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家园互信基础进行有效家园沟通
作者:李红英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1-17
家园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它为家园共育提供了重要保障。家园沟通工作貌似平常,却时时充满挑战,处处潜藏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每天不仅要面对几十个个性迥异的幼儿,而且还要面对每个幼儿背后若干个学历、职业、修养、个性各不相同的家长。这决定了家园沟通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即便面对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家长,也要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
在本案例中,针对晓晓受伤这个事件,经过简单说明,就得到了晓晓爸爸的理解,但却没有得到晓晓妈妈的理解,甚至遭到她的“非难”,也说明家园沟通并非易事。这个案例,除了让我们思考如何与晓晓妈妈这类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外,还让我们思考的是,应该如何通过日常的家园沟通,奠定家园互信基础,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分析教师与晓晓妈妈沟通出现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与其有效沟通,另一方面,我们亦要深入思考,如何消除家园之间有可能产生的误解或不信任,奠定家园互信基础,为有效家园沟通提供保障。
一、影响家园有效沟通的几种原因
就案例描述的情况看,导致教师与晓晓妈妈沟通障碍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来自教师、家长、幼儿等各方卷入者。
原因之一:教师的沟通方式
在本案例中,晓晓平时跟爸爸在一起生活,日常由爸爸接送,爸爸自然对晓晓的在园表现比较了解,对于晓晓出现的“皮外伤”能够进行正确归因,在教师说明事情经过后,就能谅解教师。再者,教师与晓晓爸爸沟通的时机是事发当天放学时,还算“第一时间”,教师能够较为清楚、准确地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且是面对面地直接沟通、交流,自然容易得到晓晓爸爸的理解。这说明,教师当夭针对晓晓爸爸的沟通较为有效。
但为何事发几日后,晓晓妈妈还来就此事非难教师呢?这暴露出,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稍显简单。对于晓晓和晓晓妈妈的个性特点,在此事发生前教师应该是了解的。晓晓经常夸大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晓晓妈妈平时又不在其身边、不了解其在园表现,且性子又急、个性强,考虑到这些因素,当发生这类事情时,带班教师应该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晓晓妈妈事情发生的经过,并致歉,争取得到她的谅解。但该带班教师只是趁放学时,简单与晓晓爸爸做了沟通,成为招致周末晓晓妈妈的电话非难的直接原因。
原因之二:教师的教育方式
在本案例中,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晓晓不愿意参加,自己一个人呆在一边,别的幼儿想拉他一起玩,结果摔跤把胳膊蹭破了。教师安排了能干的小朋友和他一起去医务室处理伤口,下午放学的时候,晓晓又一个人偷偷溜到医务室自己去擦药。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带班教师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或其他集体活动时能及时关注到晓晓的表现,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他聊聊天,慢慢引导他参加集体活动,也许就不会出现摔伤的情况了。再者,如果教师在晓晓受伤后能多给予他一些关爱,也许他就不会一个人偷偷溜出来,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干而独自去医务室擦药了。这样,也避免了晓晓妈妈与教师之间不必要的误会。
原因之三:家长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
在本案例中,晓晓平时与爸爸生活在一起,晓晓爸爸对其比较关注和了解。而晓晓妈妈只是周末跟其呆在一起,不了解其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晓晓妈妈代表了一类家长,他们平时为了工作,把孩子丢在一边不管,对孩子的行为问题不去了解,也不加干预,却把看管、教育的职责都抛给了幼儿园的教师;到了周末,跟孩子在一起时,又对其加倍呵护,容不得其受一丁点磕碰或小伤,一旦出现“磕碰”,就会出现过度反应,容易指责他人。晓晓在幼儿园“胳膊肘擦破皮”,晓晓妈妈自然会苛责教师。
原因之四:幼儿的年龄特点
3~6岁的幼儿,身心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想象力、记忆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这个阶段的幼儿,记忆往往不准确,想象具有夸张性,因而常常把想象混同于现实。就像本案例中对晓晓一样,有些幼儿有时会把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夸张地告诉父母。在本案例中,晓晓把把同伴之间的拉拉扯扯夸张成了“被几个小朋友抬起来摔倒了”,且还被“教师严厉地批评”。晓晓妈妈显然不了解幼儿的这种年龄特点,对其信以为真,自然会很生气,且有了去园长处投诉教师的念头。
二、促进家园有效沟通的几种策略
为了避免晓晓妈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障碍,教师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沟通策略:
策略之一:重视家园日常的点滴沟通,建立家园互信基础
家园互信,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信,只能在双方的日常交往中慢慢累积而来。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进行家园沟通,除了常规的家访,教师还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例如,在每天的入园、离园环节,教师可与接送幼儿的家长交流其子女的在园表现,汇报其点滴进步,也婉转地告知其行为问题,并提醒家长给予千预、引导。再如,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郊游都活动,不仅是促进家长了解其子女行为表现的良好契机,也是教师与家长接触并进行有效沟通的良机。此外,对于不经常见面的家长,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交流途径,如微信、QQ、短信、电话等,及时就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教师根本不与家长做任何沟通,一旦出了“事故”才想起与家长联系,就难免出现误解或沟通障碍。总之,家园之间信任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通过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教师应注重通过日常沟通交流进行累积和培养。
策略之二:讲究沟通的时效和技巧,争取家长的理解和谅解
正如本案例中的晓晓一样,当幼儿出现“意外事故”或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他们事后的回忆或描述往往不能准确还原事实真相。针对幼儿的这种年龄特点,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就应讲究时效和技巧。就“时效”而言,关键是要做到“主动”和“及时”。所谓“主动”,指教师应主动向家长说明原因,客观描述事情发生过程,而不是有意隐瞒或掩盖幼儿遭遇的“事故”或“冲突”。所谓“及时”,是指教师应在“事故”“冲突”(尤其是比较严重的“事故”“冲突”)发生的当时,就向家长进行说明和解释,尽可能减少误会。
同时,针对不同的家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在本案例中,晓晓的爸爸和妈妈属于两类不同的家长。晓晓爸爸每天都来接送孩子,与其沟通可趁其来园时进行,可采用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和交流。由于其性子不急,也可待“事故”发生后稍迟一些告诉他。但对于晓晓的妈妈,平时不来接送孩子,且“性子急、个性强”,教师应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以电话、微信或短信等形式,告知其事情发生经过,争取得到她的理解和谅解。
策略之三:关爱每一个幼儿,通过家园共育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
教师和家长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促进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如果家长能够意识到教师所说、所做,是“为了孩子好”,无论教师采用表扬、批评或其他教育措施,家长都能够接受,并给予配合、支持。在本案例中,虽然教师发现了晓晓“活泼好动”“不听指挥”“不参加集体活动”等特点或问题,但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却没有给予其特别关爱和引导,导致了“事故”发生,并招致其妈妈的非难。对于晓晓这类幼儿,教师在平时应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里在想什么,接下来他会做什么。多关心、多引导,并给予情感支持,可以减少这类幼儿的事故发生率。
作为大班幼儿,晓晓表现的“不听指令”“不参加集体活动”,说明其没养成应有的规则意识,也比较孤僻。同时,引起“活泼好动”,经常发生磕碰等小事故,说明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较弱。针对晓晓的这些行为问题,除了教师在幼儿园加强对其关注和引导外,还应与其爸爸和妈妈加强沟通、交流,寻找到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逐步引导晓晓建立规则意识、变得合群,并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哪怕是看到子女的点滴进步、成长,家长也会发自内心地感谢教师。有了这种情感作为润滑剂,家园沟通将变得更加顺畅、和谐。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11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做专业型教师,促家园有效沟通风飞花阅读人气:685
- 家园沟通方式――家园联系本的...丰台三幼刘劲翎阅读人气:1294
- 家园沟通方式――e-mail...丰台三幼刘劲翎阅读人气:1177
- 谈在网络上进行家园互动的体会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071
- 家园沟通 和谐发展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056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幼儿园家园沟通的方式mengmeng阅读人气:1171
- [教师工作]如何发展家园互动朱墨阅读人气:1856
- [园长管理]大家的幼儿园给家长发短信,用...逍遥鱼阅读人气:4436
- [教师工作]家园联系册怎么写Alice阅读人气:4639
- [业务管理]家长对老师不以为意,该怎么进...喵喵的铃铛阅读人气:370