还给老师,让教师做自己的主人。
首先,那些刚毕业或刚调进的新老师想法比较多,疑问也不少,并抱有一腔热情,迫切希望有人多指点,可又担心课上得不成熟,给园长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因此,园长要多听新教师“有准备”的课,力争与新老师们一起讨论确定活动方案,然后再由新老师邀请园长来听“亮相课”,从而树立自信。
其次,对于那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一定的想法甚至做法,并且热衷于探索的老师,每学期或每学年安排“邀请园长来分享”、骨干老师上“研究课”等形式,将“园长要听课”变成“我请园长来听课”。
再次,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们的课堂大多是平实可信,但常常难以突破,可以定期组织她们通过公开的“带徒课”来展示。
这样下来,每学年(或每学期)几乎全园的老师都会主动地邀请园长走进自己的课堂,甚至还会出现你争我抢“园长”的喜人景象。在这种状态下,园长根据教师们各自的擅长领域、研究方向,不请自到地深入课堂;夹着听课笔记巡访于各个相近课程的教室门外,去比较、发现组织得好的和精彩的活动;带着年级或学科组长蹲守于某些“短板”的班级或某个别老师的课堂里,也成顺理成章之事。
案例二
姐妹幼儿园一位原本很受重用的骨干老师,一次很委屈地找我倾诉“最近跟园长的不愉快”时说:“听我的课也专挑我总上不好的社会课,我得心应手的语言活动她偏不来听。”这句话同样提醒我们园长,确定了观课对象后,还要慎重考虑观课内容。要让教师被园长听出亮点,听出自信。
于是,我找到一位在语言教育领域颇有研究的老师,首先肯定她语言教育的特长,并提出想观摩她的语言活动,特别是她最新思考研究的成果。这位老师侃侃而谈她在儿歌教学“理解儿歌环节”的新举措,并且很乐意地发出观摩她儿歌教学的邀请。征得她的同意后,我邀请了幼儿园内擅长语言教学的12位老师如期来到她的教室。活动结束后,我有意识地请大家围绕专题来谈,讨论非常热烈自主,在几个小环节的处理上,还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场又有3位老师提出“我们也来试一试”,还有一位刚毕业的新老师,离开讨论现场就给我发来了“我也想邀请园长来指教儿歌教学”的信息。一时间,“儿歌教学”成为幼儿园研究的主话题。不久,擅长组织数学活动的老师提出“意见”:“园长怎么不听我们的数学活动啊!”当即我请老师们自由安排我的观“数学课”的时间。
二、尊重教师意愿,共商“听什么课”
大家都清楚,幼儿园与中小学教学不同的是内容宽泛、领域众多、涉及面广,很少有幼儿园老师专门执教一个领域的。园长深入某一位老师的课堂时,不能逮到什么领域就听什么,也不能绝对听从当事老师的安排,而应该是园长与老师共同分析、共同商量,同时做到有点有面、以点带面,相信能在一个领域将课堂组织得如鱼得水、自然到位的老师,其他的领域也不会太差劲。
了解和发现每一位老师的优势、兴趣,遵循“以强势带动弱势”的原则,选择这位老师自认为或配班老师、年级组长们“他认为”的擅长领域进行有重点地观察讨论,一方面为老师树立自信,减少挫败感;另一方面便于发现、总结教师们的优势领域,进行有意识地研究、提升,从而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为每位老师有个性地发展寻找强有力的支撑点。
案例三
刚做园长的时候,本来要求参加的一个会议突然被取消,窃喜中想到好长时间没有观察教师们的课堂了,于是通知一位这学期我还没有听过课的老师做准备。又恰巧因为接待一位不速之客,对于要听什么课、“教育目标”、“预设过程”等一无所知。观课过程中,被喊到办公室接了两次电话,还因水笔没有水了到老师办公室换了一次笔。活动结束后,执教老师认真地走向我,诚恳地邀请“评评”。因为忽视了很多有效的、真实的听课信息,在肯定了“基本完成教育目标”、“作为常态课准备得比较充分”后,天马行空地“指导”一番,弄得执教老师心里很不舒服,竟然抛出一句:“请问,如果让您来组织,第三个环节又应该怎么改呢?”结果不欢而散。
三、全面了解内容,让心真正融入课堂
事后分析,出现这种尴尬的主要原因与缺乏充分的听课准备有很大的关系。崔允漷教授曾指出:“进入课堂时,听课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听课评课‘去专业’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无论进行什么类型的观课,作为园长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后才有资格走进教室,才有权利评价老师。
1.知识储备
有准备地观察课堂,要求园长就像教师备课一样地“备听课”,打有准备之仗。进入课堂之前,必须弄清楚即将观摩课堂的课题、领域、内容,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做到先研究后观察。有条件的园长,自己要对所教内容进行必要的钻研,诸如重点、难点。了解有关方面内容的先进教学理念,熟悉有关学科的信息,积累课堂有关方面的教学实践案例。观课可以从两个维度思考:第一,以执教老师的身份来设想:“我是这节课的老师,我会怎么做,效果可能会怎么样?”第二,以幼儿的身份来设想:“内容选择和目标符合我的兴趣吗?我在这次活动中会感受到快乐吗?活动之前和之后我是不是有了变化?”
2.时间准备
观察课堂是园长的工作任务之一,可园长们在课堂中一会儿接电话,一会儿处理其他事务,甚至在课堂里走进走出,不仅达不到观课的目的,甚至还会影响课堂。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对课堂的敬重,对自己的慎重,园长在一周内应该固定一些时间用于深入课堂、研究课堂,让园内的其他教师、来园处理事情的其他人员都为之让道,从而确保效果。
3.人员准备
园长总是孤单一人进入班级分享教师们的课堂,难以获得教育管理的有效回应。园长听课时尽量不要孤军奋战,为了给执教者造“势”,邀请有空课的、有一定研究专长的老师一起来分享和研究,不仅能激发出上课者的自信,还能引发出研究的氛围。
4.心理准备
园长应抛下一切烦心事,丢下通讯工具,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面带笑容地走入课堂,全心沉息,去听、去品、去悟,帮助老师总结经验、形成个性风格,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而不能只是借听课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
可以从两个视点来观课。第一,人文视点。教育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具有人文关怀的事业,关注每个幼儿、教师及他们的发展是教育管理思考的起点和终点。每次观课都必须思考并追问:“今天应给上课的老师带来什么?”“我有没有真正尊重老师的兴趣、需要、个性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考察每一位老师的优势和缺憾,尽快帮助老师们形成各自的风格特色。第二,教育视点。园长应把握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从宏观视角上去把握原则和方向,并以此为标的,自始至终地审视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孩子的学习方式是否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持续性等,这样才能带着问题去观察。
案例四
关于课堂“微观公平”方面的思考已经长达一年多了,系列的问卷调查早已完成,接下来要进行课堂现场观察。于是,我选择了20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堂进行认真观察,都精心安排了全程录像,并及时拷贝到了电脑上。可等到一切就绪准备统计时,电脑的硬盘却“牺牲”了,再也没有能恢复过来,面广量大的实录工作只得从头再来。
四、精心准备记录,切实提高观课效果
惨痛的教训,让我再次认真反思观课前的准备。
1.充分准备记录用的媒体
学会观察是园长观课的基本功。比如,根据观课目的,可重点记录课堂提问、课堂语言、幼儿情绪,甚至是专注于教师的站位、言行、表情或孩子的动作反应、童言童趣等,使自己从纸上得来的理论更真切地落到实践中。为了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可以带上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来全方位地记录,让自己的大脑空出来认真地想,让与自己心灵相呼应的教育理论进入课堂,把观课作为思想的创发与灵感的开悟。同时,全程的录像应是送给执教老师最好的议课礼物,帮助教师观察、自省,从内心深处激起老师真正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强烈愿望。
2.精心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数码相机、摄像机只能客观地记录事件的进行过程,永远无法记录沉浸其中的参与者的所思所想。因此,带上专门的记录表走进老师们的课堂,在选择观课对象和观课内容之后,写下“观察的重点”,让即将开始的课堂成为执教老师和园长双方都盼望早些到来的课堂。过程中,及时记录下教师启发引导的亮点、孩子精彩突出的表现、计划与执教老师讨论的提纲……不仅是对执教教师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珍惜。
一切准备就绪后,在集体教育活动开始前的几分钟进入教室,与孩子们进行适当的问候或互动之后,根据课堂的内容、特点,在教室的后排或侧面,选择一个靠近而不影响,既看得见所有孩子的表情动作,又能全面观察老师操作过程的位置,安上记录用的媒体,找一张与孩子们等高或略高的小椅子坐下来。围绕既定方针观课,根据不同研究重点、不同的执教对象议课,逐步地解决具体问题,真正做到“与课堂里的孩子和教师同呼吸”。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科研中的普遍问题与应对

下一篇:小班“田园文化”教研活动——水稻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