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指导幼儿自制玩具的策略
作者:侯娟珍 来源: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传时间:2011-08-07
[摘 要] 玩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前提,倡导幼儿动手制作玩具是保障儿童游戏权利、促进儿童发展的需要。在幼儿自制玩具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直接指导方式,不利于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发挥。为充分发挥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价值,教师应多采取以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适度适当的指导策略、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等为主的间接指导方式,同时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获得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 玩具;自制玩具;教师指导
一、问题提出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玩具自始至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它既是孩子的好伙伴,又是孩子最自然的教科书。[1]玩具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表明,人们创造玩具,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儿童,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技能。玩具承载着成人对儿童的期望、教育意图、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娱乐性和教育性是玩具的基本特性。[2]
但玩具是个消耗品,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出发,倡导成人、儿童乃至全社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自制玩具活动,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3]倡导儿童自己动手自制玩具更是依据儿童特点,保障儿童游戏权利及促进儿童发展的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也是“玩耍”操作材料的过程。社会和成人不仅有责任为儿童提供玩具,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制作玩具,而且十分有必要积极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参与玩具制作,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保障他们游戏的权利。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4]《纲要》第三部分第十条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不再是居高临下的“领导”,而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和儿童都是活动中平等的主体。[5]那么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自制玩具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才能更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并更好地体现《纲要》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呢?笔者拟在分析教师指导幼儿玩具制作活动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一论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教师指导幼儿自制玩具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指导幼儿自制玩具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每次幼儿玩具制作的主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第二,教师的指导直接指向幼儿对范例的模仿和单纯手工技能的培养,没有明确幼儿自制玩具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第三,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惑时,教师不会把握教育的契机,给予幼儿适时、适度、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大多停留在给孩子直接帮助的层面,甚至直接替代幼儿的操作。第四,幼儿在活动中多是被动的,缺乏自主探究、想像和创造的空间,自制的玩具形式单一。
一般来说,教师的指导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教师在指导幼儿自制玩具活动中,普遍习惯于传统的直接指导方式,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所谓直接指导指教师依据发展的目标,通过言语或直观演示,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6]在幼儿自制玩具活动中,运用直接指导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模仿榜样,减少尝试错误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因此本是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的,但对于有一定制作技能基础的幼儿来说,如果教师仍然一味地采取直接指导方式,就会影响幼儿自主探究、想像和创造性的发挥了。[7]幼儿自制玩具活动本身有着开放性、低结构的教育特点,是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8]教师应更多采取让幼儿自己发现与解决问题的间接指导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三、教师指导幼儿自制玩具的策略
(一)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既不是从自我知识开始,也不是从事物本身的知识开始,而是从它们相互作用的知识开始的,也正是通过使它本身同时向着相互作用的两极发展,智慧才通过组织自身而组织世界。”幼儿的学习发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9]教师是环境的设计者,是利用环境因素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工程师”。[l0]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包括各种可供幼儿操作使用的材料和教具。[ll]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创设丰富、变化、新颖的环境,引发幼儿动手操作、想像创造的欲望,从而使幼儿主动投入玩具制作活动中去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环境的创设应至少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特性:
一是环境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应在环境中展示各种有趣的自制玩具,投放多种具有表现力的制作材料,布置多样的图书、图片等,使幼儿步入此环境中,就如同进入了一个自制玩具的小王国,能够激起幼儿的愉悦、欣赏之情。如在开展自制玩具活动“有趣的面具”之前,老师可在活动区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有关面具的图书、图片等。
二是环境内容的变化性。环境中的内容应随时增减,以符合幼儿不断发展变化的兴趣与需要。如当部分男孩出现“制作卫星”的欲望时,教师就应发动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卫星的各种图片资料,以供幼儿观察、模仿、想像。
三是环境内容的新颖性。每隔一个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投放一些新的玩具材料,陈列一些新的自制玩具作品,以引起幼儿对新颖物体及材料的注意与观察,进而促使其使用新材料,模仿新物体,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想像,构建其他物体,最终丰富幼儿自制玩具的内容和操作材料,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总之,具有丰富性、变化性和新颖性的环境能使幼儿自然地受到刺激,从而引发操作的欲望与制作的热情。
(二)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
维果茨基非常重视幼儿与成人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认为成人可以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主动地支持、引导和促进幼儿的认知活动,使其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他把幼儿的发展分为现有发展水平与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指幼儿不需要成人的帮助自己就能独立做的事情;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经过幼儿的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构成了幼儿当前的“最近发展区”。[12]成人的任务与作用即在于积极主动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帮助幼儿从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前进。[13]平行介人的影响策略就是教师适时介入幼儿之中,以同伴的角色与幼儿交谈,使幼儿受到启发、影响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关于教师“适时”指导的精神要求,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中运用较多:
一是幼儿碰到困难求助于教师时。在此情况下,教师应不急于马上给予答案,而是介入幼儿的操作,与幼儿共同探索,如用同伴的口吻提出问题:“我也来试试看,哪种连接方法最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使大象站得稳稳的,好不好?”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和观察比较,让幼儿自然地获得直接体验,掌握技能,发展想像力、独立性和坚持性。
二是幼儿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时。幼儿注意力极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经常会出现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的现象。当幼儿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同样用同伴的口吻,鼓励幼儿坚持到底、获得成功。如当教师观察到一位幼儿刚构建了一架飞机的身体,就想转移主题时,教师就可平行介入,与幼儿交谈。“童童,你的飞机怎么飞不起来呢?”“老师,飞机翅膀还没有粘好。”“那赶快给你的飞机插上翅膀吧,你的飞机就可以飞到北京了。”这一鼓励有助于打消幼儿放弃继续制作飞机的念头,激起幼儿坚持到底取得成功的愿望与行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坚持性、目的性的发展。
总之,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旨在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宽松、和谐交流与沟通的氛围,并通过这种氛围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适度适当的指导策略
《纲要》第二部分第五条指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14]依据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适时外,更应适度和适当。
所谓适度指导指当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充当一名“二传手”的角色,在接到来自幼儿的求助信息时,不急于将答案抛出,而是恰到好处地向幼儿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给幼儿留下思考和解决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成为问题的最终解决者。这不仅能使幼儿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且能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15]据这一原则,教师的指导应旨在“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充分去探索”,而切忌以过多的语言和示范“制造幼儿统一的经验”,[16]干扰幼儿的创作思路,抹杀幼儿的想像空间。
所谓适当指导就是要求教育者在指导时用正确、灵活多样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制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指导手段。如对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玩具制作活动,教师可尽量多用语言启发,而对复杂的、操作要求较高的玩具制作活动,则可多用演示的方法;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多用口头指导,且不要过于具体,而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则要指导得具体一些,甚至动手教,再逐步过渡到放手或口头指导。
(四)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
行为主义非常重视榜样对幼儿学习的影响,认为幼儿是通过经验和观察来学习的。以观察学习为基础的示范教学,可以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模仿榜样或对象,减少尝试错误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17]所谓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强化幼儿的点滴成功和优点,使幼儿受到暗示,驱使幼儿积极上进、不断成功的一种教学策略。采用这一策略时,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多方面的暗示,以利于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启发与发展。暗示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发展新技能的暗示。当教师发现个别幼儿运用了与众不同的构造方法时,就可以鼓励其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新方法的演示。如“你做的这个陀螺真有创意,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吗?”这同时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促使他们自然地学到了新技能,增加了表现作品的新方法。当然,教师自己也可以经常给予新技能方面的暗示,以帮助幼儿在自由结构自制玩具中积累构造方法,不断发展构造技能。
二是发展想像、创造能力的暗示。当幼儿的作品完成时,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给予想像创造方面的暗示。如有位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完成了“拨浪鼓”的制作,教师及时请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在肯定他动脑筋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让拨浪鼓更漂亮些呢?”这一问题实质就是在给幼儿一定的暗示,促使他继续想像与创造。
三是发展个性品质的暗示。当发现能独立完成、坚持到底的幼儿时,教师应在大家面前对其加以肯定和表扬,以暗示其他幼儿向他学习,促使自己的独立性、坚持性进一步发展,最终使幼儿形成和巩固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幼儿按意愿自发进行的自制玩具活动中,采取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将大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充分依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活动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幼儿玩具制作的过程正是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对于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幼儿,教师的间接指导更有助于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发挥;对于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发展较慢的幼儿来说,教师的指导应注意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有机结合,既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独立操作,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鸿,陈蓉辉.幼儿艺术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l995:92
[2]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8
[3]刘焱.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学前教育研究,2007:23
[4][5][1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
[6][7]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6
[8]张宪冰.幼儿探究性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9]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67
[1O][13]刘焱.幼儿教育概论.北京: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1999:50,47
[11]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祝东平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56
[12]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余星南,宋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16
[15]陈鹤琴.家庭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l62
[16]朱家雄.学前美术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l63
[l7]瞿葆奎.教育学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89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自制玩...summer777阅读人气:1398
- 幼儿教师胜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小煦煦阅读人气:1286
- 自制玩具的展示图片(2)慧辉子阅读人气:2612
- 浅谈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小杨16阅读人气:1994
- 自制玩具的展示图片(1)慧辉子阅读人气:202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新教师如何抓好大班幼儿的常规...紫晓阅读人气:2286
- [教师工作]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农民阅读人气:1239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策略?蔷薇阅读人气:935
- [教师工作]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云眉阅读人气:1334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上岗证的考试内容是什...紫晓阅读人气: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