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作者:马春杰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上传时间:2012-06-22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较幼年初期更加成熟,由于有在小、中班甚至托班参与音乐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不断增强,也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去。如何帮助大班幼儿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逐渐形成对音乐类型的喜好、有个性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总结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
通过视觉途径,帮助幼儿感知作品
我们习惯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对音乐风格的感知,比如,听完一首音乐作品,老师提问大多是:“说一说你听了这段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 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幼儿对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困难,因此,经常出现冷场、回答干篇一律或答非所问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语言发展的不同导致表达上的差异,还有就是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不深,音乐还没有打动孩子,他们和音乐还没有“牵上手”。
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幼儿通过适量的视觉感知,有助于理解音乐的风格及特点,对音乐的喜爱及鉴赏能力也随之有所提高。在影片《大独裁者》中,著名演员卓别林和着《匈牙利舞曲》演绎的一段表演堪称经典。他利用理发师的基本动作,配合音乐节拍及感情,设计出准确到位的肢体动作——打泡、上膏、涂抹、擦手、磨刀、刮脸、上香水、掏耳朵、梳发、戴帽等,而且音乐慢,动作就慢,音乐快,手足就飞舞,动作诙谐有趣,与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幼儿观看视频时,马上被其吸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因为这段表演太出色了,为了避免孩子过度关注表演而忽视音乐,老师在播放视频时有意关掉了音乐,孩子们马上觉得,“没有音乐就不好玩了”、“好像人不会说话了一样”,由此感知到音乐的重要。进而再关掉视频,让幼儿专心倾听音乐,由于有了视觉的感受,孩子进一步地体会到旋律速度上的变化而带来的感受。
《茉莉花》是一首旋律优美、扣人心弦的中国民歌。它自然、平缓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田园风光,表现出淳朴柔美的感情。欣赏歌曲《茉莉花》时,老师在播放歌曲的同时,播放了江南水乡景色的视频及茉莉花的照片,幼儿边听边看,了解到“这首歌原来是在这样的地方写成的”,感受到“茉莉花长得这么美,怪不得歌也那么轻、那么柔呢”……
由此可见,将抽象的音乐旋律转化为更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的视觉形象,可以帮助幼儿正确感知乐曲风格、旋律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视觉媒介的使用应适可而止,因为当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同时出现的时候,幼儿往往更关注视觉形象。如果每一次播放音乐都配以视频的话,可能会削弱音乐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和冲击。
运用对比法,提高幼儿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歌曲《吉祥三宝》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后,很快流传开来。幼儿园里,老师经常能听到孩子们不由自主或不约而同地哼唱起这首具有鲜明蒙古族特点的歌曲。于是我们意识到,我国民族音乐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和鲜明的音乐风格,可以考虑借助幼儿对《吉祥三宝》的兴趣,开展欣赏民族音乐的活动。
我们从幼儿最感兴趣的《吉祥三宝》进入,通过反复倾听,了解蒙古族吃、住、行的特点,即音乐风格形成的背景,尝试自己演唱《吉祥三宝》、改编歌词等活动,从多个角度对这首歌进行感知,使幼儿对蒙古族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们又选择了《天堂》这首同样是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歌曲,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细致感知蒙古族音乐的丰富性。孩子们经过对比感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蒙古族人太喜欢马了,所以他们的乐器也不离开马,叫马头琴,《天堂》和《吉祥三宝》里都有马头琴的声音,让人们一听就知道是他们的音乐”;“他们生活在草原上,那里地方大,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小朋友可以随便跑,肯定特别高兴,所以《吉祥三宝》听起来很轻松”;“《天堂》和《吉祥三宝》里都有‘噢——’这样的声音,我一听这个声音就知道是蒙古族的歌曲了”……孩子们的表达虽然稚嫩,但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主要特点了,这为他们今后继续进行高水平的欣赏打下了基础。
同种民族音乐的对比欣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即使是同一民族的音乐也会有一些不同,而两个不同民族音乐的对比欣赏,可以提高幼儿的辨别和感知能力。在幼儿对蒙古族音乐有了较为稳定的感知时,我们在播放了一首蒙古族音乐之后,在没有任何提示下,紧接着播放了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欢快的鼓点声一进入,孩子们立刻察觉到了音乐的变化,脸上露出了诧异、兴奋、新奇的表情,有的孩子不由自主地随着强烈的节奏晃动起了身体。音乐结束后,还没等老师问,孩子们主动表达了“老师,这是哪里的音乐呀,我听着有点像咱们唱过的《尝葡萄》”,“我听这首歌的时候,特别想跳舞”……这样的对比欣赏,使每一位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判断和表达,对音乐风格的记忆和理解会更为深刻。特别是对于欣赏能力较弱的幼儿,难度比单一作品的欣赏有所降低。另外,通过对比欣赏,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自主表达了解到幼儿对音乐感知的原有经验,以便针对幼儿的原有水平制定活动目标及方法,使幼儿的欣赏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欣赏同一首作品的多个版本,感知同一旋律的不同演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同一个音乐旋律因不同的配器、节奏的变化、演唱者的更换等而演绎成不同的版本,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我们也从不同版本的作品中感受到音乐非同寻常的丰富和变化性。
经过寻找,我们发现《茉莉花》有着多个演唱、演奏的版本。当我们尝试着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介绍给幼儿时,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能很轻松地辨别出“它们是一首歌”以外,也有着不同的感受:古筝演奏的《茉莉花》让孩子们显得很安静,从众多的图片中选择了“平静的水面上一只小船轻轻划过”的画面,并用“轻柔、安静”、“就像在图书馆看书,不能大声讲话”等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当播放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时,孩子们用“很多的乐器在演奏”、“一个阿姨领唱,还有很多人伴唱”、“雄伟”、 “像很多人在欢呼”、“像很多很多茉莉花在开放的样子”等来表达自己对大气和恢宏的感受;而女声小合唱的《茉莉花》,孩子们认为是“最好听的、最美的”,女孩子们纷纷拿起纱巾、扇子、纸伞等随之轻轻起舞,充分表达出对歌曲温柔婉转的感受;在听男生大合唱的《茉莉花》时,许多孩子都忍不住笑了,认为“太硬了,不太像花儿”,而一些男孩子却认为“好听”,因为“像不怕风雨的茉莉花”;还有被变化成爵士节奏的《茉莉花》,当节奏鲜明的前奏响起,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扭动着身体,当听出是《茉莉花》的旋律时更是兴奋,说“茉莉花在跳街舞呢”。
提供各种辅助材料,支持幼儿感受并富有个性地表现音乐
用动作表达感受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经常设置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对所欣赏作品的理解。在以往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多请幼儿徒手进行表现,幼儿也多采用自己熟悉的动作进行表达,但由于身体语汇和舞蹈动作的缺乏,幼儿不太容易将自己的感受用富于美感的动作传递出来。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当幼儿使用道具进行表现时,他们的心情更加放松,动作更为舒展。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并借助它们能更加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对音乐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以欣赏歌曲《茉莉花》为例,为了使幼儿充分感受茉莉花的美丽及为人们所喜爱的程度,有的老师请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寻找茉莉花的图片,并找来盆栽的茉莉花,让幼儿通过幻灯片看一看洁白的茉莉花盛开时的样子,闻一闻茉莉花的清香,再品尝一杯茉莉花茶,同时播放《茉莉花》的歌曲,老师也特意穿上旗袍。多种感官同时开启,多角度地感受这首歌的性质和特点,孩子们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首歌。当孩子们有了要表现的愿望时,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质地比较硬的白色纱巾、折扇、纸伞。当幼儿把纱巾攥在手里再轻轻地放开时,纱巾就像花一样慢慢地展开,配合着优美的音乐,孩子们感觉好像真有一朵茉莉花在自己手中开放似的。有的孩子轻撑纸伞,随着音乐轻盈漫步,神情专注、笑容甜美,沉浸其中使他们对音乐优美、舒缓、恬静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和理解。
在表现《匈牙利舞曲》的时候,老师鼓励孩子从角色区寻找或从家里带来小刷子、围巾、梳子等模仿视频中的表演。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利用道具,随着乐曲的轻重缓急,饶有兴致地也做了一回理发师,体会到“身随乐舞”的快乐。我们根据不同音乐的特点和背景,和幼儿一起选择适合的道具等辅助材料,有效地提升了幼儿表达感受的能力,为幼儿释放情感提供了途径。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在石头创作活动中提高大班幼儿...风来云走阅读人气:1588
- 如何提高托班幼儿的观察能力爱莉丽阅读人气:1115
- 大班音乐欣赏:《金蛇狂舞》trancy阅读人气:2433
- 寻宝记――大班音乐欣赏活动辉辉阅读人气:1531
- 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点滴...灵妖阅读人气:201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新教师如何抓好大班幼儿的常规...紫晓阅读人气:2286
- [教师工作]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幼小衔接课...meili@xinqing阅读人气:4830
- [教师工作]在幼儿园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组...雪舞晴空阅读人气:3731
- [教师工作]求幼儿园大班化妆舞会走秀背景...mengmeng阅读人气:953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