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自虐行为
作者:刘春雨 王禹 来源:《幼教博览》2009.08 上传时间:2009-10-21
幼儿自虐是一种故意的、对自我产生伤害的、重复的、消极且不被认可的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和健康意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笔者在幼儿园工作期间,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叫奇奇(化名)的孩子,四岁半,读中班,经常用双手打自己的头,还会用嘴咬自己的腿,并以此为乐。此外奇奇的情绪不是很稳定,经常态度冷漠,不理他人。笔者通过对奇奇的长期观察分析,以新《纲要》为基础,总结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原因分析
1.引起他人的关心和注意
幼儿常会借助于情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抒解其内心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幼儿自虐行为有时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只是下意识地那样做的。老师的关注反而会加大幼儿自虐行为产生的几率。奇奇有时会用力拍打自己的头部。起初老师看见了会跑过去阻止他,但他却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可是老师不会关注到奇奇的每一次自虐行为,当老师没有关注到他的时候,我发现他会闹得更凶,有时甚至会大吼大叫。而有时老师给予他的关心越多,他的自虐行为出现的几率也会越高。
2.发泄焦虑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感知觉、注意、思维以及言语和情绪不断发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自己的种种行为、意见得不到家长或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内部的情感难以宣泄,就会寻求比较极端的方式发泄。幼儿有时就会通过自我虐待的方式来发泄自身内部焦虑不安的情感,从而抵消外部环境的压力,达到个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奇奇在家庭和幼儿园里都得不到足够的情感支持,自我行为常受到约束,为了释放内心的焦虑,他选择了自我虐待的方式。奇奇的父母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多由奶奶照顾。老人为了安全,根本不让奇奇外出和别人接触,玩耍,而奇奇父母在和他有限的接触时间里也多事事由着他。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奇奇的自虐和破坏班级秩序的行为很是头疼。开始时,老师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后来针对奇奇的态度老师采取了压制的手段,而周围的小朋友也较少和奇奇交往。
3.缺乏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
学前期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自身行为多受情感情绪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表达自身情绪也成为幼儿需要掌握的本领。奇奇由于在受到压抑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自我的焦躁情绪,偶尔的拍打、抓咬自己,让他获得了宣泄的快感。于是在长期多次的环境刺激下,这种反常行为形成了条件反射,以至于奇奇一旦情绪情感受到压抑便采用如此不当的方式。
4.逃避不想要的内在体验
幼儿对自己的有意伤害,有时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想要的内在体验。主要体现在躯体和情感上的不良感受。有一次我问奇奇:“你为什么要打自己的头啊?”他说:“头不舒服就要打。”奇奇其实并不喜欢这种糟糕的躯体感觉,拍打自己的头部是为了逃避或驱逐这种感觉,此时的刺激物正是来自奇奇自身躯体的不良感受。
5.生理或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情绪体验反应的特点之一是,它与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来自身体内部或外部不舒适的刺激,会引起幼儿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奇奇自虐行为的出现常伴随暴躁、焦虑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由于身心需要时常得不到满足,造成奇奇自身和外部世界的长期失衡状态,在自身的调节机制作用下,奇奇通过自虐的形式来获得满足。
应对策略
面对奇奇的自虐行为,笔者曾尝试过多种独立的治疗方式,效果都不甚理想,于是笔者决定在综合多种疗法的基础上,提出多因素综合解决办法,效果显著。
1.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学前阶段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毕竟面对幼儿的自我虐待,老师是不能采取忽视策略的。老师可以在幼儿自我虐待时,用某种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孩子的目光,使幼儿忘记刚才的不良行为,这样老师也可以避免由于判断不当引发的强化行为。
2.幼儿园、家庭、社区统一思想和行动,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
一个理想、安全的环境,是期待正常行为产生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老师和家长平时要多给予这类幼儿以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多提供外出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邀请别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拿自己好玩好吃的与小朋友分享,慢慢转变其他小朋友对他的看法。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或是兴趣爱好能够引起他的关注,同样对自虐行为有控制和减缓的作用。
3.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在学前阶段,幼儿的行为易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因此学会正确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对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和家长可以训练幼儿不高兴时就要表达出来,可以选择告诉老师、家长或小伙伴,也可以用运动、画画、手工、游戏等方式发泄内心的焦虑,当然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创造必要的条件以及适时的支持。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讲述相关的心理健康小故事,帮助幼儿积累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经验,学会关心和保护自己。
4.依恋关系的建立与巩固
依恋关系的特点表现为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幼儿,且幼儿多趋向依恋目标。因此,在面对有自虐倾向的幼儿时,老师和家长就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接受心理,去和幼儿重新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幼儿可能会在初期对成人的关注予以回绝,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付出更大的努力。一旦依恋关系得以巩固,孩子开始与成人交流沟通了,问题就会开始慢慢得到解决。如果拖延,伴随幼儿情绪情感的内隐性,矫治的难度就会加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幼儿自虐行为作为行为问题的一种,理应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稳固的依恋关系、温馨和谐的环境、灵活的教育技巧和正确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幼儿的自虐行为。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自制玩...summer777阅读人气:1411
- 浅谈幼儿的道德教育欢惜儿阅读人气:1327
- 浅谈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幽雅的糖果阅读人气:1097
-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451
- 浅谈幼儿园的情感管理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403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花语阅读人气:1037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4
- [园长管理]如何巧妙的告知家长幼儿的缺点...mengmeng阅读人气:1698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9
- [园长管理]寻适合幼儿的拼音或英语书籍mengmeng阅读人气: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